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0節
他大袖一擺,興致極濃,滿臉笑意朝幾名侍者喊道。 “是,四莊主?!?/br> 幾人拱手應諾,轉身便去。 趙榮來不及寒暄,黃鐘公憂心忡忡,迫不及待道:“冒昧一問,小友方才所言,真不是誆騙于我?” 蒼老的臉上帶著凄然之色,他捋須的手都停頓在胡須上,一聲嘆息過后才將手移開: “嵇康未傳廣陵散于袁孝尼,此曲于今絕矣.!” “大哥!” 丹青生手背打手心,一臉著急模樣: “我一看趙兄弟便知是好朋友,他說有那肯定就有,大哥一提到這曲子就患得患失,婆婆mama,豈不是叫人小看我們江南四友?!?/br> 趙榮忍俊不禁,又聽黑白子道: “若是有范寬的溪山行旅圖呢?” “在哪?在哪?!” 丹青生急匆匆連喊兩聲,一聲大過一聲,又看到黑白子嗤嗤一笑便知上當,立刻擺袖不去理他。 趙榮但笑不語,看向一旁表妹。 少女朝他飛了個眼神,將瑤琴取下。 黃鐘公見狀面色肅穆,在梅莊隱居十多年,他從未如此刻這般緊張。 任盈盈瞧出老人是極愛琴之人,寬袖半搭在琴弦上朝老人拱手,口中細細念出“獻丑”二字。 一段開指便揪人心弦的遺音被她撥響! 待到小序大序忽然發力,潑刺敘事之調進入正聲。 在干凈利落的泛音和深沉厚重的綽注中娓娓道來 廣陵散那紛披燦爛,戈矛縱橫的故事,通過琴音徐徐傳遞. 黃鐘公研究過竹林七賢,知曉嵇康憤慨不屈的浩然之氣。 聞這曲調,已確定是叔夜遺音,心中生出一種莫名感動,仿佛跨越千年,與嵇康論調。 氣韻深遠、回味無窮的曲調在腦海中幽幽響徹。 老人那炯炯有神的眼睛竟有濕潤。 琴聲止,少女的目光從瑤琴上移開,余光自身旁劃過。 她看到趙榮也睜開眼睛,給了她一個贊譽眼神。 “廣陵散,真的是廣陵散?!?/br> 黃鐘公站了起來,朝他們欠身拱手,“老朽此生能聞此曲,已經死而無憾了?!?/br> 趙榮也站起身,拱手寬慰: “古人不見今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前輩沒有見過嵇康,卻在千年后聞其遺音,時間流逝琴聲在,跨過千年以曲會友,又在隆冬偶遇,豈非美事?” “前輩何必傷感?” “嵇康臨死前俱不傷感,唯嘆惋廣陵散已絕,若他知此曲不絕,想必也是歡快得很?!?/br> 這一番話讓少女眼睛一亮,黃鐘公更是叫了一聲好。 老人盯著趙榮贊道:“小友不愧是當世奇人,見地比老朽高明得多?!?/br> 他又對任盈盈道:“這位小友琴藝極高,老朽嘆為觀止?!?/br> “今日兩位高客在場,我也要多喝四弟幾杯酒水了?!?/br> 丹青生、禿筆翁黑白子三人聞言,俱都大笑。 三人的笑聲甚是豪邁,屋檐下的一些冰溜被震得嘩嘩砸在地上。 趙榮趁熱打鐵,他不說所求,只從包袱中頗為鄭重地掏出一本古籍。 任盈盈微微一愣。 《廣陵散》分明在她身上,沒想到這小子又掏出一本來。 她那一本是趙榮隨身攜帶,這一本卻是本就打算送給黃鐘公的。 “廣陵散!” 黑白子等人驚呼一聲,黃鐘公原本蒼白的臉上竟然出現血色,顯得極度熱切。 他方才已聞曲調,知道這譜子定然不是什么好事之徒偽造出來作弄人的。 趙榮不作遲疑將曲譜交在老人手中。 黃鐘公深深看了他一眼便翻開第一頁,其他三位莊主雖不懂琴,但知這是失落千年的古譜都湊上來瞧看。 只是第一頁便讓黃鐘公面色大變。 他手指在空中挑捻按捺作出撫琴姿態,翻開三頁過后已魂不守舍,跟著一把將曲譜合上不敢再看,這才明白廣陵散韻律高深。 姑蘇少女雖然琴藝絕佳,但也沒能將曲調全部撫出。 他很想詢問是否能抄錄曲譜。 又想著自己一把年紀占少年人這般大的便宜實在慚愧,想用東西交換,可又覺得梅莊上下找不出任何一樣能與此譜相媲美的。 大莊主少有的心急如焚. “此譜只是抄錄本,我帶來此處正是要贈給前輩?!?/br> 思緒繁雜的黃鐘公一聽這話便看向面帶微笑的少年,心中翻涌軒然大波! “這” 他話沒出口就被趙榮舉手打斷。 “前輩莫要推辭,小可也算曲中人,那日我翻看廣陵散,叔夜托夢給我,叫我尋天下琴中雅士,共賞此曲?!?/br> 他話語真誠。 黃鐘公躊躇片刻,他一聲嘆息不再推辭,略微顫抖地將曲譜收下。 另外三位莊主都對趙榮流露出欽佩之色。 禿筆翁忽然笑道:“之前聽聞趙小友也通書法,可有什么珍藏拿來鑒賞?” “哈哈哈!” 趙榮大笑一聲,“真是瞞不過三莊主?!?/br> “我來梅莊是會四位朋友的,若只有廣陵散,怎敢夸下???,說江南四友都是我的朋友呢?” “哦???!” 丹青生、黑白子與禿筆翁三人都是精神一振,黃鐘公撫須而笑。 他心中念著廣陵散,但此時陪兩位高客最為重要。 便見趙榮掏出一卷畫軸一樣的物品。 既然是禿筆翁所問,他便將卷軸撐開,朝下一展。 眾人伸頭瞧去,任盈盈見他姿態瀟灑,心中也好奇得很。 “咦?!” 禿筆翁那矮矮胖胖的身體朝前一探,眼睛死死盯著卷軸上的內容,雙目瞪得越來越大,口中呼呼喘氣。 “這這是真跡!” “真是.真是唐朝張旭的真跡,假不了.這書法假不了??!” 三莊主大喊大叫,比大莊主瘋狂多了,卷軸上的草書大開大闔,如同一位武林高手展開輕功在草長鶯飛間縱橫馳躍。 張旭大名幾位莊主如何不知。 他不僅是吳中四士,因擅草書又喜飲酒被稱為“張癲”,因此與懷素并稱“顛張醉素”。 三莊主的武功乃是石鼓打xue筆法,不僅有裴將軍詩,還有一路來自《懷素自敘帖》中的草書,此等打xue法縱橫飄忽,流轉無方。 如今看到張旭真跡,禿筆翁怎能不癲狂呢?! 但是 擁有極強鑒賞能力的黃鐘公等人卻微微皺眉。 “這卷書法不是《古詩四帖》,亦不是《草書心經》,也非《今欲歸帖》.” 黑白子疑惑一聲,一旁的丹青生點頭:“據說癲張還有《李青蓮序》、《自言帖》,內容也都與此帖無關?!?/br> 禿筆翁雙目赤紅,眼睛流連在卷軸書法上。 他堅定喊道:“不,這就是張旭真跡,已得其魂,旁人模仿不得!” 黃鐘公念著字帖內容: “重巖抱危石,幽澗曳輕云。繞鎮仙衣動,飄蓬羽蓋分。錦色連花靜,苔光帶葉熏” “這這是駱賓王的詩,意境美妙?!?/br> 趙榮笑答:“正是《賦得白云抱幽石》,此帖是駱賓王后人親手贈我?!?/br> “天寶五載張旭退居洛陽,駱賓王的后人與“罷職醴泉”的顏真卿一道去尋張旭討教書法,張旭寫了這一帖,被其后人留了下來,一直保存至今?!?/br> 幾位莊主聞言,目色有變,心中又是連嘆。 這一帖不僅是張旭真跡,還牽扯初唐四杰,又有顏真卿的痕跡。 難以想象駱家后人怎會將這無價的傳家至寶親手送人。 黃鐘公微有錯愕,又念了字帖上的詩詞:“繞鎮仙衣動,飄蓬羽蓋分?!?/br> 他不由朝執帖少年瞧去。 那身輕盈的衣衫正在西風下飄動,加之氣度非凡,果真有詩中韻調。 妙極,妙極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