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5節
此時,莽應里已經感覺到了大勢已去,派出使者向劉綎投降,稱愿意歸順,永不再犯,希望劉綎退兵。 這事兒劉綎可做不了主,須得請示黔國公,實際卻是找皇上決斷。 朱翊鈞也想速戰速決,他讓劉綎轉達,讓莽應里即可交出軍政大權,不僅饒他不死,還會請求朝廷,給他封號,但也只是個虛職,不要妄想還能當他的國王。 莽應里本也是走投無路,歸順只是緩兵之計,沒想到明廷不講武德,這是下定決心要吞并整個緬甸。 朱翊鈞聽完很委屈,這怎么能叫吞并,緬甸從前朝開始,就由朝廷轄治,這些年來,東吁王朝鼓動土司造反,四處挑起戰事,甚至在云南燒殺搶掠,以致生靈涂炭,民不聊生。 這說明東吁王朝不得人心,大明天子承天道以馭萬方,看到這一方百姓受苦,豈能坐視不理? 撤銷以前的緬甸宣慰司,成立全新的緬甸布政使司也是民心所向。 莽應里雖然只做了一年的國王,卻當了幾 十年的王儲,哪里肯輕易舍棄至高無雙的權利,要帶領他余下的士兵,輸死抵抗。 可是他不從,緬軍也受不了了,其中就有他的部下暗中向劉綎投降,愿意里應外合,幫助大明生擒莽應里。 然而,還沒等此計劃實施,有人先動手了。莽應里的堂弟對王座早就垂涎三尺,趁著莽應里內外交困之際,發動兵變。 劉綎趁此機會,率軍攻破了東吁都城勃固,生擒莽應里及其堂弟,還有先前那些不肯屈服的土司。 朱翊鈞給過他機會,莽應里自己沒抓住,那就按大明的律法,按謀逆罪處死。 接下來,沐昌祚和劉綎忙著接手緬甸各地軍務,朱翊鈞又從云南調派包括巡撫劉世曾在內的大批文官,到緬甸處理政務。 緬甸地廣人稀,若是在太祖高皇帝眼里,定會認為這是蠻夷小國,阻山越海,僻在一隅,沒有什么太大的價值。 但是,朱翊鈞早在幾年前,就看到了這片土地對于大明的重要性。他苦于沒有一個借口遠征緬甸,沒想到莽應里這個蠢貨,受了岳鳳的蠱惑,真以為自己是什么白象王,能繼承他爹的遺志,開疆拓土。 剛接到他們進犯云南的消息,朱翊鈞的確生氣,然而在生氣過后,更多的確實興奮。 他從不是個好戰之人,但這一仗,他非打不可。 朝會上,他只說調遣鄧子龍和劉綎驅逐賊寇,并未說他要攻下緬甸,乃是不想聽朝中那幫老家伙在他耳邊嘮叨什么“十五個不征之國”的祖訓。 接下來的事情,他交給下面的官員處理,由沐昌祚和劉世曾負責。自己帶著錦衣衛和一隊士兵,繼續往南走。 緬甸北部的百姓雖然因為長期戰亂而度日艱難,但這里至少有許多城池和農田,只要停戰,農耕和經濟都會逐漸恢復。 南部的貧窮則是因為山地較多,平原狹小,耕地不足一成。稻谷產量有限,養不活那么多人口。 朱翊鈞來到一個叫實兌的地方。他隨行帶了個向導,是個祖籍云南,但生長在緬甸的漢族小伙子,會說漢話。小伙子告訴他,此處是個漁村,因為靠海,人們以打魚為生。 這里有一座山,名為若開,作西北至東南延伸,輪廓狹長。海岸曲折,有眾多島嶼沿海羅列。 朱翊鈞沿著海岸線走了好幾天,忽然到達一處開闊地帶,于是登上附近的山坡遠望。 此地坐東面西,朝向大海,一座名為蘭里的海島與海岸形成一條狹長的海溝,風浪很小,地勢平坦,只有他們腳下這一片小山。 馮保沒有來過以前也沒有來過皎漂港,但他看過許多資料,知道眼前的大海正是印度洋,港外航道很深,港內幾乎沒有風浪,是一處自然條件非常不錯的深海遠洋港,極具開發價值。 朱翊鈞在他的影響下,從小就具備海權思維,也正是為了這座海港,和眼前這一片印度洋,才會費這么大費周折,不熄滅了東吁王朝,也要拿下緬甸宣慰司,將其改為布政使司,將大明的版圖從兩京十三省,改為十四個省。 朱翊鈞對這處天然 海港也非常滿意,但眼下緬甸南部還處于非常貧窮落后的階段,也沒有什么貨物能往外運送。 要想開發海港,還得花時間,讓這片地區的經濟活躍起來。 正準備回去的時候,他們在實兌遇到一艘艦船靠岸。朱翊鈞曾在月港見過他們的旗幟,是佛郎機人。他們個個手持火器,一看就知道來者不善。 朱翊鈞立刻派劉守有和一名歸順大明的緬甸將領帶兵前去盤問。 這里是緬甸南部,馮保覺得,他們可能沒人能與葡萄牙人交流。 “陛下,讓我去吧?!?/br> 朱翊鈞驚訝道:“大伴要去?” 馮保點點頭:“我擔心思云與他們語言不通,引起誤會?!?/br> “我監理河工的時候,有一位佛郎機的傳教士,幫著咱們研制水泥,我曾和他學過幾句佛郎機語?!?/br> 這是隨口說來糊弄孩子的,就算學了幾個月,也未見得就能達到無障礙溝通的程度。 他雖然沒學過葡萄牙語,但英語還可以,基本的對話沒有問題。 這艘船從印度來的,船上還真有不少英國人。 雖然對方說的英語和他記憶中的英語有不小的出入,但連說帶比劃,對方也能聽得懂。 英國人和葡萄牙人得知折了才剛剛結束了一場曠日持久的戰爭,大明軍隊奉大明皇帝的命令征討東吁王,現在正是敏感時期,不方便接待外賓,請他們暫且離開,也歡迎他們日后再來。 葡萄牙人和英國人一開始不愿走,他們到 這里來,本就是打算趁亂將沿途城鎮作為自己的據點,以便后面大批軍隊前來,將這里徹底變為他們的殖民地。 但看到馮保身后的士兵個個端著火器,他們手里的火槍看起來更為精致,竟然連點火的火繩也沒有。 此時幾名葡萄牙人和英國人耳語了幾句,不久前,荷蘭人企圖攻占一片名為基隆的島嶼,但看到駐守在那里的明軍裝備的大炮、火槍和艦船之后,權衡再三,果斷撤退,不敢再打這篇海域的主意。 不一會兒,艦船漸漸遠離海岸。馮?;厝兔?,朱翊鈞沉吟一聲:“這里的佛郎機人不少,命人嚴密監視。另外,的從福建一帶調派水師過來,還有造船的工匠,加強此處海防?!?/br> 朱翊鈞早已就意識到,隨著各國造船能力日新月異,那些高鼻深目的外國人,從骨子里就是天生的侵略者,盯著別人的東西,企圖據為己有。 海禁沒有用,人家掠奪各地資源,不斷研發殺傷力更大的武器,遲早有一天,會用武力逼迫他們打開國門。 既然如此,這海也沒有禁的必要。他雖然不偷不搶,但該他享用的海洋資源,一樣也不能少,并且,誰也別想跑到他家門口來放肆。 張居正以為朱翊鈞出門小半年就能回京,沒想到,光是攻打緬甸,朱翊鈞就花費了半年。出門的時候是春天,回來京師的時候,已經是冬天。 到了歲末,戶部和御馬監最重要的一項工作就是算賬。因為朱翊鈞在緬甸花費了幾百萬兩白銀,軍費嚴重超支,大臣們對此意見很大,紛紛上疏教訓他。 朱翊鈞不以為意,他從來不做虧本的買賣,花出去的錢、時間、人力和精力,總有一天,他能賺回來。 況且,緬甸的土地比云南和貴州加起來還大,他還得到了夢寐以求的海港,他一點也不覺得吃虧。 第302章 回京后,忙完了政…… 回京后,忙完了政務,朱翊鈞便開始關心弟弟meimei的學習。 把三人叫來跟前,背書、釋義、寫字、做算學題,意外的發現,個個都表現得很不錯。就算他這個大哥離家大半年,弟弟meimei的學業一點也沒有落下,反而都有不小的進步。 朱翊鈞很滿意:“表現還不錯?!?/br> 瑞安公主說:“當然啦!嫂子檢查功課,比哥哥還要嚴格?!?/br> 朱翊鈞聽完哈哈大笑:“很好,以后就讓嫂子負責你們的功課?!?/br> 過年的時候,朱翊鈞又被催婚了,皇太后掐指一算,皇帝大婚四年,到現在,皇后肚子一點動靜都沒有。 她趁著張若蘭不在場,委婉的問朱翊鈞:“皇后是不是身體不太好?!?/br> 朱翊鈞說:“能吃能睡,還能給弟妹檢查功課,好得很?!?/br> “那怎么……”太后不無擔憂的說道,“怎么到現在也不見她懷個一兒半女?!?/br> 朱翊鈞說:“是我的問題?!?/br> 太后怒道:“你有什么問題?” 朱翊鈞滿不在乎:“我這不是出門大半年剛回來?!?/br> 一說起這件事,太后更生氣:“你還有臉說,即位十年,都沒讓你學會持重篤行,你上次出宮是怎么答應我的?” “嗯嗯嗯!”朱翊鈞敷衍的點頭,“這次去云南,事出緊急,沒來得及向母后請示,是我疏忽了?!?/br> 他攬過太后肩膀:“以后有什么事,一定先向母后匯報?!?/br> 太后拍開他的手:“別跟我東拉西扯,今年,皇后若再懷不上龍嗣,你必須選妃?!?/br> 說到這里,她皺了皺眉頭:“我聽說,朝鮮、安南、暹羅都想把公主送來和親,你全都拒絕了?!?/br> 朱翊鈞點頭:“我不要?!?/br> “為何?” 朱翊鈞說:“皇后很好,我有她一個人就夠了?!?/br> 太后震驚的看著他:“你們有子嗣,誰來繼承祖宗基業?” 朱翊鈞滿不在乎:“我沒有子嗣,但我有弟弟,讓他以后多生幾個?!?/br> 太后要被他氣死了:“你說的是什么話?” “母后要是覺得不行,那咱們就從從宗室子弟中選拔。就像考科舉一樣,也安排考試。殿試第一封皇太子,二三名封親王,以防萬一?!?/br> “我這主意,母后覺得如何?” 皇太后左右看了看,沒找著趁手的東西,氣血上涌,顧不了那么多,cao起手邊的佛經就要打他。 朱翊鈞一蹦三尺開外:“聊得好好地,怎么動起手來了?” “你可是皇太后,持重,篤行!” “我打死你!” “……” 雖然朱翊鈞在胡說八道,但是不想選妃,也不著急生孩子是真的。 他長大了,這些年來一系列為政舉措早已在朝中樹立起威望,太后除了發發牢sao,也奈何不了他,只能由著他。 回到乾清宮,張若蘭正在寫字:“遙望山上松,隆冬不能凋。愿想游下憩,瞻彼萬仞條。騰躍未能升,頓足俟王喬。時哉不我與,大運所飄??!?/br> 朱翊鈞贊道:“皇后娘娘有林下之風?!?/br> 這是謝道韞模仿嵇康的《游仙詩》所作的《擬嵇中散詠松詩》。 《游仙詩》是嵇康不愿流于俗世,抒高舉遠行之志。這首《擬嵇中散詠松詩》也能看出謝令姜對命運難測,身不由己的感嘆。淡雅灑脫,縱橫大氣,融情于景。 朱翊鈞隱約感覺到,她受委屈了。偌大的皇宮,能讓皇后娘娘受委屈的,也只有皇太后。 張若蘭放下筆,繞過書案,向他行禮:“陛下?!?/br> 朱翊鈞把人拉到身旁來,問道:“母后跟你說什么了?” 張若蘭神色如常:“讓我勸陛下選妃?!?/br> 朱翊鈞笑道:“那你怎么不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