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子可能不是人 第355節
第二天,冬暖起的很早,依著自己在京城的生物鐘起來的。 她起來了,底下的眾人,也都陸續起來了。 寒江樓也早早起來,先跟冬暖打了一套拳,然后才去各自梳洗。 高知縣起來的時候,后院就剩下幾個婢女在收拾。 其他人,是半個人影都看不到了。 高知縣抬頭看了看天,心里合計著,自己起的也不算晚吧? “你們家大人呢?”高知縣不明所以,特意去問了一下正在打院子的婢女。 婢女行了禮,輕聲回道:“大人跟郡主去蘿山村了?!?/br> 蘿山村? 靖縣底下最大的村子。 去那邊做什么? 高知縣不解,想問問婢女,又怕她也不知道,最后便放棄了。 他留下來也沒什么事兒,索性開始幫著整理一下文書之類的。 結果,去了前面發現,今天一個當值的也沒來。 這是集體有事兒嗎? 靖縣事情不多,所以高知縣對于下屬要求也不算是太嚴格。 畢竟日子不好過,還不興人家再搞個兼職嘛,還有一家老小要養呢。 但是,集體不來…… 寒江樓帶著石耳下村子去了,留下一個石青在這邊候著,有什么事情的話,還可以下村子去跟他說一聲,把人叫回來。 高知縣閑著沒事兒,就跟石青聊起了天。 然后他發現…… 這京城來的貴公子身邊的人,嘴巴可真緊啊。 那消息是半點也問不出來,一問到關鍵地方,人家就默默的看著你。 高知縣最后也便歇了心思,開始話起了家常,問問京城那邊最近幾年的發展還有一應事宜。 另一邊的冬暖和寒江樓吃過早飯,便帶著幾個人,直接下村子去了。 蘿山村是靖縣底下最大的村子,冬暖決定從它開始記錄數據。 下村子問的更多的,還是土地的分布還有種植情況。 這一問,問題就出來了。 蘿山村還是靖縣底下最大的村子呢,結果,人均田地,還不到五畝。 這還是把六十往上,十四往下的這部分人給去除掉之后的平均值。 為什么不開荒? 成本大,種了也不好運出去,索性夠吃夠用就可以了。 開荒多了,以后交稅也多啊,誰知道以后怎么樣呢? “哎,一家老小餓不死就行了?!?/br> “誰不想要地啊,但是說是開荒前三年不收稅,那誰知道啊?!?/br> “就是啊,以前不是沒開過,最后不還是得老實交稅,辛苦一整年,最后種的東西都交了稅?!?/br> …… 百姓之所以不愿意開荒,一個是因為如今條件有限,開荒特別艱苦。 另外一個則是…… 先帝在的時候,荒唐的事情多了去了。 開荒前三年不收稅的事兒,到了先帝那里,就跟鬧著玩似的,一年一個變化。 所以,百姓被折騰怕了,就更不愿意開了。 畢竟,他們這一帶,原本地理環境就不算優勢,地不好開,誰想累死累活的,最后都交了稅?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這是很正常的事情。 冬暖覺得自己可以理解,所以還不住的安撫了一下情緒激動上頭的百姓們。 冬暖和寒江樓從蘿山村開始,陸續的走訪這些村子,記錄土地種植情況,百姓的情緒狀態,還有土質變化,地理位置之類的…… 這一忙,就忙了半個月。 高知縣在縣衙又當了半個月的知縣。 對此,高知縣心里說不清是何種滋味。 看寒江樓這架勢,跟自己當年那一腔熱血的感覺,是有一拼的。 但是能拼多久不知道,但是他愿意拼的話,高知縣覺得自己也愿意在他身后,再幫一把。 坐鎮而已,坐著唄。 反正,天天也沒個大事兒小情的,就是整理文書。 大概是看高知縣坐的還挺樂意的,然后冬暖跟寒江樓索性也不怎么回來了,一直在村子里晃。 這一晃,就晃到了六月底。 原本定著六月中旬就回老家的高知縣:??? 不是,你們別太過分??! 老子交接過了,是隨時可以走的。 你們這這這…… 高知縣氣得咬牙,終于等到寒江樓跟冬暖回來了,只不過兩個人回來之后,第一句話是冬暖說的。 小姑娘一身緋紅色勁裝,看起來利落颯爽,半點也不像是京城來的美嬌娘:“還是要先修路,東西運不出去,除非你種出金子來,不然的話,不可能有人會不辭辛苦的過來采買的?!?/br> 想打出名聲,通道就得先打開啊。 不然的話,一切都是空談。 一聽冬暖說要修路,高知縣就露出了痛苦面具,他怕小姑娘不知人間疾苦,小聲勸道:“修路是要錢的,府州不會給咱們批錢,得靠咱們自己,咱們縣里的這個情況,你們也看到了,收不上多少稅糧,勉強能維持著縣衙的日常運轉,還有一應人員的費用,再多了,真拿不出來?!?/br> 第499章 開山,修路 高知縣也是好心相勸,對此冬暖也是相當客氣的,她點點頭,笑著說道:“嗯,這一點我知道?!?/br> 高知縣正準備再說,就聽到冬暖很快接著說道:“可是,我有錢??!” 高知縣:?! 好的,差點忘了,這位在京城是個郡主,聽說頗有一手經營手段,想來是有些家底的吧。 但是修路是個長久工作,不僅是靖縣的要修,通往各村的也得修,這是個大工程,一時半會兒的,怕是修不出來吧? 想當年,高知縣不是沒生出過這種心思,可惜當年他沒錢啊,修不了太多,只能每年簡單的修整。 冬暖說要修路,真的不是說說而已。 接下來半個月,她跟寒江樓就開始規劃了一下修路情況。 先要修的肯定是靖縣,畢竟縣城是臉面,得先修。 縣城到府城的路更通順了,跟各村的路更通順了,也方便大家行走,運輸之類的。 “先修這條,不管怎么樣,這條也是官道,相比別的官道,這條可是不太有排面啊?!倍诟瓨巧塘苛酥?,直接定了其中一條。 靖縣到府城的路不止一條,但是有一條是官道,可惜靖縣窮沒什么錢維護。 所以,官道看上去,跟土道似的。 就這路,別人看一眼,都沒有深入的想法。 所以,修,肯定得修! 高知縣甚至不知道,自己明明六月中旬就要回老家的,怎么就留到了七月中旬。 而且還有接著留下來的意思。 問題是,知縣的俸祿,還是給他,人家寒江樓也沒跟他爭這個。 七月中旬的時候,初步的路線圖已經規劃好了,接下來就是準備山石,材料,還有設備之類的。 冬暖沒想著,一點一點向前。 既然要修,那肯定是一步到位的。 她錢都花了,沒必要一步步試探著來。 所以,直接把山路鋪平了,搞水泥。 工部的那套東西,冬暖早就已經爛熟于心。 如今差的不過就是原材料,還有燃料問題。 這一點,冬暖最近這一個來月也沒白跑,靖縣底下各村,到處都是寶藏。 冬暖在靖縣底下一個名為回光村的地方,發現了兩座連綿起伏的煤礦山! 這讓冬暖十分驚訝,卻也足夠驚喜。 所以,最后水泥的制造地,就直接建在了回光村。 回光村民甚至不知道發生了什么,只知道七月中旬的時候,新上任的知縣大人突然就過來了,然后貼了一張告示:招人。 每人每天二十五文錢,中午包兩個雜糧饅頭。 這個價格對于偏遠的小山村來說,其實還是不錯的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