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8章
第136章 登基 遷都還好說, 可改國號一事,讓百官又很不滿,但這一次, 蕭稷并沒有退讓, 直接翻臉離場。 攝政王一怒,曾伏尸千百, 血流數里,一想到邊境的五十萬大軍, 又叫人戰戰兢兢。 有人說:“既是兩國合二為一,稱楚或稱周都不合適,改也未嘗不可?!?/br> “你說改什么?怎么改?”一位上了年紀的官員面色凝重。 說這話的人低下頭沉默了。 形勢膠著時,尚弘提議道:“既是新氣象, 改個新國號也是理所當然,不如取兩字國號,周與楚各出一字, 并行而立, 也就不必爭執了?!?/br> 這下, 所有人都看著上首的沈翊與聞姝, 想要他們拿個主意。 沈翊思索片刻:“罷了, 國號一事,孤與太子妃回去再行商談, 遷都一事,爾等可先商量,最好是在周、楚邊境擇一城池, 也好安兩國百姓的心?!?/br> 攝政王走了, 太子殿下與太子妃也走了,獨留下百官面面相覷, 愁的眉毛都白了。 過完年,已經立春,本是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可定都仍舊大雪飄飛,聞姝從馬車上下來沒一會,身上就沾著了雪屑。 管家忙打了傘來,沈翊舉著傘,兩人進了屋,蕭稷老神在在地坐在太師椅上喝茶,看見兩人進來,不緊不慢地問,“如何了?” 聞姝笑著,“您唱黑臉我唱紅臉,把他們唬的一愣一愣?!?/br> 幾人早就商量好了,聞姝要想將來能站得住腳,也同樣需要大周官員的支持,因此在此次談判中,她便來當“好人”,蕭稷則做“惡人”。 “行,這事就差不多成了,我也該走了?!笔掟⒖偞诙ǘ家膊皇鞘?,楚國那邊他還有一堆事呢。 “父王,您就要回去了?那國號一事?”聞姝這些日子習慣了蕭稷在府里,還有些舍不得。 蕭稷說:“你和叢昀不是有了決定,‘燕蘭’二字就很好,你本該隨你阿娘姓蘭,屆時也就一并改了名諱叫‘蘭姝’?!?/br> 蘭姝,曾是順安帝給她的封號,那時她還不知道這就是她的名字,緣分兜兜轉轉,屬于自己的,從一開始就來到了自己身邊。 “燕”字取于沈翊的封號,燕王的名頭,遠比太子要響亮的多。 沈翊定下這個國號,百官爭論了一番,最終大部分人接受了,還有小部分人不接受,也沒辦法,在攝政王五十萬大軍的威壓下,不接受也沒了奈何。 因此,新的國號就這樣定了下來——燕蘭國。 從大周,到周、楚,再到燕蘭國,一轉眼,百年已過。 兩地的百姓,都將迎來全新的下一年。 國號一事已定,都城這事也在紛紛擾擾中落下了帷幕,尚弘領頭挑選出了幾個臨近邊境的城池,最終聞姝與沈翊選擇了朗州,靠近錫州,氣候不冷不熱,依山傍水,適合修建皇城。 當國號與都城都定下來,兩人頒布了詔書昭告天下,以安定民心,這是一份前無古人的詔書,上頭除了有沈翊的私印,還有聞姝的私印,并且加蓋了丟失二十年的玉璽,這份詔書的重量不言而喻。 百姓對于突然變了天的反響還是挺大的,尤其是兩國合二為一,改了國號,難免令人心中不安。 但很快傳出的消息讓這種不安消散了。 那就是邊境攝政王退兵了,從此以后再無硝煙,再無背井離鄉,原先住在邊境因為戰火紛飛而逃離故鄉的百姓得知此事喜極而泣,紛紛收拾家當準備回鄉。 比起戰爭,沒有人會不喜歡和平。 再加上即將登基的兩位天子向來以仁愛示人,在百姓中聲望極好,雖然聞姝是女子,但她歷年仁善好施的善名早已廣為傳揚,還有善蘭堂中人為她口口相傳美名,她亦成為了不少女子心中的榜樣。 因著朗州的皇城修建還需要時日,兩人并未正式登基,而是先暫住進了皇宮,新打掃了兩座宮殿,下邊仍稱太子、太子妃,朝政上,聞姝也開始經手。 自成親后,朝堂上的事沈翊沒少和聞姝說,因此她倒也不會覺得手忙腳亂,只是有些事處理的不夠周全,仍需學習,沈翊與她說,兩人一起摸著石頭過河,慢慢來。 聞姝當政后第一件事就是看大周律,把那幾十卷的大周律從頭看到了尾,看完大周律又看大楚律,她要重新定制律法,因為這些條文里頭寫著太多對女子的不公。 哪怕是大楚,民風開化之地,也會有些偏向男子,尤其是和離一事,被人議論的始終是女子,分明是女子孕育的孩子,卻因為跟了夫家姓,便不許和離的女子帶走孩子,既是兩人共同的孩子,便沒有獨占的道理。 無規矩不成方圓,要想真正的改變女子的處境,就要從律法下手,照條文辦事,讓“女子位卑”成為歷史。 聞姝請了六部的官員、還有綺云與她一同修訂新的《燕蘭律》。 這是一件大工程,因此周羨青打算和綺云在國喪之后成親,都被綺云推脫了,因為她現在太忙了。 “我需要學習的東西比姝兒還要多,姝兒看重我,我不能給她拖后腿,羨青,抱歉?!碧站_云從未想過有一日她可以經手修訂律法,本以為身為和離過的庶女活下去就很艱難,現在她卻在幫助著更多受苦受難的女子,她從心底里感到滿足。 甜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