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雨大宋 第291節
第135章 伊州獻城 下了火車,與趙滋一起西行。見一路上黃沙廣布,偶有青草,張昇道:“將軍,此路如此荒涼?” 趙滋道:“副使,這一路上都是如此。若不是有黑水北流,在沙漠里注了個居延海出來,這條路還行不得人呢?,F在有鐵路還好,只要有水泉的地方,就可以做車站,并不耽誤。沒有鐵路,這路可就難行得緊了。居延那里,水泉眾多,只要糧草能夠及時送到,數萬大軍可以安歇?!?/br> 張昇點頭,才知道這條路的艱苦,怪不得趙滋說起居延就怨氣滿腹。 又走了數日,才到了居延。遠遠看去,一座孤城,并不高大,臥在河道旁邊。城的四周,星羅棋布著帳房,當是大軍駐地。路旁多了榆柳,遠處河道旁則胡楊林綿延不息。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王摩詰之詩,實在寫活了這大漠中的孤城。只是火車過這里,最好還是走北邊,不要在河上架橋。大漠之中,這河想必河道變來變去?!?/br> 聽了張昇的話,趙滋道:“副使,這河本就沒有內地一樣穩定的河道,搖來擺去。你看河道那么寬的樣子,就不是內地河流一樣。節帥說的對,這里不適合開墾,還是放牧得好?!?/br> 張昇連連點頭,說不出話來。這里的景象,與他想象中的相差太大,需要好好適應。 進了城,趙滋出了一口氣,道:“這一路不下三千里,實在熬人,得要好好歇息。副使,你便住在城里,有什么事情吩咐我就是。出了此城,北邊不遠就是居延海,一東一西,倒是好風景?!?/br> 張昇道:“這里黃沙萬里,可不似內地樣子,什么好風景還是留待以后再看吧?!?/br> 一邊說著,兩人并騎進了官衙,趙滋給張昇安排了住處。晚上,在后衙擺了酒筵,不張昇接風。 城中全是駐軍,沒有平民,一切都是軍營編制。張昇住了幾日,就覺得過于單調了,向趙滋要了一小隊人馬,出城去散心。 帶人出了城,沿著河流一路北行。此時正是春天,河道中泛起綠色,還開著不知名的野花,不時有水鳥飛翔。越向下游走,河道越是寬闊,慢慢成了一大片,最后匯進一個大湖里。 到了湖邊,看著一眼望不到邊的湖水,不時有蘆葦叢泛出綠色,張昇覺得身心一下開闊許多。 護衛賈許道:“太尉,此處湖中魚蝦眾多,極是好捉。既然今日到了,不如捉幾尾魚回去,晚上與趙太尉一起飲宴。居延這里四周黃沙,也沒有商隊從這里走,極是無聊,也只有這種樂趣了?!?/br> 張昇點頭道:“好,你派幾個人去抓魚。記著小心一些,不要出了事情?!?/br> 賈許答應,派了幾個士卒,選個地方去捉魚。他們本就帶著網,做這事情輕車熟路。 張昇騎著馬,看旁邊有一個沙堆,是附近最高的地方,便就帶人上去。到了沙堆上,看面前一片藍水,無邊無際,不知多少鳥兒在附近飛翔。附近都是荒草,正泛出綠色。 看了一會,不由贊一句:“真是個好地方!以后由這里入西域,此地必然是處風景!” 賈許道:“此地實際極是好風景,只是周圍人煙稀少,道路不通,沒有人來。等到以后通了鐵路自然不同,那時必然許多商人,必會興旺起來?!?/br> 張昇點了點頭。有這樣一處地方,居延這里才可久居,不然實在太過單調了。 趙滋坐官衙里,處理了些公文,走出室外,看著遠處的藍天,有些出神。以前在軍中,沒有現在這樣累人。那時諸事不理,身邊幾個強干的吏人,把事情都處理了,自己則樂得逍遙。杜中宵軍改之后,軍官每日要處理公務,軍中除了編制的軍人,不許留閑雜人等。沒了幫閑,便就沒了娛樂。 趙滋是個能干的軍人,對現在軍中也諸多不適應。以前在內地還沒有什么,自從到了居延,數百里內一個百姓沒有,日子單調得讓人心慌。 嘆了口氣,趙滋在院中來回走了一會,又回到了屋里。大軍駐在這里,每日都是日常事務,有各自衙門處理,趙滋的事情其實不多。 悶坐了一會,趙滋問一邊的士卒:“張副使今日出城散心,到居延海去了?” 士卒道:“回太尉,聽說如此?!?/br> 趙滋嘆了口氣:“可惜了,早知與他一同前去。城中待著,太過無聊?!?/br> 士卒閉嘴,不敢接話。 趙滋道:“你去吩咐軍中,今夜設宴,與張副使一同飲兩杯酒?!?/br> 士卒離去,趙滋托著腮,看著窗外,有些出神。自己是個軍人,不怕行軍打仗,可這種枯坐的日子實在太無趣了些。突然之間,趙滋很希望到了京城的陳希明,能夠貪戀京城的繁華世界,不回伊州算了。 只要陳希明愿意放棄伊州,朝廷必然會命趙滋帶軍西進,重入西域。這復現漢唐時光的機會,朝廷必然不會放棄。有了鐵路,運輸不是問題,自己五萬大軍,西域根本就沒有人是對手。 想到這里,趙滋又嘆了一口氣,站起身來,走到窗前看藍天。天上藍天白云,分外悠揚,顯得寧靜而高遠。偶爾幾只雄鷹在空中回旋,也不知道是發現了什么。 這種單調的日子,趙滋已經過了近一年,實在有些膩了。風景雖好,總有看煩了的一天。 勝州城里,杜中宵當值。坐在官衙里,看著公文。 一個士卒快步進來,叉手道:“節帥,朝廷來的公文,要您親啟!” “哦——”杜中宵抬起頭,“拿來我看?!?/br> 接過公文,杜中宵去了封皮,見是樞密院來的。里面開門見山,說陳希明已經答應落第京城,不回伊州去了。數日之后,會有陳希志和到京城的胡商一起到勝州,命杜中宵派兵與他們一起入伊州。 看著公文,杜中宵愣了好一會,才放在案幾上。 這是最好的結果,但對于杜中宵來說,這個結果來的太快了些。此時火車未到居延,趙滋哪怕帶兵入伊州,也只能少量前行,大軍不能前去。一兩千人,能夠完整地接收伊州嗎? 杜中宵的心里,對此事沒有底。對河曲路來說,伊州是到熟透的果子,或早或晚,總是自己的?,F在派兵進駐,大軍不能跟隨,有些冒險了。如果高昌突然進攻,到那里的一兩千兵馬,要受磨難。 輕輕搖了搖頭,嘆了口氣,杜中宵閉目閑想。想來想去,還是不要冒險,讓陳希志等人在勝州住上一段時間,等一等鐵路進程。鐵路修到居延,再由趙滋帶所部大軍,去占伊州為好。 第136章 學校 陳希志和一眾胡商到了勝州,到帥府派見杜中宵。 雙方見禮,杜中宵道:“現在正是四五月間,一年中最好的時節。使節跟諸位商人,先在勝州住上些日子,等候鐵路修到居延再回伊州。不然路上跋涉,終是難行?!?/br> 陳希志是奉令回伊州,替陳希明處理留在那里的浮財,并不緊急,聽了杜中宵的話急忙道謝。 杜中宵道:“今日天已晚,諸位暫回驛館,明日我在府里為諸位接風?!?/br> 送走了陳希志一行,杜中宵對富弼道:“看陳希志的樣子,并不急著回伊州,副使如何看?” 富弼道:“陳希明留在京城不回,必是把伊州獻給朝廷,讓陳希志回去處理雜務。他要回伊州,趙滋應當派兵陪同。不然陳希明家里的東西一般走,留下伊州怎么辦?鐵路修不到居延,趙滋帶大軍去伊州就有風險,想來陳希志是明白這個道理的。他愿意等一等,那是最好不過?!?/br> 杜中宵點頭:“確實如此。從居延到伊州,一共一千五六百里。鐵路不到居延,趙滋本部運輸糧草支撐西進,非常不容易。說到底是不能不等??!鐵路到了居延,趙滋大軍西進,一部分運輸輜重,兼保護修路的工人,就合理得多了?!?/br> 富弼道:“讓張昇和趙滋催一催修路的人,速度再快一些。鐵路能在六七月間修到居延,趙滋帶著大軍,可以在九月前到伊州,還有一兩個月的時間運輸輜重。如若不然,鐵路修到居延,趙滋也只能帶兩三千人馬到伊州。冬天如果高昌攻伊州,就不容易?!?/br> 杜中宵笑道:“副使,高昌雖然還沒有派出使節,不知其心思,但攻伊州的可能也不大。伊州脫離高昌自治已久,并不見高昌有什么舉動,總不可能在朝廷進西的時候出兵才是?!?/br> 富弼道:“進伊州是朝廷大計,不可有絲毫意外。高昌可能的異動,要算進去才是?!?/br> 杜中宵點了點頭,沒有說話。經過這幾個月,高昌的情況知道得多了一些。自去年敗于黑汗,高昌的情況相當不樂觀。丟了龜茲,高昌國控制的地區已經不多,人力物力不足。面對黑汗進攻,高昌防守已經吃力,這個時候出兵伊州,得罪宋朝,從常理來看可能性不大。 當然,距離過遠,救援不及,杜中宵不敢冒險。一旦西進遇到挫折,趙滋兵馬出了意外,后續會非常麻煩。最好的辦法還是穩扎穩打,不冒險,一步一步來。 王普把錢小心地塞進內衣的口袋,站起身來,高聲道:“今日都到我人店里喝酒,人人有份!” 一邊的岑小二道:“員外,今日必然是發了大財,才如此慷慨!” 王普道:“你才多大孩子,知道什么!對于村里的人,我一向都大方,何曾克扣過?” 岑小二道:“若如此,你只要說一說,今天賣了多少錢就好?!?/br> 王普連連擺手:“這些事情,說了做什么!反正你們每人的工錢,我都算明白就好,哪有問別人家底的!快去叫人,到我店里去,今天有魚有rou有好酒!” 岑小二笑一聲,跑著去叫人,隨著王普到他店里吃好的去。 王普家的羊養得好,羊毛能一年賣兩季,春天一次,秋天一次。今天從村里叫了幾個人來,幫著他運羊毛到工廠這里,全部賣掉。收入是不少,可王普算了算,養羊比自己開店賺得少得多。生活做生意還是要仔細算著,不然一個不小心,就會少掉許多收入。 幾個鄉下的人,開開心心地跟在王普身后,入了勝州城,到了他家的店里。 店里有不少客人,王普帶著眾人,到了旁邊一個閣子,叫了小廝過來,吩咐上一桌菜。這菜本就是早備好的,不過今日價錢賣得好,王普又悄悄吩咐多上兩盤rou來。 不多時,酒菜上來,王普道:“諸位是第一次到我的店里來吃飯,嘗一嘗如何?” 岑小二道:“員外店里,不管是菜,還是酒,自然都是好的!若是讓我天天都來,那就更好!” 王普道:“這說的什么混話!我開店的,難道還會趕客人出去?只要付錢,你自然可以天天都來!” 眾人聽了一起笑。 酒過三巡,王普道:“自從年前我們從山里面搬出來,到了勝州附近,說起來,日子可比以前好得多了。分得有草場養的有牛羊,還有地種,去年冬天并沒有缺糧的人家。我做首領十幾年了,還是第一年如此呢?,F在城里開了廠,可以收羊毛,更強似以前?,F在看來,賣羊毛比馬賣羊賺錢多得多了。我預備著,等到秋后,多賣一些牛馬,再備些綿羊?!?/br> 一邊的王多田道:“員外家里有地有人,自然可以如此。我們這些都是小門小戶,地就那么多,也沒有多余的人手,怎么養得起那么多綿羊?依我看,還是多用心種地,糧食總是缺的?!?/br> 王普道:“那可未必如此。勝州這里有鐵路,每年從中原運那么多糧食來,糧價漲不上去。反倒是羊毛的生意好得很,若是養得多了,極是好賺呢!” 這話出來,有的同意,有的反對,一時熱鬧得很。他們本就是一個部族,從山里搬出來,合成一個新的村子,現在單干了。分成一家一家,便就有各自的算計,看法不同。像王普家里,他本來就是部族的首領,到了村子,分的地多,家里的人手也多,自然想的就是多養羊。像王多田家,就他和妻子兩人帶兩個不大的孩子,地都種不過來,哪里還有精力養羊。 岑小二道:“我聽家里阿爹說了,工廠收羊毛的價錢雖是不錯,但總要多了才收,極不方便。還不如安心種地,閑時到城里打些零工,也不少賺錢?,F在勝州這里處處都是錢,手里有了錢,到哪里都像上等人物,有人伺候。若是手里沒有錢,唉呀,那就要受別人僥落了?!?/br> 眾人一起點頭稱是。自從勝州發行紙幣,經過短時間的動蕩之后,物價穩定下來,一年時間沒什么變化。隨著時間推移,大家習慣了新的事務,生活習慣慢慢改變?,F在百姓,對錢看得格外重。不管是做什么事情,先問問能得多少錢,人人都已經習慣了。 不大一會,又上了兩盤rou來,王普道:“這是店里特制的醬牛rou,最是好吃,都嘗一嘗。說起來你們不信,內地的各路,原來是禁宰耕牛的,想吃牛rou也沒有。倒是我們河曲路,因為放牧牛羊的多,并沒有這禁條。許多從內地來的客人,到了勝州,都來我店里吃這牛rou?!?/br> 岑小二道:“日常間我也常在火車站那里做事,聽來的客人說過這規矩。車站那里,醬牛rou賣的最好。許多客人到了,都先買上一斤吃個痛快?!?/br> 其他人很少出村,聽了這話,不由覺得稀奇,問兩人內地怎樣禁宰耕牛,一時熱鬧非常。 王普道:“都說邊地辛苦,其實這一年,大家的日子都過得不錯。若是如此下去,要不了幾年,村里何愁不出幾個員外?我聽衙門里的人說,從今年秋天起,官府意欲在地方興學。州里有州學,地方還要開幾個學校,教些識字書算的本事?!?/br> 岑小二道:“員外,這樣的學校,要錢不要錢?” 王普道:“聽說只要給少量的錢就可以,不要讓學校虧了本錢,反正教師先生的工錢是官府發?!?/br> 岑小二道:“這可是好事??上?,我年紀大了,不然也可以到學校里學兩年。能識字,會書算,在城里可容易找事做哩,而且錢錢還高?!?/br> 王普道:“無非是教個兩三年的時間,你要進學,哪個還會攔著不讓?” 岑小二聽了就笑:“我許大年紀,再跟孩子一樣去學識字,成什么體統!可惜大了,不能趕上這一次好事。將來有了孩子,可千萬要教他識字,方便許多?!?/br> 以前村中的小孩子,能走會跑,便就幫著家里做事,一年到頭沒個閑的時候。那時開學校,不說交學費,就是免費入學,大部分人家都不會送孩子去?,F在搬到城附近,活沒有以前忙碌了,各方面條件也都好了,便就想著送孩子入學。官府辦學校,對地方是好事。 提起了此事,眾人便議論紛紛,問學校辦在哪里,怎么辦,各種事情。王普哪里知道這么多?他只是聽衙門里的提了一嘴,具體的事務一無所知。 眾人興趣不減,自己討論,什么地方辦學校合適,要請什么樣的老師,用什么教材。 岑小二道:“你們如何能猜到官府的心思?這種學校,想必教出來的學生,不是要考進士的,考進士的該到州學去。一般識字書算,我在商場里見過那種小的冊子,極是簡單,最適合用來教學?!?/br> 王普道:“你又不識字,怎么知道適合教學?” 岑小二紅著臉道:“我不識字,還不能讓別人讀給我聽么?那種冊子,意思淺顯,無非是認一些常見字而已。真學得會了,也讀不來什么之乎者也,所以我知道教出來的學生不是要考進士的?!?/br> 眾人聽了,紛紛點頭,覺得岑小二說有道理。進士考的,聽說是詩賦策論,要專門的學問的,可不是識字就行。這學校聽著是要教大部分人,想來與考進士的學問不一樣。就是教人識些字,將來不做睜眼瞎。至于識字有什么用處,那就想不出來了,說不定可以入衙門做事? 第137章 什么教育? 送走了眾人,王普泡了一壺好茶,美美喝了一口,心滿意足。梁都彭從廚房進來,道:“員外今日好愜意!想來羊毛的生意好,賣的價錢合適?” 王普搖了搖頭:“說起來,價錢是不錯的,只不過生意好就說不上了。我不瞞你,羊毛生意比這間鋪子可是差了不少。一年兩季,我通算下來,也只有這鋪子賺的錢的幾分之一,算不得什么事?!?/br> 梁都彭奇道:“既是如此,怎么看員外一副格外高興的樣子?” 王普道:“雖然生意差強人意,卻去了我一樁心事。前些日子總是想,這里的生意,不似去年那么紅火了,這鋪子開著還有沒有意思。如果家里的生意好,這里我便少待,多在家里幫忙。等到今年的羊毛賣了,才知道,鄉下賺錢如何跟城里做生意比?還是老實守著這里,多賺些錢好?!?/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