風雨大宋 第298節
第153章 鬼谷口 幾個百姓從衙門口走過,看著站在門口的衛兵,低聲道:“那些人兇得很,會拿手里的什么火槍打人!老遠打中,便就不治而亡,好生嚇人!我們離得遠一些,不要被槍子打中!” 另一人道:“我們又不惹他們,他們憑什么打我們!” 其他人道:“這是宋軍,你知道他們什么規矩!遠遠離開,便就對了!” 一邊嘀嘀咕咕,一邊快步離開,急匆匆地走過衙門口。 趙滋在二樓上看到,對身邊的陳遠朋道:“伊州城中人家稀少,現在一出門人人認識我,想微服私訪出去走一走都不行,日子著實難熬。天已經冷了,聽說修鐵路的地方已經停工,鬧得極是厲害,工人怎么都不肯做?,F在還沒修到馬鬃山腳下,來年什么時候才能修好!” 陳遠朋沒有坐過火車,并不知道鐵路什么樣子,只是隨口安慰趙滋:“將軍不必著急,居延到這里不過一千余里,路上走得急,二十天時間總是到了。軍中這么多牲畜,物資不缺的?!?/br> 趙滋聽了不由笑:“二十天,而且運的貨物不多,能當什么事情?城主,不通鐵路,伊州對朝廷有多大用處?我帶兵前來已經月余,再沒朝廷官員,便就是因為如此。如果鐵路通到這里,那時你看,隔些日子就有朝廷官員前來。這里是進西域的門戶,非其他地方可比,怎么會如此平靜!” 陳友朋只是笑,沒坐過火車,很難想象出來到底是什么樣子。趙滋地位尊貴,陳友朋又只想著趕緊把家里的產業都發賣出去,好到京城享福,只是陪著而已。 發了會牢sao,趙滋道:“勝州來了公文,讓我搞清楚高昌現在怎么回事。兩地不通商路,很少有人來回,怎么去刺探高昌?城主,高昌如何,你應該清楚?!?/br> 陳友朋道:“我知道的都是以前的高昌,你們在河州大敗黨項之后,高昌情形如何,那就真地不知道了。聽說今年春天,高昌還派使節到上京,拜過契丹?,F在看來,高昌應該是自認是契丹屬國,故意與天朝不接觸罷了。此事非一朝一夕之功,將軍不用過于心急?!?/br> 趙滋搖了搖頭:“我急什么,我一點不急,急的是河曲路經略司。如果西邊高昌不通商路,伊州就是無用之地,經略司如何不急?通了鐵路,中原貨物到這里暢通無阻,卻賣不出去,朝廷也是要急的!” 陳友朋忍不住,問道:“將軍,鐵路真通到這里,能運多少貨物?真的不用馬匹駱駝,就可以大量運輸貨物?如果是那樣,不是一直可以修到天邊去!” 趙滋道:“那當然是真的!豈止是不用馬匹駱駝,運的貨物還多呢。我數萬大軍的糧草,從中原運來也花不了多少錢,可以直接駐扎伊州。不通鐵路,大軍只能駐居延,我到伊州,不過帶三千人而已。通了鐵路,數萬大軍在伊州,也不缺吃喝穿用?!?/br> 陳友朋點了點頭,半懂不懂。遠在伊州這里,如果不是親眼見了趙滋所帶兵的槍炮,他連這都想象不出來,更何況是鐵路火車呢。不用馬匹駱駝,能運貨物已是了不起,運的還多,那是什么神物? 趙滋站起身來,看著城里的一切,對陳遠朋道:“伊州城位于大漠邊緣,天山腳下,實在是天造地設的地方。城主,伊州與高昌交界的地方是鬼谷口避風驛,那里現在是在高昌治下嗎?” 陳遠朋道:“那里本有驛站,只是與高昌的商路斷了之后,驛站早已撤銷。伊州到高昌,必須要走鬼谷口,在驛站避風,等風停了才可行進?!?/br> 趙滋道:“如此說來,那里現在就是沒有人了?” 陳遠朋道:“應該是沒人。年初的時候,軍隊巡邊曾到過那里,沒有發現有人影?!?/br> 趙滋嘆了口氣:“想來不通商路,高昌也懶得在那里派人。鬼谷口風區,周圍有多大范圍?” 陳遠朋道:“方圓百里吧。那里時常刮大風,風一起,飛沙走石,不可抵擋。沒有躲風的地方,就是死路一條。伊州和高昌之間,鬼谷口最難?!?/br> 鬼谷口是伊州和高昌的分界地,正在天山腳下,一年里大部分時間都刮大風。那里的驛站,因此稱為避風驛,是來往商隊躲風的地方。伊州與高昌的商路一段,兩地不來往,驛站也荒廢了。 “上無飛鳥,下無走獸,又無水草,這樣的地方,聽起來就覺得非善地。過幾天,我帶人到那里走一遭,看看到底如何?!壁w滋看著城內,想象著鬼谷口的惡劣。來這里之前,趙滋找了能找到的史料,了解了一下這一帶的環境。最重要的,當然是玄奘留下的《大唐西域記》。大唐西域記中,玄奘對鬼谷口的記錄就是上無飛鳥,下無走獸,又無水草,極是難行。有這處天險,除非是高昌勢力特別強大的時候,不然很難對伊州形成有效治理。伊州自立,高昌不派兵來攻取,最大的原因不是距離,而是鬼谷口惡劣的氣候條件。大軍出鬼谷口,如果不能快速占領伊州,就容易被堵在這里。 以前鬼谷口是由高昌把守,設了驛站,現在驛站取消,那里成了無人之地。 陳遠朋道:“將軍,西域就是如此。各城之間,多有難行之地,自然區隔開來。伊州和高昌之間就是鬼谷口,自古以來就是難行之區。沒有強大勢力,商路不能通行,這些地方自然就廢棄了?!?/br> 趙滋道:“現在朝廷重入西域,就是要通行商路,引得商賈來往。鬼谷口再惡劣,也無非是設處驛站,供給來往商旅歇腳而已。高昌難道以為有這樣一處天險,朝廷大軍就不西進嗎?” 陳遠朋道:“回鶻大族,朝廷西來,他們當然不會拱手讓出地方,倒不是為了什么?!?/br> 趙滋聽了笑道:“大軍已到伊州,回鶻人怎么想,都不能阻擋大軍西進。說起來,節帥和朝廷真是能耐住性子,我到了伊州,竟沒派使節到處走走。有使節到了,看他們還能怎么說?!?/br> 這不是杜中宵的耐性好,而是因為他對進西域,cao的是打的主意。高昌和黑汗不主動向朝廷派使節來,宋朝是不會向他們派使節的。只等著鐵路修到伊州后,大軍直進即可。扶持尉遲三郎,要重新建立于闐國,便就是這樣主意。唐后的格局,杜中宵是不打算承認的,朝廷顯然也這樣認為。 現在的宋軍,對高昌這樣的小勢力,有壓倒性的優勢,根本就不需要跟他們委曲求全。如果鐵路進了西域,跟隨鐵路而來的,是宋朝強大的國力,可以碾碎這里的一切。 第154章 避風驛 凜冽的北方吹在身上,好像刀割的一樣。趙滋騎在馬上,看著北邊的天山,南邊的大漠,周圍沒有一點綠色,對身邊的人道:“已經到了鬼谷口了嗎?” 親兵拱手:“將軍,還沒到呢。這里的風雖然大,遠沒有鬼谷口那里厲害,只是冷而已。聽說鬼谷口那里,夏秋時節的大風能把人吹到天上去,連個影子都不會留下來!” 趙滋道:“那么厲害?今天我們到那里去過上一夜,看看到底如何。鐵路到了伊州之后,要向高昌那里修的??偛荒芤荒甑南那飼r節,火車全都停了躲風?!?/br> 親兵道:“西域這里,常年少雨,許多這種奇怪的地方。鬼谷口那里,如果沒有避風驛,人畜可以躲風,根本就行不得。因為風吹,聽說以前有商隊的人和牲畜都不見了的?!?/br> 趙滋點點頭,帶著手下,向天山下行去。鬼谷口,是高昌所在盆地的東部缺口,雖然風大,卻有水泉,是人可以通行的地方。不走鬼谷口,向南全是大沙漠,伊州除非繞到天山北邊,不然就到不了高昌。 這一帶之所有風大,是因為中間天山攔住了北邊來的寒風,剛好湊在這個谷口。夏秋時節,正是起大風的時候,這一帶會有能刮跑人畜的大風。此時的人們不知道原理,對這一帶特別敬畏。 一路向西北行去,到了山腳,感覺不似剛才冷了,風卻開始大了起來。 親兵道:“將軍,離著避風驛只有不足十里。屬下到那里看過,地方早已廢棄,只余下一處驛館廢墟,并沒有人影。這一帶地方,方圓百里之內,沒有人煙,官府不派人在驛館,就沒有人了?!?/br> 趙滋點了點頭,因為風太大,也懶得說話,只管帶著部下前行。也不知道走了多久,前方的大漠中出現了舊房子,一眼看過去,竟然有些恍惚。 親兵道:“將軍,那里就是以前的避風驛,高昌到伊州的必經之地。周圍數十里,只有這個地方有水源,人畜都需要在這里補水?,F在冬天,不是風多的時候,沒有什么稀奇之處。聽說夏秋之季風多的時候,這里漫天黃沙,一個月也沒有幾天時間平靜。來往的商隊,都躲在驛館里,等風停的時候,才結伴一起行進。自從伊州不再受高昌管束,斷了商路,這處驛館便就廢棄了?!?/br> 趙滋道:“這樣的地方,如果風大,只怕鐵路也不得。走,過去看看!” 說完,提馬前行,帶著屬下三百余人,向廢棄的驛館急行而去。到了跟前,看這驛館全部都是土壘的房子,廢棄的時間太過久遠,有的已經傾頹了。驛館的前面,一個大牲畜欄,還有幾個水槽。 到了跟前,趙滋騎在馬上,看著廢棄的驛館,沉默了好一會,才道:“看這里房屋的窗戶,都是開得極小,想來是風大的地方。既有驛館,以前必然繁忙,雖然有大風天氣,只要避天就好?!?/br> 親兵道:“將軍說的對,以前就是如此。高昌到伊州的客商,會避開風大的四五月間,最喜歡春天和秋天從這里過。聽這里的土著說,這里風最大的時候,連人畜都可以卷上天去?!?/br> 趙滋抬頭,看著北邊不遠處的天山,道:“這里難行,北邊的山里不可以走嗎?” 親兵道:“這里是商路,周邊沒有人家,最是安全。北邊的山里,雖然也有風,總是小些,只是有游牧居民,想來作為商路不太安全。天山北邊的北庭等地,可以從這里山口翻過山來?!?/br> 趙滋抬頭看北邊的天山,不屑地搖了搖頭。宋朝大軍進駐之后,人數有巨大的優勢,游牧民族的sao擾已經不重要了。只要社會安定,不是盜賊橫行的時候,作亂的沒有藏身之地。 這里正是風口,正在趙滋觀看的時候,不遠處突然起了大風,卷著黃沙鋪天蓋地。 趙滋看了,對手下道:“今夜我們在這里歇一夜,時早起程回去。既然已經沒有高昌駐軍,此地就是安全,沒必要看著。等到鐵路到了伊州,大軍到來,再慢慢說吧?!?/br> 眾人應諾,一起下馬,有人去打掃房屋,有的人去打水。 趙滋到了驛館前,看房屋的墻壁都非常結實,雖然有傾頹的,大部都還完好。只是屋頂大數都已經傾塌了,屋子不能夠住人,只能在里面搭帳篷。 四處看完,趙滋對眾人道:“除了警戒人員以外,各自選擇住所。派往四周的警戒人員,以三十里為限,查看有無敵軍?;貋碇?,在五里之內布防。這里空曠,布防的范圍大一些?!?/br> 眾人應諾,各自扎營,偵騎四出。西域不比中原,哪怕前出三十里,也見不到人影。 到了中間房子里,親兵已經扎好帥帳,并在帳前升起一堆火,火上烤了rou。趙滋在火堆邊坐下,摘下披風,對眾人道:“避風驛這里,不管是到伊州方向,還是到高昌方向,都是百里內無人家。正是因為如此,這一段路才如此難走。沒有這處驛站,以這里的大風天氣,商路實在難通?!?/br> 親兵道:“將軍說的不錯,所以天山北邊的商人,經常從山北繞過去,反正風大的時候是夏天。不過天山南邊的商人,就沒有辦法了,只能走這里?!?/br> 趙滋點了點頭:“知道這里就好了。今年我們老實待在伊州,只要無人來攻,便就不惹事。等到來年鐵路通了,大軍到來,那時再說別的話。沒有鐵路,不知曉高昌的內情,一時不敢動他們?!?/br> 手下三千大軍,在中原不算什么,西域這里其實就是很強的力量。只是趙滋初來,不知道那邊高昌的情況,只能夠謹慎行事。行曲一戰之后,宋軍整訓,軍隊的編制已經擴大,趙滋習慣打大仗了。 烤了一會火,身上的冷意去了,覺得渾身熱烘烘地舒服無比。趙滋取下烤熟的rou,喝了口酒,半躺在地上,想著心事。西域實在是太過于大了,自己到了伊州,對最近的高昌還是難以下手,很難弄清那里情況。其實想想,兩地相隔六七百里,還是太遠了。加上中間有這樣一段無人區,高昌撤了驛站,除了偶爾一些土著,一般百姓難以翻越,實際上是兩個沒有聯系的地區。 杜中宵軍令,讓趙滋用這小半年的時間,弄清楚高昌那里的情況,現在讓趙滋發愁。本來想著這里有商路,來往應該方便,今日到鬼谷口一看,遠不是那樣情況。 怎么派人到高昌去,搞清楚那里的人怎么想,趙滋要想個辦法才好。 第155章 兩難 高昌回鶻王庭,仆固懷恩高坐在上,看著下面的一眾臣子,沉聲道:“陳希明獻了伊州,舉家遷往開封城居住?,F在,宋軍已入伊州,據傳兵威極盛。宋軍已近,只是現在冬天,他們蟄伏于伊州,等到來看開春,他們還會老老實實待在伊州嗎?伊州西來,第一座大城就是高昌。諸位,此是生死存亡之時,靠等是不行的!到底該如何,要盡快拿出主意來!” 一邊的高昌于越仆固臣道:“天王,宋軍未來之前,本國一向臣服于契丹,朝貢不絕。前年宋軍北來,一戰擊斃契丹皇帝,現在契丹兩帝并立,莫衷一是。守上京道的耶律仁先,對本國恩義不絕,不能因宋軍近了,就背棄了契丹皇帝——” 另一邊的大將軍龍落都沙冷聲道:“契丹不斷,那對宋朝該如何?如以前一般,自認為甥,只怕不能滿足宋朝大軍。若是稱臣,則引契丹人疑忌,此是兩難?!?/br> 仆固臣道:“有什么兩難?宋和契丹本就是兄弟之國,我們兩相朝貢,自認臣子,本就沒有什么不對?,F在宋軍已入伊州,傳聞勢大,只能極早出使!” 仆固懷恩沉聲道:“向宋朝派使節,自愿稱臣沒有什么。只是,如果宋朝有什么非份要求,那又該如何?聽聞他們從河州建了鐵路,可以坐火車直到居延,再到伊州,離著可不遙遠?!?/br> 龍落都沙聽了不由皺起眉頭:“火車到底是什么東西?到過勝州的商人,凡是坐過火車的,皆贊不絕口,稱是改變地理的利器。說是不用馬匹駱駝,也不用糧草,就可以日行千里,拉貨無數。我想來想去也想不出來,這是個什么樣的東西?” 坐在旁邊的高昌都僧統圓治道:“漢人手巧,誰知道制出來的是什么神物。不過,此物說是一日夜可行千里,路上只要幾個車站,就可以奔行數萬里之遙。如果此話為真,中原到這里不過幾日夜,那可就跟以前大不一樣了。宋朝禁軍近百萬,通了火車,數十萬大軍豈不是數日就到?” 仆固臣道:“現在的宋朝軍隊聽說厲害得很。河曲路一戰,契丹皇帝斃命,幾大將落敗。又與黨項打了一仗,俘獲數萬人,所向無敵?,F在大軍進了伊州,我們能用多少人抵擋?” 仆固懷恩道:“不用過于懼怕,聽說到伊州的只有數千人而已。而且傳回來的消息,宋軍作戰,全靠火炮。隔數千里到伊州,他們自然帶不得,這里跟河曲路的作戰不是一回事?!?/br> 龍落都沙道:“不只是火炮,我聽說他們還用火槍??上辛藥状紊倘藥б粭U回來,卻沒有會做事的,現在都沒有見過是什么樣子。宋軍用槍炮,可跟以前用刀槍不同了?!?/br> 仆固懷恩道:“如果宋軍來攻,以高昌兵馬,可以抵擋他們多少人?” 龍落都沙搖了搖頭:“這可難說得很?,F在的宋軍如何,根本沒有人知道,只是聽說契丹和黨項都不是他們對手。想起百年前契丹進高昌,本國兵馬可是沒有還手之力?!?/br> 仆固懷恩臉色難看,搖手道:“伊州到高昌,中間有鬼谷口難過,縱是宋軍,也不能從天上飛到高昌來?,F在不說如何對付宋軍,只說要如何對宋朝,如何對契丹!” 仆固臣道:“依我之見,乘著年底前這一兩個月,派個使團到伊州去,且聽他們在那里的將軍怎么說。如果只是雙方各守本分,互不侵犯,那就派使團到開封府朝貢即可?!?/br> 仆固懷恩沉默了一會,才搖了搖頭:“宋朝真有鐵路這種神物,怎么會甘心如此!” 仆固臣道:“如果不能坐守一方,那便只有死守!西域縱橫數千里,宋軍還真能一一打下來?打不過我們就逃,總有宋軍力竭的一天。那個時候,回師收回失地即可?!?/br> 龍落都沙嘆口氣:“于越,西域的這些地方,好多都是土著和漢人,我們一走,只怕難返回?!?/br> 仆固臣道:“那要如何做?總不能未戰先敗,把地方拱手讓人?!?/br> 龍落都沙道:“依我之見,契丹兩帝并立,爭了近兩年,也沒個勝負出來。再這樣下去,契丹難道就此分裂不成。不如就此斷了對契丹的朝貢,入貢宋朝便了?!?/br> 仆固臣道:“北庭北邊就是契丹,上京道耶律仁先那里數十萬大軍,如何敢斷朝貢!” 龍落都沙道:“契丹前來討伐,讓宋軍去對付便了?,F在明明宋軍勢大,如何抱著契丹不放!” 圓治道:“宋軍是依鐵路,從河州過居延而來。雖說伊州兵馬不多,可聽說在居延,宋軍有數萬之眾,不可小視。如果宋軍把鐵路修到伊州,數萬大軍可輕易入西域?!?/br> 龍落都沙道:“本國這些年來,與黑汗作戰,諸般不順。去年丟了龜茲,剩下的地方已經不多。數萬大軍,實在難湊起來。如果像大師說的一樣,宋軍數萬進入西域,那就一切皆休!” 仆固懷恩閉目沉思一會,道:“那個火車,真的那么厲害?數萬大軍,一年要用多少糧草?火車就能夠運來?我總覺著,此事有些不太可能!” 龍落都沙道:“可到過勝州的人,人人都如此說。伊州城主到了京城,坐過火車,根本就不愿回伊州了。天王,依屬下想來,鐵路可能真就這么厲害。修到哪里,宋朝的勢力就到哪里?!?/br> 仆固臣道:“若是如此,宋朝想要哪個地方,只要向那里修路就可以,哪個能夠抵擋!” 龍落都沙道:“聽傳來的消息,宋朝就是在向伊州修路,不正是你說的那個樣子?鐵路到了伊州之后,必然會向高昌這里修來,不然還是前路不通?!?/br> 仆固懷恩嘆了口氣:“現在仇的就是此事,宋人把鐵路修到伊州,再要向高昌這里修,我們該如何回答?如果自認為臣,就不能阻擋。而不阻擋,鐵路到了高昌,不是更無法抵擋宋軍?因為此事,我一直下不了向宋朝派使節的決心。一派使節,宋朝提出此事,再讓我們幫忙,那應該如何是好?” 聽了這話,幾個人都不說話。 西域多年流傳著的唐朝的故事,對于中原,他們不懷疑其實力。只是距離遙遠,中原未靖,他們不相信中原勢力能到這里?,F在宋朝有了鐵路,突破了常理,黨項還在那里,竟然就到西域來了,仆固懷恩等西州回鶻的統治者,一時竟不知道,該如何應對。 主動示好,宋朝如果要高昌幫著修鐵路,那就難辦了。不去聯系,鐵路到了伊州,宋朝的大軍兵臨城下,就更加無法挽回。仆固懷恩作為高昌的可汗,有些手足無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