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2節
一個來自零陵的譚腿門,使得一殺鞭腿,十字繞三尖。 可是不過十招,就被踢下擂臺,口喊佩服。 另一人來自安仁地堂刀派,他比兵刃招法,黎家小姐便拔劍用出一套快劍,又將這地堂派的年輕人打發下臺。 臺上的姑娘沒什么表情,只是偶爾用余光掃向某個方向。 但是 黎家的一位老人卻著急了。 明日這擂臺便要撤去,以后再也約束不了這小輩了。 “可還有英杰上臺比武?” 別瞧外邊圍著的人多,絕大多數都是看熱鬧的。 雖有起哄哄鬧的,搞清來歷后,真上去的可沒幾人。 黎家老人問話,片刻沒人回應。 他正要再開口。 忽然 擁擠在臺下的人流一下子散開! 黎家老人很是驚喜,朝著散開的人流中心一瞧,眉頭深深一皺。 “閣下.” 他委婉道:“閣下的年紀大了一些,并不符合我們的招婿標準?!?/br> 原來,人群散開之后,便見一位一身麻衣的老者懷抱長劍。 這人短須花白,看上去接近花甲。 縱然氣勢不凡,卻不是招親的好對象。 周圍立刻有人認出了這名老劍客的身份。 “是桓青溪!” “嗯?他是誰?”有人疑惑。 “二十多年前雁城劉府論劍時,此人也是下場挑戰之人?!?/br> 江湖老人瞇著眼睛:“當年他得到劍神指點,劍法大進,又趕上江湖武學見解潮涌,十多年前便在燕趙之地闖下諾大名頭!” “雨落塵濺十三劍!” 眾人驚疑時,抱劍的老劍客看向黎家老人,開口說話了。 “我不是來參加比武招親的?!?/br> 黎家老人問:“那閣下” 老劍客目光銳利,掃向擂臺西側:“我來找一個人?!?/br> 他目光所落之處,那些看客自覺不是他要找的人,于是紛紛避讓。 人群四下一散. 終于,將里面一個面相溫善,眼睛明亮的年輕人暴露出來。 這人才一露面。 趙姝、趙霏等人,各都輕咦一聲。 像是有什么了不得的發現. 第231章 番外三十一:不老傳說(六) 招親擂臺上,黎家老人原本滿懷焦急。 可等那年輕人仰起頭,將他面容瞧個仔細后,頓時露出驚喜之色。 作為靠著衡山的下屬勢力,雁城中的一些關鍵人物,他怎能沒有心數? 老人奪步下了擂臺,又急忙朝身后招呼,瞬間跟來十多個練家子。 他們一齊迎了上去。 卻沒留意到,擂臺上的黎家小姐,也目不轉睛地盯看那年輕人。 “四師兄!” 黎家人上前拱手,朗聲招呼。 那位黎家老人堆滿笑容,叫面上的皺紋都擠在一起。 “四師兄大駕,老朽有失遠迎?!?/br> 老人的話音說不出地客氣,還有一股發自內心的敬意。 瀟湘之地教宗林立,哪個門派沒有四師兄? 但是 在瀟湘以“四師兄”相稱便讓武林人肅然起敬的,那就只能是衡山派的四大真傳了。 一些不知情的江湖人面露驚色。 他們瞬間朝那年輕人一瞅。 果然見其面孔溫善,眉心有一道清淺豎痕。 早年這位衡山真傳患有眼疾,后來得見劍神之后,才見光明。 這道豎痕,據說是劍神以劍氣所破。 所謂劍氣明目,眼開心明。 衡山四師兄的劍法也與這份非常經歷有關。 四大真傳名動江湖,南北武林人士各有耳聞,此時曉得確為其人,眾皆矚目。 駱禾看了一眼那名老劍客,又將目光移到黎家老人身上。 黎家老人非??蜌?,一說要通告家主,又請他過府敘話。 駱禾拱手道: “不必麻煩,我只是恰好路過?!?/br> 他才說完,那名從燕趙之地抱劍而來的老劍客面色平靜說道: “我催馬相追,一路不歇,才趕上四師兄的腳程?!?/br> 多數人尚未聽出異樣。 擂臺上的黎家小姐卻目色一亮。 她將目光放在了老劍客身上,又聽他cao著燕趙大地的口音繼續道: “在這松潭鎮尋了許久,終于瞧見了你的馬?!?/br> “本以為你也是來參加比武招親的,不愿壞了這份好事,便多等個幾日也無妨?!?/br> “可見你久不登擂,徒作看客,我心有所盼,難免焦急,只好打攪了?!?/br> 老劍客的話是朝駱禾說的,之后又向擂臺上的黎家小姐抱拳致歉。 黎元瓊朝他大度一笑,渾不在意。 反倒是黎家老人聞聲色變。 他回頭看了自家小姐一眼,又看了看正盯著燕趙老劍客的四師兄。 稍一琢磨,忽然察覺貓膩。 人老成精,哪怕心中驚喜,卻也裝作絲毫沒聽懂的樣子。 本來不想惹人注意的駱禾,更不愿給老劍客繼續描下去的機會。 在散開的人流中,朝著老劍客靠近兩步。 “閣下尋我,所謂何事?” “衡山四大真傳師承劍神,”提及劍神二字,老劍客神色肅然朝衡陽方向拱手,“據說四大真傳劍術各不相同,卻無一不是高絕之士?!?/br> “四師兄所專,可是破盡招法的破招之劍?” 談及劍術,駱禾神色平和:“慚愧,江湖虛傳,我遠達不到破盡招法的程度?!?/br> “去年年關時,師父考察劍法,言道前路遙遠,叫我多學多練?!?/br> 周圍看客圍了好幾層,只有少數老實人信了這謙虛之言。 衡山四大真傳能名動江湖,僅靠劍神徒弟這一條是不夠的,四人皆有真憑實學。 “那便是破招之劍沒錯了.” 老劍客瞬間抓住重點。 眾人見他露出追憶之色:“在下祖傳雨落塵濺十三劍,此前三十余年苦修劍術不得其法,昔年衡山論劍時,劍神論道源流,不僅對我多加指點,還言道我家祖傳劍法的弊端,叫我觀雨落之勢,放開束縛?!?/br> “這二十多年來,我沉浸其中,苦心鉆研,終于有了一些領悟?!?/br> “可惜天賦有限,達不到劍神所言的境界?!?/br> “桓某人不敢忘記劍神恩德,更無厚顏再尋劍神指點,本意朽老燕趙,埋劍市井,然點蒼妙諦問劍劍神,消息散布武林?!?/br> “因劍心不死,至衡陽再求一觀?!?/br> “聽聞四師兄破盡招法,有劍神風采,在下二十年間正在招法上有所得,故而想領教真傳劍術?!?/br> 老劍客話語懇切,讓一些尚武的江湖人動容,也明白了他的來意。 雖然沒有資格挑戰劍神。 但作為二十年前的問劍之人,尋劍神的徒弟切磋,考量聲名,也算不上以大欺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