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李治并不知道,登基六年,歷經朝堂風雨,他深邃的眸子比少年時更富于魅力,鼻梁高挺的側臉如堅毅青峰,曲折薄唇多情動人。如今的他,早已不是當初的少年。 也只有在媚娘面前,他繃緊的心弦才能些微放松。 李治微微閉上眼睛:“舅父主持編修《永徽疏律》十二卷,法理錚錚,功在千秋,自漢晉以來,未曾有人有這樣的才學功績。朕是不是對他太過無情?” “長孫大人是股肱之臣,博學之士,但江山社稷不能以一人之力撐起,門閥枷鎖不可不除,陳規陋習不可不改,若要滿園春色,就不能獨惜一株青松?!泵哪镎f話的聲音總是和緩的,卻有種令人信服的力量。 李治點了點頭,他繼位時不過二十一歲,從事事聽從長孫無忌,隱忍不發,到如今終能施展抱負,媚娘一直是他最有力的內助。當他真正掌握了至高的權力,卻只覺得些微疲憊。 只聽太監的聲音在門口傳來:“陛下,有加急奏折送到?!?/br> 李治睜開眼睛,命太監呈遞上來。處理國家大事時,他并不回避媚娘,所以媚娘從太監手中接過奏折,打開來—— “這是?”媚娘的聲音有些詫異。 密封的卷筒中,并不是什么奏折,而是一幅畫。 畫卷很長,不斷打開,便不斷有蝴蝶從紙上飛出,十尺長卷,竟有百只蝴蝶。栩栩蝶影飛舞,滿園春色絢爛,讓人的心情都好了起來。 李治走到畫卷前,良久沒有說話。 ——普天之下,也只有天子的叔叔滕王,敢開這樣的玩笑,八百里加急的塵土,一軸潑墨蝶影飛舞。 自從就任洪州都督,聽說滕王越發風流不羈,在山水間流連忘返,終日與美酒和美人為伴,也常與名士們在高樓把酒宴飲。 今春,滕王甚至缺席了天子的邀約。 “陛下,”太監不知天子喜怒,小心翼翼地湊過來:“這畫……” 媚娘從旁看著李治的神色,對太監吩咐:“請宮中最好的工匠,裝裱好,掛在麟德殿?!?/br> 太監將目光投向李治,只見天子點了點頭:“按皇后說的做?!碧O忙不迭地接過畫軸:“遵旨!” 已經三年不曾見過滕王……李治抬步邁出大殿時,心中突然生出思念,不知是在思念少年無憂無慮的時光,還是在思念與他共度那段時光的人。 媚娘走在他身邊,突然笑問:“陛下可是思念滕王?” 李治一怔,不由得頷首。 “按滕王的性子,既然畫到了,人應該也在路上了?!泵哪镄χ炱鹄钪蔚氖直?,兩人一起走下漢白玉的臺階。 媚娘猜得一點也沒錯,滕王七日之后便到了長安。 李治召他入宮,在景云閣見他。 金色的曦光之中,遠遠走來一個華服青年,優雅地朝天子行禮,那灑脫不羈的笑容——不是滕王又是誰? 這一瞬間,往事洶涌而來,李治的鼻端竟然有些發酸。但滕王只是狡黠地眨眨眼:“這次我讓陛下意外了? ” “朕沒想到你的腳程這樣快?!彪y得的,天子露出了久違的輕松笑容。 “我春日去塞北看雪,錯過了陛下的邀約,心里發愁陛下會責罰,所以不敢來長安,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取道江南,去揚州看杏花,這一走又是四個月——”滕王說起話來意態疏朗,神色自在飛揚,好像世事的變化完全沒有在他身上留下痕跡。 但李治看到,他的右手腕上,有一道淺白驚心的舊傷痕;當年是否發生過什么事,滕王不說,永遠沒有人知道。 從麟德殿往東看,太液池的碧波清涼,障日閣、景云閣、郁儀樓……樓閣鱗次櫛比,一切都是生機勃勃的。 滕王講他天南地北的奇遇,李治只是微笑地聽。聽到荊州數日不歇的大雨瓢潑,街巷間魚兒蹦跳的奇景,李治唇角的笑意褪去了,微微憂心地沉吟:“荊襄之地的稻米收成,只怕會不如往年?!?/br> 這次滕王在長安住了一個半月,臨走時帶走了兩壇櫻桃酒,什么也沒有留下,只是來和李治辭別時,他打量著近在咫尺的天子容顏,半是驕傲半是不忍:“陛下這三年長大了很多?!?/br> “朕原本就比你大?!崩钪挝⑿鼐?。 有些東西和少年時不一樣了,但仍有些東西不曾變化。 “陛下,有空多到御花園中走走,有機會,也可以出宮去看看?!彪跎钌羁戳死钪我谎?,說話間竟然毫不拘于禮法,將手搭上了天子的肩膀。有那么一瞬間,李治甚至有種錯覺,對方要像小時候那樣,給自己一個過肩摔。 但滕王的手掌只是停留了一會兒,那樣溫暖,像是沒有說出口的珍重。 “陛下,就此別過?!?/br> 六 李治第一次發覺身體不對勁,是在顯慶五年。 一開始只是尋常頭痛,以為是休息不足,那一日在內殿批閱奏折,也許是坐久了,他起身時突然眼前一黑,耳邊傳來太監的驚呼聲,卻如論如何也看不清周遭的人和事,耳邊轟鳴如鼓,心跳得格外快,恍惚看到媚娘奔了過來……他突然抓緊媚娘的胳膊:“朕……朕看不見了!” 太醫云集內殿,會診得出的結論是,風疾纏身,他不適合再處理繁重的朝務。 李治的父親和祖父都有風疾之癥,他也不例外,而且因為體弱,發作得更為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