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4節
“五路神劍,巧絕如斯!” 一些江湖老人盯著辛宏中的劍招,瞪圓雙目:“以點窺面,劍神已將衡山劍法推衍到了難以想象的境地?!?/br> “危險了!” “昆侖傳人有危險了!” “好生凌厲的守山人!” 周圍傳出一陣喧鬧聲,就在這時,處于攻勢中心的玄成子忽然生變! 只見他面成霜雪,泛著白芒。 就連眼眶中的瞳仁,都聚白成點,化生亮色。 這便是天龍五訣全力施展的標志。 玄成子經驗尚淺,沒想到自己在面對衡山真傳之前就落入到這種地步。 此時才覺五路神劍之妙,不敢再作保留。 當下施展抱玉劍法穩住陣腳。 跟著便是絕招云龍大八式! 狂暴的勁力瘋狂吞吐,玄成子的長劍閃爍著耀眼白芒。 他的劍使得越快,那貫入劍上的真氣便越是凝實,就在劍法行進至極的剎那,云龍飛起,這時劍上破風之聲大噪! 眾多觀者,無不驚訝。 玄成子的劍上似乎有一股氣流,如同有形劍衣! 這正是氣之形表。 幾乎有當年震山子掌門的水平! “那是.!” “那是乾坤一劍!” 有人大喊出聲,玄成子的長劍同時切入密布在周圍的虛實劍招之中。 氣之形表的強悍之處在于. 一旦撞上這股真氣氣流,瞬間生出一股彈隔之力。 亂敵劍法,生化破綻。 所謂有形乃大,乾坤在我,一劍化實,盡破招法! 天山之下,昆侖天驕綻放已極! 這乾坤一劍,讓在場的衡山真傳都側目相看。 他一劍既出,云龍盤側,直攪云霧。 辛宏中劍招遇氣,不由想到祖師劍氣,心中大驚,對方雖無劍氣之能,卻生彈隔之力。 霎時間,劍法不穩,實招滯澀,虛招盡破。 玄成子把握這個機會,看到諸多破綻。 辛宏中連守勢都來不及做,只瞧見一劍襲來。 他豎劍相擋,招法被破。 不敢強行再擋,只能順力讓劍,叫自己手中長劍飛出掉落,身形后閃,狼狽而退。 “難怪有挑戰四大真傳的勇氣,昆侖天驕著實讓人驚嘆?!?/br> “昆侖派后繼有人啊?!?/br> 有人道:“沒想到守山人的實力如此強勁?!?/br> 立馬有人回應:“你要知道,在此守山,雖然多做靜功,不履江湖,卻能得到劍神指點?!?/br> “但凡有些天資,假以時日,恐怕就有機會成為高手?!?/br> “這兩位的天賦都不及昆侖傳人,卻能力戰至此,放在江湖其他地方,都不可能達到此等境界?!?/br> 眾人議論紛紛。 既驚嘆雙方的實力,又對守山人的身份頗為艷羨。 辛宏中似是聽不見那些聲音,他微有失神的拾起佩劍,回眸看向天山縹緲云霧,轉瞬間眼神又恢復清明。 邁步朝玄成子走去: “閣下內功劍法極妙,辛某佩服?!?/br> 玄成子盯著辛宏中,表情有些復雜。 他本想將底牌留住,直到對付衡山真傳。 沒想到,竟用在了守山人身上。 他也抱拳道: “多有得罪?!?/br> 辛宏中抱劍一禮,也與桑道相一樣退了回去。 玄成子得衡山派應允闖劍冢,此時贏了守山人,等于邁過門檻。 劍冢之門,已為他打開。 等玄成子氣息平穩,阿飛在議論聲中走上前,笑著問了一句: “玄成子師弟,你果真要挑戰我師妹嗎?” “自然?!?/br> 阿飛點頭:“可要打坐調息?” 玄成子道:“不必?!?/br> 阿飛正想說請他登山之類的話,忽然有所察覺,看向了山道方向。 在場的高手,也陸續察覺到山道異動。 其他人還沒搞清楚狀況,卻也投來目光。 腳步聲越來越清晰,淡淡的身影逐漸凝實。 眾人目光所及,只見一名黃衣女子,漫步從山霧中走出 第237章 番外三十七:不老傳說(十二) 黃衣女子身無釵飾,不響佩環,唯握一劍。 她步履輕盈,一眾目光隨之游移。 此時素面朝天,掛著淡淡山霧水氣,氣質頗為出眾。 與師兄師弟不同,這位衡山二師姐的眼神尤顯銳利。 衡山四大真傳名動江湖。 外人也早聽過她的名諱,可真正見過的人乃是少數。 但哪怕此前見過,現在一對比,又覺得她氣質有變。 似乎能從她身上看到一些早年間劍神的神韻。 知曉內情之人不覺得奇怪。 劍神修劍勢而起,故神峰劍勢乃衡山最正之法,四大真傳專精有異,這位劍神二徒弟,恰好擅長此道。 周圍的議論聲自然是少不了的。 四大真傳中,劍神二徒弟出入江湖次數最少,經常閉關,故而最為神秘。 聽聞其劍術極為精妙。 眼下玄成子有了氣之形表,展露乾坤一劍。 可以預想,一場大戰近在眼前。 這位二師姐能得幾分衣缽,一觀便知。 “師兄,衡山的神峰劍勢很厲害嗎?” 人群后方,季鳳連小聲詢問。 孫心照搖頭:“不知道,我也沒有親眼見過?!?/br> “但師父說過,衡山劍勢能衍化千劍縱橫,早年間劍神以此為基,才有后來的萬劍歸宗?!?/br> “劍神之功難以揣測?!?/br> “這位真傳既得衣缽,恐怕不是年輕一代能對付的?!?/br> 季鳳連的眼睛不由睜大:“昆侖派的玄成子一點勝算都沒有嗎?” “他方才所顯露的劍術,已經不輸給諸多掌門教主?!?/br> 孫心照朝四周環顧一眼,見沒人留意他們,便壓低聲音解釋: “玄成子對戰另外三位真傳,勝算一樣很低?!?/br> “對戰這位的話,我本以為勝算就算更低,也還能拼斗一番,可一見其人,便覺得他一點機會都沒了?!?/br> 季鳳連聽罷,目帶好奇移到黃衣女子身上。 她已經從山道上走下來,與另外三位真傳站到一起。 四大真傳齊聚,這可真是難得一見的景象。 她感慨間,又問道: “師兄是從哪里瞧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