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雨大宋 第163節
吳六叔看著孫三郎,暗暗搖頭。親生父子怎么了,錢的面前,一樣說不清楚。朝廷雖然有祖父在不得分居異財的律條,但又有按家產分戶等的規矩,鄉下地方,大多數兒子長大之后就分居,這個時代其實以小家庭為主。家產分了,父子之間因為錢財的事翻臉的可不鮮見,吳六叔見得多了。孫家一樣是兒子分家另過,不過孫三郎年紀最小,跟父子住在一起罷了。 做活的人圍著吳六步,嘻笑打鬧,開心得很。兩個月連工錢帶賞錢,一共兩貫多足錢,回去可以辦很多大事。不在于這錢的數目,最關鍵的是發現錢,這是種地的農民最缺的。 一腳踩著錢箱,吳六叔高聲道:“這些日子大家活做的好壞,衙門的人都看在眼里。你們這些隨著我做的,分外賣力,關押司看著滿意,報與了營田務衙門。等到秋后,鐵監那里還有其他的活計,我已經問過了,無非是砸碎分揀礦石,并不太累。若是有意的,到時來找我,繼續賺錢!” 這個消息出乎大家意料之外,一時議論紛紛。鄉下農閑沒有其他事做,頭腦活絡的,走街串巷做些小生意,多少賺些錢貼補家用。沒那個腦筋的,只能到處做些零工,賺一文是一文。像修路這樣長時間穩定的工作,又不拖欠,那可是求之不得的。 見眾人不語,吳六叔微笑道:“你們自己回去思量,愿意做的來找我,不愿做的也不勉強。我們種地的人,賺一文錢也難,這可是個難得的機會?!?/br> 那么大一個鐵監,這種零活數不勝數,每天都有。與其到時找零工,不如固定一幫包工頭,把活計包給他們。這是修路之前杜中宵就定下來的,修路的過程,也是對人進行篩選的過程。衙門篩選合意的包工頭,包工頭篩選合意的工人,到時候他們自由組合。 說過了以后的打算,吳六叔打開錢箱,取出一本小冊子,照著上面的名字,開始發錢。他小時候上過幾天私塾,認識幾個字,讀書做文章不足,將就認人名數字。在鄉下這就了不得了,若不是如此,怎么做得了工頭?這兩個月的路修下來,他只是看著,賺的錢就比筑路的人還多。 發過了錢,到了吃飯的地方,看見山一樣的白面饅頭堆在那里,旁邊大鍋里滿滿的豬rou燉豆腐,還有好幾壇酒,眾人一陣歡呼。在家里種地的時候,誰舍得吃這樣精致的食物?縱然家里種麥,大多數人家也沒有吃過白面。整個葉縣,才有幾處能磨白面的磨房?到底是衙門,做事情就是大氣。 衙門里,杜中宵和蘇頌幾個人一起,在案上寫寫畫畫,籌劃著鐵監的事宜。 杜中宵道:“第一年,也不要多,我們爭取一個月能冶二百萬斤鐵——” 一邊的柳涚笑道:“運判,這數目定得高了。如今天下鐵課也不過七千余萬斤,我們一處鐵監,又是新開的,一年就要兩千多萬斤,占天下的三分之一,怎么可能!” 杜中宵道:“事在人為!為了這處鐵監,內庫撥來的現錢就五十萬貫,不能達到這個數目,我們怎么向朝廷交待?調到這里來的拉纖廂軍,這些日子陸陸續續就要到了,我們仔細規劃,就按著這數字來!” 說完,杜中宵又道:“冶鐵用煤,按著一月二百萬鐵算,煤當不少于五百萬斤。這是約數,可能會多,也可能會少,現在沒有確數,先這樣算著。一輛大車就算拉五百斤,則一月就要一萬車次。按著一月三十日算,一日就要三百余車。從采煤的地方,到鐵監一百余里。三十里一鋪,六十里一驛,剛好是兩日行程。光運煤,我們就要六七百輛大車。按著這個數字,安排路上驛站馬鋪?!?/br> 柳涚心里默算一下,再不說話。葉縣雖然處于交通要道上,何曾有過這樣壯觀的運輸車隊。光消耗的糧草,就是一個巨大的數字,本縣根本支撐不起來。 杜中宵又道:“按著營田務的安排,這處鐵監要有一萬余人。均算下來,一人千斤鐵,這個數字實在太少。是以今年除了冶鐵,還要繼續建爐開礦,爭取兩三年內達到一月五百萬斤?!?/br> 這話出口,不但是柳涚,就連蘇頌的臉色也不好看了。按杜中宵的意思,是想靠著這一處鐵監,把天下的鐵產量翻一番,這可就過份了。 其實在杜中宵的心里,這個數字真不算大。一年六七千萬斤鐵很多么?不過是三五萬噸而已。后世隨便一個小鐵廠,就能超過這個數字。自己選好了煤礦,焦炭也煉了,自然要起高爐,一年幾萬噸還不是玩似的。一切的難題,都可以在實際生中克服。難得這樣一處有煤有鐵的地方,當然要爭取建成冶鐵中心。 第73章 出門難 看著筆直的大道,錢員外對史大郎道:“營田務真是本事,這么短的時間,就建了這么一條大道出來。雖然不如古時傳下來的馳道寬闊,平整卻遠遠過之。沒這樣一條路,我們運煤還真是不方便?!?/br> 史大郎道:“冶鐵就要用煤,不建好路,鐵監如何敢開爐?朝廷修路,員外跟著沾光?!?/br> 葉縣是南北交通要道,秦時修建的馳道如今依然是官路,寬五十步。這種大道,最重要的首先是軍事用途,利于大軍通過。新修的是運煤路,目的不同,要求也就不同。比寬度自然遠遜于馳道,但也有接近三十步,相當于后世的雙向六車道。最重要的是平坦寬廣,質量還要勝過官路。 翻身上馬,史大郎道:“這路可是不簡單。聽說營田務制了一臺偌大無比的壓路機,像一座小山一樣,從路上開過,比夯過的還要結實?,F在那機器在鐵監那里,正在修到礦山的路呢?!?/br> 錢員外連連點頭,并不答話,回身看自己的車隊。他有十輛大車,到這里運了煤,準備運回家去冶鐵。忙碌了兩個月,鐵爐終于建起來,一天也耽擱不得。先是被衙門罰了七百貫,再從何員外那里借了一百貫,現在錢員外債臺高筑。不能夠盡快賺出錢來,自己澧河邊的地抵給何員外,再也贖不回來了。 錢員外的車隊旁邊,是鐵監的車隊。按著漕運的規矩,鐵監的車隊也是編綱而行。三十輛大車是一綱,投一押綱軍將,一日有十幾綱。 看著鐵監車隊上路,錢員外道:“大郎,我們小本生意,要搶在鐵監前頭,這便動身吧?!?/br> 史大郎道:“員外急什么!我打聽過了,鐵監的冶爐都沒有建好,現在只是儲煤而已?!?/br> 錢員外點了點頭,突然問道:“大郎,我見鐵監拉的煤,與我們的不同,可有什么說法?” 史大郎不屑地道:“衙門做事,沒什么章法,由著下面那些不懂冶鐵的差役吏人胡來。用來冶鐵的石炭,一是要硬,都是大塊,不然礦石沉到下面,石炭浮在上面,如何冶鐵?再一個是火力要猛,燒完之后沒什么殘渣,煉出來的鐵才能純凈。我們買的石炭,是最好的,斷面如鏡,塊大而硬,燒起來無煙而火大,沒什么殘渣。反觀鐵監的煤,一味圖便宜,如爛泥一樣,如何能用?” 錢員外連連點頭,也不知道史大郎說的對不對。不過從道理上來說,應該是如此。鐵監實際也有買自己這種好煤,只是數量不多,聽說回去當柴燒的。 實際杜中宵剛開始也以為煉焦要用上好的煤炭,比如無煙煤。陶十七采了各種煤樣,真正試過之后才知道,不是這樣。能夠煉焦的煤應該是煙煤,是特殊煤種。多次試過,還要用多種煤配合在一起。 直接用煤炭煉鐵,史大郎說的不錯,他說的那些特點正是焦炭的長處。但直接用煤炭,一是雜質太多,二是硬度還不夠,再一個溫度還是低了些。這些私人小冶爐,實際是沒有能力煉焦的,哪怕以后知道鐵監是怎么做的,也無法競爭。所以對錢員外這些人,杜中宵放任不管,把錢虧光了,他們自然就安穩了。 到了晚上,錢員外一行歇在滍水驛。這是朝廷的驛站,不要說錢員外這些普通百姓,鐵監運煤的車都沒資格進驛站,他們只能宿于驛站旁邊民間開的大車店里。 車夫哼著小調,提了帶的黑豆對喂馬,錢員外對提著大壺的小廝道:“天色還不太晚,你這里沒有上房了么?我們兩個人,住間就好?!?/br> 小廝大嘻嘻地行個禮:“客官,我們這里是車馬店,哪里來的上房。這是車夫住的地方,你們這些官人員外,可到不遠處的鎮子里去,那里有客棧?!?/br> 錢員外不快地道:“我跟著車隊而行,若是再走幾里路,明日諸多不便?!?/br> 小廝道:“那就沒有辦法了,客官只好將就一夜?!?/br> 錢員外看著史大郎,滿面不快。車馬店的客房他進去了看了一下,都是大通鋪,這里不說,里面的被褥一股霉味,也不知道多長時間不洗了,如何睡得下去? 車馬店就做的這種生意,講究薄利多銷,店里基本沒什么服務。反正不過是趕路的車夫,晚上將就一夜,只要便宜。不只是住的條件簡陋,而且不管飯,客人自己帶米從店里買柴,店家提供的只有冷熱水。 跟史大郎出了車馬店,看旁邊新建的鐵監車馬鋪人聲鼎沸,錢員外道:“大郎,這樣腌臜地方,如何住得下?我們到那邊鐵監歇腳的地方看看,多給一些錢,在那里歇了吧?!?/br> 史大郎道:“員外,出門在外,就是這樣,哪里講究那么多。鐵監的車馬鋪,只住他們自己人,怎么肯給我們???再者說了,那里也未必比這里好多少?!?/br> 錢員外哪里肯聽,拉了史大郎,快步走到了鐵監車馬鋪門外。 進了門,只見好大一處場院,墻邊都是馬廄,里面拴了不知幾百匹馬騾,熱門非常。院子里搭了幾處大棚子,擺著無數桌椅,趕車的馬夫聚在里面,吃喝吵鬧,人聲喧嘩。 鐵監運煤的大車一天有三百多輛,如果同時住店,需要的地方就太大了。按著鐵監的規劃,他們分綱分時段,日夜趕路,是陸續到這里來的。此時車馬鋪里面,聚的有近百輛車。 錢員外轉了一圈,不見一個認識的人??凑T有一處廳堂,拉著史大郎進了里面。 一進廳堂,就見正中坐著一個人,正是自己認識的,錢員外大喜,上前拱手:“沈節級,原來今日你押車。許多日子不見,近來可好?” 沈節級正與幾個屬下的押綱軍將飲酒,抬著看是錢員外,忙道:“原來是員外。多日不見,甚是想念得緊。過來飲杯酒,說些閑話?!?/br> 錢員外心里巴不得,急忙拉了史大郎,上前告了罪,在桌邊坐了下來。 沈節級道:“現在鐵監開始運煤,這條路極是繁華,客棧難尋,行人不便,員外怎么來了?” 錢員外道:“我們這里探出鐵礦,是條財路,我請了這位史大郎來,開了處冶爐煉鐵?!?/br> 沈節級笑道:“員外果然是做大事的人,怪不得這些年賺了許多錢財。自從山中探出了礦,附近開起冶爐的員外不少。不過那些外地人,多是在清涼寺一帶,依山開爐。那里原是舞陽縣地界,近些日子才劃到鐵監來,他們以為有空子可鉆。不想鐵監禁了采伐林木燒炭,日夜都有人巡查,那些人可是被坑得苦了。倒是員外家在附近,占了這條路的光,可來買石炭?!?/br> 錢員外道:“正是如此。我今日就是到礦場買煤,在這里歇下??膳赃叺能囻R鋪里,早早就已經住滿了,無處安歇,到這里來撞撞運氣,不想遇到節級?!?/br> 沈節級微笑:“今日若不是我在這里,員外只怕也要空跑一場。鐵監建這處車馬鋪,本是住自己車夫的,并不允許外人入住。不過,為防雨雪天氣,車馬鋪的房舍馬廄都有空閑,倒是有地方住?!?/br> 錢員外大喜,急忙拱手:“多謝節級?!?/br> 沈節級擺了擺手:“不要謝我。這不是我一個人的事,員外要住在這里,錢可是要照付?!?/br> 錢員外道:“這是應該之事。有地方歇腳,已是節級面皮,店錢自然不會少了?!?/br> 沈節級笑著點頭,大聲道:“黃主管,這一位錢員外是我熟識的,有閑房收兩間給他們?!?/br> 一邊柜臺后的一個主管模樣的走來,滿面堆笑。走過來,見沈節級向自己使個眼色,心領神會,對錢員外道:“員外,空房是有,不過衙門里的事,小的不能擅自做主。每日店錢百文,酒飯另算?!?/br> 沈節級擺手道:“這位錢員外是我故人,酒飯與我一起用便了,主管不要另收錢?!?/br> 黃主管連連稱是。 錢員外道:“只要房間整潔,百文便百文,也算不得什么?!?/br> 其實鐵監的車馬鋪,并不是不對外營業。按著杜中宵制定的制度,是鐵監的車馬優先,有剩作空房可以允許外人住宿,店錢參照一般客棧。不過現在初開,外人哪里知道規矩?下面的官吏差役,只當沒這回事?,F在周圍客棧稀缺,外人來住不但多收店錢,還要承他們人情呢。 便如錢員外,今夜住店的錢,黃主管不會入賬,跟沈節級兩人分掉了。 第74章 壓力 杜中宵站在大柳樹下面,看著前面陶十七帶了人向焦炭爐里面裝料。天氣炎熱,做活的人都汗流浹背。身后樹上的蟬蟲叫個不停,絲毫不停歇。 裝料完畢,陶十七指揮著兩個人推了一輛獨輪小車,裝了一車焦炭,到了杜中宵面前。 把小車放下,陶十七道:“官人,前一爐的焦炭已經涼了,您看一看效果如何?” 杜中宵道:“你讓那邊裝爐的人歇一歇吧。旁邊的大桶里的有綠豆湯,讓他們每人喝一碗,去去暑氣。這樣炎熱天氣,在爐邊做事,最怕中暑?!?/br> 陶十七應諾,口中道:“不防事,熱不了幾天了??纯淳偷角锾?,現在早晚已經涼了?!?/br> 去吩咐了工人歇息,陶十七重新回來,一起看新燒出來的焦炭。 試了這么多次,焦炭的質量已經能滿足冶鐵所需。結成大塊,堅硬如石,疏松多孔,比較輕,透著光澤。惟其堅硬,才能支撐住礦石。 陶十七道:“官人,這炭已經算是不錯了。我們試過,不惟是遠勝木炭,煉出來的鐵,也比用煤煉出來的好許多。無甚渣滓,而且堅硬不發脆?!?/br> 杜中宵道:“不只是看煉出來的鐵如何,最重要的是看炒出來的鋼如何。只有炒出好鋼,才能算是好炭。若只是煉鐵,何必如此麻煩?” 一邊的蘇頌道:“煉出來的鐵,前幾日不是也試著炒了鋼出來?看起來也純凈?!?/br> 陶十七道:“是比以前炒鋼純凈得多。不過到底如何,還是要打制鐵器來試?!?/br> 杜中宵其實也不知道什么樣的焦炭好,什么樣的差,只能按照使用的效果來定?,F在對于焦炭的了解,其實陶十七還要強于自己。實踐出真知,事情一直是陶十七在做,他腦子靈活,從實踐中掌握了不少冶鐵知識。他還有在杜中宵身邊多年熏陶出來的習慣,善于在實踐中總結經驗。 看過了焦炭,杜中宵道:“既是煉出來的炭已經能用,這些日子便就開始準備建煉鐵爐。煤從百里外運來不易,要物盡其用。冶鐵爐和炒鋼爐建在一起,鐵水出來,直接炒鋼,省許多煤炭?!?/br> 陶十七拱手:“官人說的是,這幾日正在選址呢。還有一件,現在燒出來的焦炭雖然冶鐵好用,出爐卻不容易。粘結一起,難以推拉。而且塊太大,要想均勻如一,還要重新砸了重選。這些日子,我正與匠人一起,用幾種煤配在一起,看能不能煉出更好的來?!?/br> 杜中宵點了點頭:“如此最好。你記住,每燒一次,都要詳細記錄。用了哪幾種煤,不只是要記下樣子,還要留下樣品,以實物對照。燒的時候怎么裝爐,火候如何,多少時間,一一都要記清楚?!?/br> 這個時代,沒有辦法測量火焰溫度,只能看火焰顏色,也就是看火候。不同的溫度,火焰顏色有細微的區別,經驗豐富的人能用rou眼觀察出來。測不出溫度,用溫度記錄就沒有意義,不如用火焰顏色。 陶十七應諾,一一記下。這些經驗積累是寶貴的財富,形諸于文字,更是意義非凡。讓直接cao作的工匠掌握一定的文化知識,每次詳細記錄,比文人聽人說了寫文章強得多了。 看罷了焦炭,杜中宵道:“還有一樣,就是煉焦時出來的氣,要分門別類,餾出不同的東西來?,F在你們餾出來的還是太粗,沒什么大用。那做餾的塔,要多動動腦筋,怎么一樣一樣把東西分出來?!?/br> 陶十七看了一邊的蘇頌一眼,不由苦笑。這工作就難為他了,從爐子里出來的煙氣,看不見,摸不著,只能聞個味道,誰知道里面是什么鬼東西。杜中宵就記著個分餾的概念,費了許多心思,才建了個分餾塔起來。這名字聽起來高大上,其實就是分了許多層的煙道,每隔一斷收集冷凝的液體。杜中宵對自己僅憑一個分餾的概念,就建了分餾塔出來十分得意,對實際作用分外在意。他又沒有時間,就把事情壓到陶十七身上,不時詢問。陶十七根本不知道杜中宵要什么,他說的也模糊不清,十分頭大。 煉焦的這些副產品是重要的化學原料,杜中宵記得的,就有煤焦油,粗苯,還有煤氣。這些東西是個什么樣子,有什么用途,他就記不清了。反正副產物分得越詳細,就越有好處,這是肯定的。而且借著分餾煉焦的煤氣,還能積累經驗,說不定以后還能分餾石油呢。 蘇頌對這些興趣不大,心思更多的是在焦炭,以及后邊的煉鐵上。 見陶十七答得口不應心,杜中宵道:“你不要小看了這件事,做得好了,以后有大用。而且最后出來的煙氣,你也知道是能點燃的。要想辦法,把那些煙氣用起來,不管是煉鐵還是燒焦炭,都能夠少用煤不是?百里之外運煤,這價錢可是不便宜?!?/br> 陶十七答應著,只覺得頭大如斗。官人在火山軍的時候,借著柜坊的生意,一年輕輕松松賺數十萬貫,花大錢習慣了,現在手頭不寬裕,便就對成本分外在意。這么大一處鐵監,一年不能夠賺出百十萬貫的錢來,那是無論如何不行的。沒有充足的資本,后面陸續到來的一十萬拉纖廂軍,怎么安置?再像這一年在青臺鎮一樣,事事都將就著,杜中宵可是不滿意了。 可問題是,天下鐵課也不過七千多萬斤,按二十文一斤鐵,不過值一百余萬貫而已。除去巨大的成本,又能夠賺多少錢?要想賺大錢,就必須把大部分的鐵煉成鋼,再制成各種鐵器,這工作量就大了。 現在鐵監沒有開工,只有出項,沒有進項,杜中宵對屬下要求越來越嚴。朝廷答應的五十貫依然沒有發下來,營田務才能賺幾個錢?等到后面大量纖夫來了,杜中宵都要沒錢投入了。 錢從江西路運來,沿著長江逆流而上,到了漢陽軍之后再入漢水,到了襄州再入白河,天知道什么時候才能到唐州。杜中宵要的是現錢,可不是銀行一劃撥就有了。 煤礦到鐵監距離一百余里,看著不遠,可維持數百輛大車人吃馬嚼,可不是個小數字?,F在驛站馬鋪的糧草,是杜中宵朋汝州和唐州借來的,等著營田務秋天收了之后償還??蔂I田務現在的樣子,也不像能產很多糧草,杜中宵不得不急。 正在陶十七覺得頭痛的時候,柳涚從外面進來,手中捧著一塊鐵道:“運判,外面民間的冶爐已經出鐵了。我特意找人去買了一些來,看看他們做的怎樣。這是一塊好的,你們看如何?” 陶十七看了一眼,不屑地道:“這鐵色澤不好,里面又多渣,還有氣孔,著實是粗糙。這種爛鐵若是能賣二十文一斤,我們煉出來的就能五十文!” 杜中宵道:“產鐵之地,怎么可能賣到二十文的價錢?我們產出好鐵,能賣二十文就足夠了。至于民間這些小冶爐,且得意幾日,等我們大量產鐵,再看他們!” 這里的鐵監大量產鐵,鐵價必然下跌,這是必然的。到時這些小冶爐,只怕都會成賠錢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