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雨大宋 第293節
趙成山聽了不由怔?。骸叭绱寺闊?!這豈不是說,一旦開始查糧庫,里面的東西就不能動了?若糧庫里的實物對不上,那就沒有辦法了!” 丘節級聽了,點了點頭:“不錯,正是如此。節級,你管的糧庫沒事吧?” 第140章 拒絕 送走了丘節級,趙成山立在酒館門口,愣了好長時間。想來想去沒有辦法,只好去找金三。 金三是何等身份,不是趙成山想見就能見的。等了好長時間,才有一個蒙主管出來,向趙成山拱手問好:“節級是州城里的顯要人物,不知今天怎么到了這里?” 趙成山道:“蒙主管,現在事情緊急,我也不多說廢話了。前些日子,你們從我那里借了五十幾石糧食,說好一個月后歸還,我收些利息?,F在州衙突然要查屬下糧倉,沒有辦法,還請立即還回來,無非利息我不收了就好?!?/br> 蒙主管聽了連連搖頭:“節級,借貸這種事,你貸我借,都是說好了,各有用處的。那五十幾石糧食,是我家主人給商隊的人用的,未到時間,哪里能夠還上?” 趙成山道:“主管想想辦法,務必還上糧食。州衙查糧倉,一旦有錯,處罰極重!我出了事倒沒有什么,最多不過發配幾年,牽扯到員外的生意,那可是大事!” 蒙主管笑道:“節級,員外跟你們是正經做生意,哪里有什么大事!不如這樣,五十石糧,府里算五十貫錢與你,自去買了入倉如何?” 趙成山道:“主管,五十幾石糧,不是大數目,但到市面上買,就不容易了。勝州糧草,都是從中原按時發來,市面上的糧店儲存不多。更不要說,本地最大的糧商是商場,他們那里的糧倉都已封了,準備查帳?,F在就是手上有錢,也難買到現糧?!?/br> 蒙主管兩手一攤:“那該如何?借你的糧已經用了,現在哪里能拿得出來!” 趙成山見蒙主管耍賴,道:“主管,五十幾石糧哪里就能用掉?還剩下多少,讓我先拿回倉里,再從其他地方補一補,應付過去這一次查帳,以后怎么都好說?!?/br> 蒙主管搖了搖頭:“節級,不是我不幫你,而是府里真沒有那么多糧?,F在府中吃飯,還要隔幾日就到市面上買糧呢!你如果一定要,就這一個辦法,我們算錢還你,此事揭過不提?!?/br> 趙成山聽了心里生氣:“主管,此次是我來求你,做得好了以后必然相報。如果這樣,以后可不能再跟從前一樣,要借糧可就難了!” 蒙主管笑道:“節級說笑了,勝州城里,還怕拿著錢買不到糧食嗎?” 趙成山冷笑一聲,拱手作別,自去其他地方尋找糧食去了。他倉里只差五十幾石,只要舍得下些本錢,怎么都能補齊。只是這一次生意虧了,多花的錢,可比金三這里的利息高得多。 看著趙成山離去,蒙主管搖了搖頭,自回到府里。那些糧食,實在沒法還給趙成山,此次從西域來的商人有二百多人呢。城中的糧商都已經問過了,現在青黃不接,沒法提前給糧食。 勝州附近年前沒有開荒,不產糧食,便就是如此。這里缺糧倒是不缺糧,只是倉中不足,可且糧食品種受到限制。金三這種富貴人家,吃的花樣繁多,許多麻煩。 到了后邊,金三正與客人閑談,見到蒙主管進來,隨口問道:“趙節級是為了什么事?” 蒙主管道:“前些日子,借了他幾十石糧食,因為最近衙門查糧倉,想提前要回去?!?/br> 金三道:“這幾天城中的糧食不多,你答應了嗎?” 蒙主管道:“怎么答應?如果答應了,此次商隊的人吃什么?無非小事,員外不必cao心?!?/br> 金三點了點頭,讓蒙主管去忙自己的事情,不再過問此事。不過幾十石糧食,價值不足一百貫錢而已,對于金三來說,真是小的不能再小的事。 不說趙成山到處籌糧,憑著自己的關系,還要搭不少錢進去。這些與金三無關,在他眼里,這些衙門小吏有用時說些好話,用不到的時候,就愛干嗎干嗎去。 蒙主管離開,金三對坐在那里客人道:“此次到勝州,聽說你們還是走的陰山以北?宋軍早已占住了居延縣——也就是以前的黑水城,今年就要通火車了。從伊州到居延,不過一千余里,極是便捷。以后商隊到中原來,不必從高昌出發,改走伊州就好了?!?/br> 坐在那里的任員外道:“哪里是這么容易的事情。伊州脫離高昌自立,商賈不通,在那里可采買不到什么貨物。只能從高昌出發,才有足夠貨物,到這里做貿易?!?/br> 金三道:“前些日子伊州城主入京城朝貢,隨行的商人不少,又是哪里來的?” 柳員外道:“那是從黑汗國采買的貨物,多來自身毒,與我們不一樣?,F在的西域,北邊是高昌強過黑汗,而且與西黑汗交好,商路可以一直通到大秦。南邊就反過來,黑汗強過高昌,到身毒的商路一直暢通。南邊本就可以走青塘路入中原,不必經過河西之地,并不受多大影響?!?/br> 金三點了點頭:“原來如此。只是鐵路修到了居延縣,宋朝必定會進西域,那里諸國如何想?” 任員外道:“我們來之前,高昌還舉旗不定。他們本與契丹是盟友,去年耶律仁先太尉入了上京道后,做得非常不借,各部馴服。由高昌出發,走陰山以北道路暢通。當然,如此走,就用不上河州到居延的鐵路了。如果以后鐵路修到了伊州,商路到底應該如何,還要看高昌的北庭王怎么想?!?/br> 柳員外道:“是啊,北庭王自視甚高,不想居于宋朝之下。宋朝如果占了伊州,高昌未必就會立即臣服。如果真地打起來,不知商路會不會斷絕。到時就只能走南邊商路,北路一時通不了了?!?/br> 商人談的自然都是生意的事,政治動蕩就是生意風險。面對宋朝這種大國,沒有什么政治投機的機會,就更加如此。河曲路初勝,高昌國也改變看法,想著盡快向宋朝進貢。還沒有派出使節,宋朝就得到了居延,突然間兵臨西域,高昌的看法就變了。 契丹沿著上京道,曾經兵臨高昌,高昌完全沒法阻擋。那一次之后,高昌對契丹極是恭順,兩國交往頗多?,F在的西域商路,便就是借助了通契丹的商路,從豐州那里南下之后到河州?,F在宋朝又兵臨西域,高昌舉旗不定,下不了轉向宋朝的決心。 伊州城主今年入京,對西域的影響很大,特別是對高昌的影響。名義上,高昌與宋朝之間是舅甥之國,以前入貢的時候,高昌北庭汗王曾經這么自稱過。但實際上,高昌是以契丹為主,已經幾十年沒有交往了。對于宋朝有沒有實力控制西域,高昌一直在懷疑。 第141章 平安不便宜 趙成山摸了摸額頭,甩掉一把汗水,輕輕出了口氣。憑著自己的聲望,付出了二十多貫的現錢,終于補足了倉庫的差額。想起付出去的錢,趙成山便恨得牙癢癢的。這次金三和蒙主管如此對待自己,后邊有了機會,一定要他們好看。 梁徹過來道:“節級,明天就查我們糧庫了。這是賬冊,節級再看一遍?!?/br> 趙成山接過賬冊,翻開仔細觀看。自己挪用庫里余糧向外放貸,此事常年皆有,并不稀奇。只看記賬的吏人,有沒有疏忽之處。把賬冊看完,趙成山交給梁徹:“好,就是如此,你拿回去吧?!?/br> 梁徹拿了賬冊,回去放好,一個人靠在攔邊發呆。 這種小糧庫,里面總共沒有幾個人,只要俸糧發放不出問題,沒人來問管得怎樣。 勝州城里,民間存糧不多,都是靠著鐵路從內地運糧來。一直沒出事,便就是有趙成山這些人,利用各種手段,東西挪用,自己賺些錢財。大部分糧庫,都不干凈,多多少少總有各種出格處。趙成山也不是做得特別過分,一直控制在自己能解決問題的基礎上。只是這一次時間太緊,花多了錢,一年賺的貼進去一半,讓他十分心疼。 杜中宵看著這兩日查糧的結果,大致滿意。幾個大的糧庫都沒有出問題,保證了勝州穩定,幾個小糧庫出些問題,不是什么大事。這次查的目的,本就是為了搞清勝州儲備,為趙滋大軍做準備。 陳希亮進來,道:“節帥,州衙管的小糧倉為多。查了一日,事情不少——” 杜中宵道:“一切都有規例,該怎樣辦就么辦。州衙下面糧倉不少,進出頻繁,做手腳的地方實在太多。想不出事是不可能的,還是要多查,不必等著這種統一的機會?!?/br> 陳希亮點頭稱是,又道:“查了一日,一共有三個糧倉出了問題,少了三十余石糧食。犯事的人下官已經治罪,等到追了賊贓出來,再從商場買些糧米,補足數額?!?/br> 杜中宵道:“對,最重要的是倉里的糧食數額要足。不管發什么事,都要盡快補足。至于那些犯了法的吏人,就按法懲處吧,不必追加罪責?!?/br> 陳希亮稱諾,又道:“再經過明日和后日兩天,此次查糧就該結束了。在下看過,剩下的都是些小糧倉,不管出什么樣的事情,都不至于影響大局?!?/br> 杜中宵點頭:“好,此事便就這樣了。你回去把剩下的事情辦了,上報就是?!?/br> 陳希亮答應,行禮出了官衙。 杜中宵站起身來,伸了個懶腰。這一次查糧,雖然沒出大事,小的錯漏可是不少,處理起來頗費些功夫。陳希亮等人,要忙上一陣子。這些政務,現在一切有儀軌,杜中宵倒不擔心。 第二日,趙成山迎了前來查糧的司理參軍張唐英,早早把賬冊送上。 張唐英飲了茶,對趙成山道:“你守著這處糧倉已經一年,什么都熟悉了,沒什么錯漏吧?” 趙成山道:“司理說笑,小的一直用心謹守,哪里會有什么錯漏?” 張唐英點了點頭:“沒有錯漏就好。前天我查一處糧倉,里面只存二百余石糧,那個管倉庫的竟然偷貸出去一百余貫。知道要查糧倉,拼了全力,也還有二十余石沒有補上,節帥命要嚴懲呢?!?/br> 趙成山忙道:“司理放心,小的這里糧食都全,與賬上的沒有絲毫差別!” 張唐英笑了笑:“你既這樣說,想來是沒事。要知道,糧倉存糧,總是要差一些的?!?/br> 趙成山看張唐英表情,好似猜到自己臨時補糧的事,不再說話。反正查倉庫,只要庫里的糧能跟賬冊對上,就沒有事情。至于查的人怎么想,哪個管呢。 張唐英對了賬冊,便讓帶的幾個公人進庫里查實存糧。這些公人是臨時抽調而來,趙成山沒有買通的可能。而且張唐英通過剛才的對話,也已猜到,庫里的糧食應該是足的。 見張唐英不親自入庫,趙成山便陪在一邊,說些閑話解悶。 過了半個多時辰,公人出來,說庫里的糧食與賬冊上記的并無二致。只是用來裝糧食的麻袋,有的太新,好似是最近曾經換過。 張唐英點了點頭,起身進了庫里,隨便選了幾個糧堆,讓打開麻袋??蠢锩娴募Z食正常,便不再查看,對趙成山道:“節級這里,賬與實物一致,先封了吧。等到五日之后,理完賬簿,才能再打開?!?/br> 趙成山聽了,不由有些著急:“司理,不是說查完了糧,就可以開庫嗎?” 張唐英道:“查完了糧,州衙還要核對賬簿,那時才能重新開庫。節級,糧庫一旦封上,任誰都不能打開!如果犯了,那可是重罪!” 趙成山無奈,只好應諾。他從外面的糧,大部分是借的,多放一天便多花一天的錢。也不知道州衙什么時候才能理好賬簿,這可真讓人頭疼。此次查庫,可是讓自己大出血了。 核對完各種手續,張唐英便帶著公人離去。從趙成山的表情,張唐英知道這里的糧庫必有毛病,只是趙成山已經彌補,查是查不出來的。 此時的公吏是單獨階層,只要在允許的范圍內,有較大的職權。便如趙成山,他只要保證查庫查不出毛病,保證東勝縣的俸祿發放,倉庫里到底如何便沒人過問。明知道有問題,也不會深入追查,是以張唐英也只是笑笑,并不深究。 張唐英等人離去,趙成山看著被封的糧庫,恨得牙癢癢。要等上些日子,里面的糧食運不出來,自己要跟借糧的人解釋,還要多付一些租金。想起蒙主管對待自己的嘴臉,才由心中暗恨。 一次查糧,自己搭進去幾十貫錢,這還了得。做這個節級,趙成山一年才能賺多少錢?哪怕加上各種手段,公開的和私下里一起算,也不過是五六十貫而已。這一次查完,不剩什么了。 嘆了口氣,趙成山對胡則成和梁徹等人道:“你們各自輪班,在這里看住了糧庫。這里的封條但凡有一點毛病,吃不了兜著走!司理參軍親自貼上去的,誰壞了誰進司理院!” 幾人一起稱諾,看著趙成山氣乎乎的,向遠處去了。這次自己損失了幾十貫錢,事情不能就這么算了,總要想辦法從金三家里找回來。幾十貫錢,夠自己家里花一年了,豈能輕松便放過了。 胡則成和梁徹兩人對視一眼,看著趙成山離去的背影,無聊地靠在欄桿上,看天上的太陽。 第142章 商路 天一天比一天熱了,不知不覺就進入了六月。中原的新麥下來,鐵路即將通到居延,勝州開始緊張地備貨,準備向居延那里發糧。 路邊的酒館里,趙成山對古員外道:“鐵路已經到了居延,說不定下年就修到了伊州,以后西域運貨物到中原方便了許多。你是伊州人,可以從那里運貨過來,賣到中原去。我家里在并州有店鋪,極是方便。要想賣到中原也可以,再找一家京城商人即可?!?/br> 古員外道:“節級不知道,現在西域的商人販運貨物,北路高昌,而后北上入契丹的上京道,到了豐州之后過陰山,而后到河州。南路則由約昌城入吐蕃,而后到青唐,進秦州。伊州正在中間,南北兩路都不走那里。本地出產的貨物才多少?沒有商路,便就沒有貨物?!?/br> 趙成山道:“鐵路通到伊州,以后的商路必然是要走鐵路了。高昌到伊州不過數百里遠,販運貨物還不容易?就是南方寶貨,也可以走伊州?!?/br> 古員外搖了搖頭:“按說應該是是這個樣子,可依我得到的消息,可不是如此。高昌知道宋軍要進伊州,又不想臣服,正與黑汗談判呢。只要兩家合起來,都不開通到伊州的路,哪個有辦法?此次我回伊州,還要另想辦法販貨呢?,F在的伊州,就是夾在中間沒人理的地方,哪里有什么商路?!?/br> 趙成山聽了,不由有些著急:“你好不容易入中原一趟,賺了些錢財,怎么肯放棄這條路子?鐵路到伊州,商人必然從那里走,誰又能夠攔得??!” 古員外道:“節級,商人販貨,是要地方政權允許才可以。如若不然,為何漢武時通了西域才有商路?地方不安定,路上行不的,什么商人也做不起生意來?!?/br> 趙成山點了點頭,有些郁悶,吃了口酒,問古員外:“那我看金三那里,一直商隊不斷,生意十分興隆,他是怎么做的?” 古員外道:“如何能跟金三相比?他是西域數得著的大商戶,不知多少家店。而且網絡一直向西不知到哪里,貨物從來不缺,不是我們這些人能比的?!?/br> 古員外是隨著陳希志入京的商人,在勝州住了一個多月,與趙成山混熟了。趙成山本是并州人,家里有人當兵,便到勝州,來管住糧倉。前些日子查糧庫,損失了幾十貫錢,一心要找補回來。與古員外認識之后,想著利用鐵路修成的機會,開拓從伊州到中原的商路。不想聽了古員外的說法,此事并不多么容易。伊州離著南邊的黑汗太遠,與附近的高昌交惡,那里并沒有什么貨物。 飲了一會酒,趙成山郁悶地道:“莫非說,就是鐵路修到了伊州,也沒有貿易機會?這樣一條沒有用的鐵路,朝廷修來何!” 古員外道:“對朝廷來說可不同。短時間沒有商路沒什么,時間長了,自然能夠讓高昌和黑汗兩國認同。不過要花多少時間,那可就難說得很了?!?/br> 高昌對黑汗戰敗,失了龜茲,關上了通向西域南部的大門,古員外的商路斷了?;厝ブ笤趺凑覍C會,現在心中還沒有底,正自煩惱。 趙成山總覺得,鐵路修到了伊州,必然會催生新的商路。只是這條商路怎么出來,想不出來。 帥府里,杜中宵問李復圭:“快則月底,遲則下個月,鐵路就修到居延了。一到居延,便就要求盡量多地運物資過去?,F在最要緊的事,一是勝州備貨,二是鐵路和車廂運到黃河對岸。這段時間,中原來的糧草增多,有沒有專門為居延的軍隊備出來?” 李復圭道:“回節帥,下官單獨設置了居延糧倉,備貨充足。只是今年未到秋天,備的多是以麥面為主,稻和粟不多。最重要的是馬料,還沒有備足?!?/br> 杜中宵道:“此事要緊,還要防意外,物資多備一些。這條鐵路,你看冬天能不能跑?” 李復圭搖了搖頭:“這可難說得很。按去年修路工修路的樣子,冬天風沙格外大,不知能不能跑?!?/br> 杜中宵道:“是啊,還不知道冬天的時候能不能火車,備的數量就要更多。朝廷支持,從數路收集糧草,我們不能錯過了機會。還有,中原運到這里的火車和車廂,要盡快發到河州去,運過黃河?,F在正是最好的季節,河水充足,不要錯過了機會?;疖囘\到,鐵路一通便可運貨?!?/br> 李復圭答應。鐵路通到河州,用渡船過黃河,應該利用現在的好天氣。通了鐵路后,沿路的城市不是靠本地的糧食,而是靠中原運來的糧食。只要有商業機會,人口就會大大提升。河州在要道上,一旦通了西域商路,當能發展成一個繁華熱鬧的地方。 杜中宵站起身來,看著窗外,道:“鐵路修到居延,一路再向西修到伊州后,那里就跟中原連起來了。前朝失西域,都是先失河西、關中,隔絕交通,而不得不失。有了鐵路,就不同了,除了河西,還有這一條路走。對了,通到伊州之后,會不會有從那里走的商路?什么時候會有這樣的商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