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節
可知道今日一辯,如果失敗,對他個人是什么影響? 他本可以做大周最耀眼的名臣,即使恨他的人再多,到最后也得承認宋大人的“無可攻訐”。 如今這一步邁出,宋晉就再也沒有轉圜的可能。如果敗了,動手的人不僅有臣,還會有——君。 就像前生,他從奉先殿出來,月下偷偷看到了他在宮道上禹禹獨行的背影,帶著踉蹌。宮道那么長,這個宮城那么冷漠。她當時很想知道,他,可有后悔。在那個漫長而冷硬的宮道上,始終大道直行的大人,可曾有片刻的——后悔? 月下身子輕輕發顫,目送他一步步登上了通往崇政殿的漢白玉石階。 經過她身邊的那一瞬間,月下聽到了宋晉身前玉佩輕輕的一聲脆響。 她的目光望著他,發緊的喉嚨:“宋大人?!?/br> 宋晉目視前方,唇卻動了動,留下一句:“郡主放心,臣會贏?!?/br> 很輕。 那一瞬間,清淡的聲音中是篤定的張揚,張揚到近乎放肆。 可他身穿象征謙遜內斂的深衣,從他平靜的面容到平穩的步伐,無不恭謹從容。 日光灑在月下抬起的瓷白臉上,她干凈的眼眸中是藏不住的神迷意亂,愣愣追隨他沿著石階而上。 她甚至沒有看到,此時石階的終點,蕭淮已經攙扶著年邁的大儒站在了那里。已年近八旬的王楨目光安靜,平和,靜靜看著沿石階而上的年輕人。 蕭淮的目光卻落在石階下月下仰起的臉上。 在看清她目光的那一刻,蕭淮桃花眼中淺淡的瞳孔劇烈一縮。 王楨轉頭,看向他。 蕭淮立即收回視線,恭敬道:“先生,這位就是宋晉——宋子禮?!?/br> 太子的聲音克制,冷靜。 王楨再次輕輕看了這位年輕的太子一眼,這才重新轉向宋晉。 宋晉登上最后一級石階,躬身無比恭敬一禮。 蕭淮和王楨都看著眼前人。大周這位被認為風姿最佳的探花郎,一身玄色深衣,愈發顯出他面如冠玉,劍眉星目。 身姿挺拔,目光低垂,端正行禮。 蕭淮的眼皮不受控制輕輕一跳。余光中,他注意到一身紅衣的月下依然站在丹壁之下,望著眼前這人。蕭淮唇角輕輕一勾,卻沒有一絲笑意。 兩邊官員紛紛沿著兩側入場,這場醞釀許久的大禮辯即將開始。 天愈發藍,陽光越發燦爛,崇政殿前越發空曠。 大太監的聲音響起:“陛下駕到!” 正昌帝正位上首,底下文武官員分列兩邊。不僅祁國公,就連年邁多病的趙閣老也出席了,站在文官之首,抱著白玉笏板,垂著眼皮。只在王楨出現的時候,這位閣老輕輕抬起眼皮,看了夕日老友一眼。 祁國公的目光從宋晉身上到趙閣老身上,同樣抱著笏板,低垂眼皮。 正昌帝大袖一抬,大禮辯開始了。 * 永壽宮里,祁皇后一臉不可思議:“你說誰?” “確實是宋晉宋大人,郡主郡馬!” “本宮能不知道宋晉是郡主郡馬?!”祁皇后沒好氣道,擺了擺手讓人下去,依然一臉不可思議看向鄭嬤嬤:“那邊神神叨叨,本宮還以為又有藏在哪個山頭的老頭子給他們挖出來偷偷弄到京城了,還讓人在京城幾個門嚴防死守,結果就這?” 宋晉? 宋晉在理學圈子有任何建樹嗎?在清談辯論中贏過任何一場嗎? 鄭嬤嬤提醒道:“不是沒贏過,是就沒有參加過?!?/br> “真有本事他會不參加?”祁皇后笑了。尤其是對于宋晉這樣出身的學子,她見得可太多了。但凡能有幾分辯才,早就嶄露頭角了。每年京城酒樓茶館之中,多少發出驚人之語的書生,不就是希圖自己的高論給上頭人聽到,能夠敲開京城貴人的門! “當年宋晉來京城,如果不是郡主那個棒槌死活看上那頭快死的騾子,宋晉連買匹馬的銀子都沒有!我大周尊崇治學,貴清談,他真有本事,早有不知多少人家送上好馬了,還用趕著一頭掉毛的老騾子進京趕考?還會被國子監學子當成好大的一個笑料?” 國子監里學子非富即貴,要不是當年的宋晉,都沒機會見活的騾子。也因此那些日子,日日都有錦衣華服的年輕公子相約看騾子。 “必有后手!”祁皇后道,隨之就是一聲笑,“好在父親提醒了,如今皇城四門就是只蒼蠅也別想中途飛進來!” 鄭嬤嬤這時也笑道:“確如皇后娘娘所言,只是不知道這位宋大人怎么敢的!” “怎么敢的!這是想立功往上爬想瘋了,逮著機會削尖了腦袋也得往上拼!”說到這里祁皇后冷笑了一聲:“這些下層出來的人就是這幅樣子,本宮見得多了!” 這時候祁皇后坐下:“咱們就靜靜等著,看看這個趙老頭子到底弄的什么詭計!” 同祁國公一樣,她認定宋晉是趙閣老推出的煙霧彈,永壽宮連同整個祁國公府都把所有注意力用在警惕后招上。 此時的仁壽宮里,一片安靜。 太后靠著炕桌坐著,一手始終撫著茶碗。這時候向周嬤嬤道:“什么時辰了?” 周嬤嬤回了,接道:“這時候該是已經開始了?!?/br> 太后點了點頭,又不說話了。 周嬤嬤到底忍不住,開口道:“娘娘,您說閣老他老人家怎么想的?這到底是什么后手呀?就是需要人拖著,怎么能讓宋大人來?” 太后這才端起茶碗慢慢喝了一口,慢慢道:“別擔心,閣老做事,向來都是穩健的,閣老這么做,定然有他的原因?!?/br> 這樣說著,太后的眉頭卻是皺著的。 窗外日頭又高了一些,透過窗格灑入,落在太后銀白的發上。 * 皇城內外,所有人的目光此時都投向崇政殿。 崇正殿響起了最后的鑼聲,標志著辯論的結束。 整個殿內都是一靜,隨即是百官再也壓不住的沸騰之聲。 陽光灑下的宮道上,小太監拼命往后宮跑! 一個跑得滿臉通紅,另一個則是白著一張臉。通紅臉色的小太監繼續往前,幾乎是沖進仁壽宮的。宮人扶著周嬤嬤出來,一見來人,周嬤嬤立即快步上前。 白著一張臉的小太監停下來擦了擦并不存在的汗,這才進了永壽宮,幾乎是在進門的瞬間就是一個踉蹌,腿一軟差點趴下去。 迎到門口的鄭嬤嬤,看到來回話的小太監樣子,一張臉已經顫了顫,心里頭一跳,暗道這是出了什么變故! 等到聽完結結巴巴的小太監回了話,鄭嬤嬤一張老臉已是一白:千算萬算,甚至連這是對方的拖延之計都想到了,從京城城門到皇宮宮門他們都已派了人打了招呼,卻怎么也沒算到宋晉不是煙霧彈,就是——后手! “還贏了.....還贏了.....”鄭嬤嬤一張老臉見了鬼一樣白,再百思不得其解,她也只能先把這個消息帶進去。 祁皇后一見鄭嬤嬤臉色,就把手里茶杯往桌上狠狠一頓:“說吧,趙老頭子到底使的什么詭計!” 鄭嬤嬤一個激靈,望著皇后,聲音還是有些發愣:“沒有詭計,就是宋晉,娘娘,就是宋晉!” 說到后頭,鄭嬤嬤覺得自己脊背一寒:這個宋晉,還如此年輕,簡直可怕??! 祁皇后不明白:“就是宋晉?那是讓宋晉使了什么詭計?” “宋晉辯論,然后辯贏了?!?/br> “贏了.....”皇后聲音一尖:“贏了誰了?” 鄭嬤嬤看著祁皇后:“宋晉辯贏了大儒王楨,滿朝名儒學者無一人能敵,最后無一人能有異議!娘娘啊,宋晉辯了王大儒,贏得明明白白,無人可有異議!” 話畢,整個永壽宮靜得可怕。 靜到能聽清祁皇后越來越急促的呼吸聲。 殿堂內外所有人都大氣不敢喘。 直到—— 砰砰砰—— 接連摔茶碗的聲音。 殿堂內外的人才敢輕輕喘出了一口氣,今日當值的倒霉蛋已經提心吊膽端來了青銅盆,攥著擦地的棉布,在其他人憐憫的視線中抖著腿肚子進去了。 堂內傳來祁皇后暴怒的聲音: “本宮不信!叫太子,我要聽太子說!這是從哪里請來的大儒,請來的什么大儒!” 隨著又是祁皇后的聲音,改了主意: “慢!讓太子也去乾清宮!” 砰一聲—— 是銅盆摔在地上的聲音,接著就是宮人砰砰砰的叩頭聲。一下下磕在青磚地上,聽得殿外的宮人都不敢大聲喘氣。 “廢物!都是廢物!” “還不給本宮更衣,去見陛下!” “誤了本宮的事,你們都給本宮死!一群沒用的廢物!” 而祁皇后著急見到的太子蕭淮,此時正冷冷站在丹陛之上,看不出情緒的目光望向前方。一旁的秦興垂頭屏息侍立。 遠處紅衣的郡主,正朝著群臣之中,玄色深衣的宋大人招手。 秦興默默抬頭看了一眼。 陽光下,郡主看向宋大人的目光,真是扎心呢。 第94章 大禮議正了名分,再次確定了正昌帝一脈只能承繼仁宗一脈,尊其為父。當稱呼已逝獻王為叔父,稱呼北邊封地的獻太妃為嬸母。 此為凌駕于血統之上的——大禮。 宋晉一戰成名。這場精彩至極的大禮辯迅速傳遍整個京城,從大周京城向四周傳播開來。但有學堂學子之處,無不揣摩大禮辯上大儒王楨和宋晉兩分的論點和層層鋪陳的論據。其涉及經典之博,之細致深遠,令人眼界大開,也令無數學子擊節稱嘆。 大儒王楨不僅沒有因為此辯失敗名聲受損,反而迎來了更多學子的推崇。多數人普遍認為大儒王楨的落敗,不在學識,而在太子這方論點的先天不足。 但對于宋晉的成功,其他人就不能不打心里推崇贊嘆了。 辯論高潮處,大儒王老幾乎是步步緊逼,所引論據有幾處就是在場名儒都覺陌生,可對面宋晉始終娓娓應對,如數家珍。 其博文廣識,簡直令在場人瞠目結舌。尤其是那些名儒,他們一輩子治典治學,對于宋晉此人俱是有所耳聞的,正因為有所耳聞,才越發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