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三神圖爭 第六回 形r勢轉換
陳式太極拳源流的另外考證:又據武禹襄之甥李亦畬1867年的《太極拳小序》載:“太極拳始自宋張三豐,其精微巧妙,王宗岳論詳且盡矣。后傳至河南陳家溝陳姓,神而明者,代不數人。我郡南關楊某,愛而往學焉。專心致志,十有余年,備極精巧。旋里后,市諸同好,母舅武禹襄見而好之,常與比較,伊不肯輕以授人。僅能得其大概。素聞豫省懷慶府趙堡鎮,有陳姓名清平者,精于是技,逾年,母舅因公赴豫省,過而訪焉。研究月余,而精妙始得,神乎技矣?!贝宋哪私珮O拳源流之最早記載。從其中“神而明者,代不數人”可見,在陳家溝習練太極拳的人真正精通的很少。另外陳式太極拳二路炮錘有明顯長拳的痕跡,不太可能是由陳王廷在老年時所創(……到而今年老殘喘。只落得《黃庭》一卷隨身伴,閑來時造拳,忙來時耕田……)。所以也有人提出陳式太極拳可能是融合和長拳和太極拳而來,而真正的太極拳是從陳長興傳給楊露禪的架勢。陳王廷銅像 陳氏太極的另外一個分支是:中國溫縣南冷架太極拳學太極,到溫縣,盡人皆知。溫縣太極拳系“陳家溝,南冷架及趙堡架”三個支脈。其中“南冷架”以其所蘊含的中國太極傳統哲學文化的深奧,古風濃郁,架式的純正內家拳。南冷架一直為嫡傳功夫,在第四代嫡傳南冷太極功夫大師秦毅風的改良修正了古傳太極的繁雜,使南冷太極更加突出實戰的作用。南冷太極,發勁呼呼生風,招招有法,式式嚴謹,氣血貫通,剛柔并濟,堪稱太極拳家族中最具古法韻味,遙接高風者,高屋建瓴?!澳侠浼堋眹栏癜凑展欧ㄗ呓浗j,行氣血,調五臟,促代謝,鼓蕩真氣,強筋壯骨。對敵實戰搏擊,則攻防兼并,長于“四兩撥千斤”,周身勁氣,勁若纏絲,綿綿不絕,認真習練2--3年,功力漸深,猶如“臨深淵履薄冰而氣定神閑,激水中流而心有大荒”之神妙體會。 楊式太極拳 .楊式太極拳河北永年人楊露禪(1800~1873),酷愛武術,向陳家溝陳長興學習太極拳,學成返里傳習太極拳,因他能避開并制服強硬之力,當時人稱他的拳為“沾綿拳”、“軟拳”、“化拳”。楊露禪去北京教拳,清朝的王公貴族多向他學習。他武技高超,當時人稱“楊無敵”。清同治、光緒兩代帝師翁同龢在觀看楊露禪與人比武后,對大臣們說:“楊進退神速,虛實莫測,身似猿猴,手如運球,猶太極之渾圓一體也?!睘闂盥抖U親題的對聯:“手捧太極震寰宇,胸懷絕技壓群英”。后來,楊露禪根據實踐,不斷發展已有拳架,又經其孫楊澄甫一再修訂,遂定型為楊式大架太極拳,由于練法平正簡易,故成為現代最為流行的楊式太極拳。楊氏祖孫3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