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節
不過,這鏢頭兄弟將他放在了一伙較為特殊的人群中。 這些人,都是金主昨日撿來的。 一架裝貨的馬車騰了出來,上面盤膝坐著一位老和尚。 老和尚身上帶傷,僧袍染血,氣息極為不穩。 趙榮一走近,老和尚周圍幾人全都看了過來,目露警惕。 趙榮的目光從他們身上掃過 是少林俗家弟子. 第158章 竟不知劍神當面 五岳盟會時,趙榮見過少林俗家子弟,裝扮與之無異。 見他們伴著一位受傷老僧,就更確定其身份。 趙榮一人一騎,并不惹眼。 可這些人戒備之心甚重。 “小子,你是什么人?” 中年漢子語氣不善,但趙榮并不與他計較,悠悠回應: “江湖廣大,行道之人?!?/br> 那人戒心不減: “就請你離我們遠一點?!?/br> 盤腿療傷、滿臉皺紋的老和尚聞言睜開雙目看了趙榮一眼。 “阿彌陀佛,師侄不可無禮?!?/br> 他語氣虛弱,告罪一聲:“小施主恕罪,他們牽掛老衲,過于緊張了?!?/br> 趙榮正要順勢接話,遠處突然有快馬嘚嘚而來。 來人穿著醬色長袍,背懸一劍,寬袍大袖,姿態瀟灑。 但面上有一絲凝重。 老和尚又閉上眼,來人不去打擾,徑直來到那些俗家弟子身邊。 “譚兄,怎么樣?”之前那不太禮貌的俗家弟子問。 醬袍人道:“辛兄、易兄,青石那邊恐怕不太平?!?/br> “我朝本地江湖人打聽,前段日子賊匪在青石以東的招賢古渡那邊狠斗了一場,死了不少人?!?/br> “這伙人若朝東,就到衢州。若是朝西,就在前面青石?!?/br> “不妙?!?/br> 那姓辛的俗家弟子眉頭大皺,“咱們的信鴿才飛過去沒多久,大慈寺的救兵怕是還得十多天才能到?!?/br> “師伯傷重,這一路咱們還是走慢一點等救兵的好?!?/br> 另一位易姓俗家弟子問:“可有對頭消息?他們從云和北上,萬一與青石這邊的人是一伙的,咱們可就麻煩了?!?/br> 說話間,他微微瞥了老僧一眼。 希望師伯開口說些“轉道、繞路”的話,或者干脆別去金華大慈寺了。 直接朝少室山走肯定更安全。 自向問天在袁州衡州邊界露面,連帶整個饒州也不再平靜。 老和尚能聽到他們的話,卻還是閉眼打坐,沒有任何表示。 趙榮打馬走在靠前位置,將他們的話聽得一清二楚。 此地到底發生了什么? 這邊商議一陣后,醬袍人與幾位俗家弟子一道找到了正德鏢局的總鏢頭朱宗豹,還有護衛長蒲慕寒。 馬車上的貴婦人姓駱,是金華烏傷的望族,所以隨行帶著數十護衛。 因為路上不太平,才又尋了鏢局來保人身鏢。 蒲衛長聽了醬袍人的話,一時間眉頭大皺,趕到馬車旁詢問幾聲。 那駱夫人道:“慢一些也無妨?!?/br> “安全回到金華便好?!?/br> 少頃,他們尋到一個小村落歇腳。 村民們對商隊、鏢局這些人并不排斥,往往還能順帶賣點地產山貨,在他們身上做點小生意。 趙榮看到一名端莊貴婦人從紅色五鳳馬車上走下來,有兩個女護衛迎上去。與她一起下來的,還有一個小男孩,大概八九歲。 非常奇怪的是. 這小男孩四肢健全,睜著眼睛,卻像是什么都看不見,走到哪里都需要人牽著手。 趙榮仔細盯了他幾眼,見他二目明亮,卻無神采。 天氣寒涼。 眾人尋來干草枯木,生起幾堆火。 煮熱水、燒飯,順便暖暖身子。 那婦人見趙榮孤單一人,笑著朝他招手,“小公子,來這邊?!?/br> 護衛遞來一張軟墊,趙榮坐到火堆旁。 他接過婦人遞來的一杯熱水,朝那小孩示意了一眼:“這是令公子?” 她猜到趙榮在問什么,不由輕輕點頭,又撥動手中佛珠,口中念叨聲“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 想來她誠心向佛,與這孩子有很大關聯。 “我家禾兒有眼疾,這次我外出給他尋找名醫,可惜我積善不夠?!?/br> 她聲音凄然,伸手摸了摸小孩的腦袋。 那孩子乖得很,一動也不動。 似乎是聽見趙榮的聲音,偏過頭來努力想去看說話人的樣子。 可惜雙目無神,無法看到這五光十色的世界。 趙榮本不該追問別人的傷心事,但他瞧著孩子的眼睛,內心始終疑惑,“令公子從小便是如此?” “他并非先天有疾,三歲時得了一場怪病,渾身guntang,還是大慈寺的方覺大師與藥師聯手才保他一條性命?!?/br> “自那之后,禾兒便再也看不見東西了?!?/br> 駱夫人的淚早已流空,此時說這些,只有滿臉愧疚哀傷。 趙榮微微思忖:“興許是氣血所阻?!?/br> 婦人的面色稍有變化,她多看了趙榮幾眼:“大慈寺的高僧也是這么說的?!?/br> “行針走氣,可有試過?” 聽眼前少年吐出這八字,婦人的面色又有變化。 “小公子你懂藥理?” “我有武藝在身,熟悉一些xue竅運氣法門,觸類旁通知曉一些,但也談不上‘懂藥理’三字?!?/br> 婦人微微點頭。 她又認真打量起眼前少年,隱隱感覺他有些不凡。 不提難以捉摸的氣度,尋常江湖人走南闖北,風吹日曬,總是一副風塵仆仆的模樣。 瞧著少年握杯盞的手,勻稱修長,好似不沾陽春水的大家閨秀,哪有餐風宿水的痕跡。 將這些奇怪發現融合在一起,又聯系起言談舉止,皆不是尋常江湖武人能有的。 何況才這般年紀,隨口一句話便與大慈寺的高僧相合 駱夫人是見過世面的。 眼前這位盡管不是樵隱深山的高客,但也決計不凡。 當下順著趙榮的話,說得更細致了一些。 “大慈寺的方覺大師與公子說過同樣的話,他說行針走氣是治療禾兒眼疾的方法,大師為此特意學了針法,可惜.” “方覺大師自言功力不夠,遠遠做不到在不傷我兒的前提下岔xue引氣?!?/br> 趙榮聞言,用疑惑口吻“哦”了一聲。 “難道無解?” 駱夫人立刻搖頭: “方覺大師說,需一名懂醫道、懂針法,還得是天下難尋的絕頂高手,三者合一,才能有輔助他人岔xue引氣的能力?!?/br> “我對那些內力法門不甚了解,但大師的話記得一字不差?!?/br> “原來如此?!?/br> “這三者合一之人,放眼天下也難找?!?/br> 趙榮念叨一聲,將杯中水一飲而盡。 駱夫人微微皺眉,她伸手摸了摸自己的杯子,杯壁傳來的guntang感刺痛她的手指,使她馬上移開。 她盯著少年手中的茶杯. 那杯水是在她這杯之后倒上的,來自同一壺燒開的水,應該更燙才是。 心下有股更加奇怪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