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節
馮巧云上來與趙榮打招呼,但她看向趙榮的眼神,明顯帶有疑惑。 呂松峰在一旁開玩笑道: “大師兄當真繼承了師父衣缽?!?/br> “在路上遇到一個天賦高的弟子,自己偷閑不收徒,立馬就想到馮師姐?!?/br> 周圍幾人都哈哈一笑。 沒想到老掌門剛好走來,一眼掃向呂松峰,將他嚇得一激靈。 好在老掌門懶得湊合,讓他們玩鬧,自己又走到一邊擺弄胡琴去了。 趙榮擺手笑道:“我年紀還小,不適合收徒?!?/br> “等到了而立之年,再收徒不遲?!?/br> “師妹可是對那孩子不滿意?” 馮巧云疑惑得解,便笑著搖頭。 “不,滿意得很?!?/br> “只怕教不好?!?/br> 艾根才笑道:“馮師妹太過謙虛,除了大師兄,咱們這些第十四代弟子,哪個有你那份本事?” 馮巧云笑了笑。 她朝后招手,馬幫中三步并兩步,跑出一個小小孩童來。 那孩童一見趙榮,登時欣喜:“是河邊的大哥!” 周圍人聞言又哈哈大笑起來! “什么大哥,沒大沒小的.” “阿飛,這是你趙大師伯?!?/br> 小牧童迎著趙榮的目光,極為有禮地拱手彎腰打招呼: “大師伯好!” 第134章 衡山七子! 小牧童與那時一樣,身無任何飾物,頭上多了一片布帛包髻。 他穿戴素凈,衣鬢整齊,作揖行禮才學不久,卻是有模有樣。 聽這一聲“大師伯”,趙榮有種年齡憑空增加三十歲的錯覺。 “好,你能拜入本門,多有緣法?!?/br> “往后要多聽你師父教導,勤學苦練,未來定有一番不俗藝業,”趙榮勉勵一番。 阿飛恭敬應了一聲。 馮巧云又帶他尋到了在馬幫中溜達的莫大先生,“拜見師祖爺爺?!?/br> 碰見恩師的恩師,按照師父交代,小娃子在老人面前磕了三個響頭。 莫大先生笑呵呵將他拉起來,問了幾句長短。 只從孩童回應的幾句話中,他便大概知道這是怎樣一個孩子。 ‘阿榮眼光不錯,給巧云挑了一個好徒弟。但和老夫比起來,還是很有差距?!?/br> 老掌門頗為得意。 馮巧云又在旁邊說了幾句,大抵是說這娃娃的天資確實不錯。 可天賦再高,莫大先生很難生出驚喜來。 他出聲鼓勵幾句,馮巧云便帶著阿飛走開了。 阿飛的眼中透著好奇:“師父,是師祖的劍法厲害,還是大師伯的劍法厲害?” 馮巧云摸了摸他的后腦勺: “你師祖是聞名江湖的高人,他老人家不僅劍法卓絕,還將你大師伯教得更厲害,這是許多江湖前輩都望塵莫及的?!?/br> “若你以后劍法能超越我,便說明為師也是個厲害人物?!?/br> 阿飛聽罷用純粹的眼神瞧著她,臉上揚起笑容:“徒兒一定努力超過師父?!?/br> 馮巧云滿意地拍了拍他的小腦袋。 又聽到一句天真爛漫的話:“那師父,徒兒有機會超過大師伯嗎?” 馮巧云不由笑罵一聲,“人小心不小?!?/br> “你若將你大師伯當作一盞明燈,他能永遠照耀你的江湖路?!?/br> 阿飛聽不太懂,但還是乖巧點頭。 又依在師父身邊,偷偷將目光朝被眾人所圍的大師伯瞧去。 自從拜了師父,跟上馬幫,離了二河村。 這一路他見到了形形色色的場面,看什么都新奇,也很喜歡那些師叔師伯。 但大家總會聊起那位大師伯。 可見大師伯是極為厲害的人物。 興許是回憶起那天大師伯臨走時的背影,想起了那夕陽與霞光。 他待在馮巧云身邊,拉著師父的手,不禁輕輕哼唱起了牧歌。 純粹的牧歌聲中,有著對以往放牛日子的懷念,也有對未知未來的憧憬,還有心中對父母勾畫的模糊輪廓。 阿飛年紀小,并不懂那些復雜情感。 可這純粹干凈的歌聲,卻讓一眾衡山音樂人們聽到了樸素透凈、或喜或悲的韻調。 這無疑牽動了大伙兒的心神。 自北上以來,只在三十鋪匆匆相聚,又是血雨紛飛的場景。 逍遙津事了,饒州危機除去大半,波平浪恬,此番再見,彼此歡談,甚為愉悅。 桐城東南麓下,擬陽河畔。 馬兒們在飲水,時不時轉頭看向河邊或坐或站的人,簫聲笛聲傳入耳中。 它們打著響鼻,并不與人共情。 黃葉滿城三秋暮,簫笛疊奏卻是春。 河邊,枯木枯草點燃的噼啪聲,鐵鍋煮梁米的水沸聲,舞劍助興的笑鬧聲,被煙嗆到的咳嗽聲. 白梅洲上飛黃蝶,擬陽河畔起白波。 趙榮聞著飯香,閉上雙目,琢磨著各路劍法。 全場最不平靜的人,自然是南善時。 他死死盯著河邊練劍的幾名弟子,那些劍法極為陌生。 南善時臉上的驚異表情都快抑制不住了。 “聞所未聞!衡山弟子何時掌握了此等快劍?” “這些衡山弟子,似乎一個個都有一手不俗快劍,這般看來,左盟主手下的二代弟子豈不是遠遠不及?” “莫大先生隱藏如此之深,必有所圖?!?/br> “假以時日.不,這已經是左盟主的重大威脅!” 一瞬間,他是又驚又怕。 此前對此竟無半分察覺。 甚至開始尋思,是否要將此事報給左盟主。 南善時忽然想起在嵩山練功房時,左盟主當面與自己交談時的場景。 是了 衡山派再藏,也不是這位五岳雄主的對手。 他的目光堅定下來。 “我要趕緊告知左盟主,再把衡山派這些招法運氣法全部學到手,如此一來,定然更得左盟主看重!” 他窺見這般大的秘密,心情難以平復。 不多時,又聽到幾位衡山弟子說要在樅陽停一天,因為馬幫里面的貨物要送往桐城。 即將一路南下,正好去城內采買。 南善時立刻有了計策。 翌日一早,他以傷勢沒好為由,表示想去桐城藥鋪抓點藥,換個膏藥貼。 他的傷口本就在廬州醫館有過處理,此時這借口倒是天衣無縫。 辰時入了城。 “師兄,你也沒吃早食,現在時辰正好,我自個去藥鋪換藥就行?!?/br> “行,”程明義朝前指了指,好心提醒道: “方才指路的人說,往前走右街進巷子便能看到沈記藥鋪,你別走錯了路?!?/br> “師兄放心吧!” 南善時友善一笑,目送程明義走入一家賣油饃的早食鋪。 南善時又往前走了一段,連續朝三個人打聽,于是沒從右街進巷子,而且順著叫賣聲進了更寬敞的左街。 沒過多久,他便看到一塊燙著紅漆的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