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節
戚繼光吃驚的是皇上怎么又來了? 朱翊鈞若無其事的站在那里,觀看三人臉上神情,頗有趣味。 最后還是戚繼光先反應過來,看向一旁:“蒙古人?” “嗯!”朱翊鈞點點頭,“夫人托我送給你的?!?/br> 提到“夫人”,戚繼光神情苦悶,威震沙場的戚總兵,難得也有這般落寞之色。 他先命人把這幾個人押入大牢,容后再審。而后,一掀衣袍跪下,抱拳道:“臣戚繼光參見陛下?!?/br> 聽到“陛下”二字,旁邊本就還未回過神來的兩位將軍,也本能的屈膝,跟著跪了下去。 “?。。?!”王將軍神情恍惚,出了滿背的冷汗,感覺脖子上那顆腦袋有些搖搖欲墜,喃喃低語,“皇,皇上!” 朱翊鈞要被他笑死了,對戚繼光說道:“戚將軍,介紹一下?!?/br> 戚繼光立刻道:“這是參將楊文通,在浙江的時候就跟隨臣一同抗倭,后來又來到薊鎮?!?/br> “校尉王世琦,是刑部右侍郎王宗沐的次子?!?/br> “噢~”朱翊鈞了然的點點頭,看向王世琦,笑得很壞,“我說呢,原來是憑關系入的戚家軍?!?/br> “末將……” 王世琦又要跪,朱翊鈞攔住他,“行了行了,今日不是該你值守城門嗎,還不趕緊回去,要請罪往后再請?!?/br> 王世琦依言退下,楊文通也識趣道:“末將去牢中審那幾個蒙古人?!?/br> 朱翊鈞道:“審訊犯人,我這兒有行家。思云,你同他一起去?!?/br> 自從跟著朱翊鈞之后,這種刑訊逼供的事兒,劉守有就干得少了。這次有機會審蒙古jian細,那不得好好露一手。 他走到楊文通跟前:“楊將軍,走吧?!?/br> 楊文通道:“劉將軍請?!?/br> 戚繼光請朱翊鈞到后面廳堂飲茶,二人來到花園,發現這總兵府雖然地處邊鎮,院子布置得頗有幾分雅致,此時正值暮春,百花盛放,爭奇斗艷。 戚繼光雖是猛將,但詩詞文章俱佳,在江南多年,對園林布景也頗有研究。 二人走在石橋上,朱翊鈞把路上路遇王夫人,拆穿蒙古jian細,將其制服的事大致說了一遍。 戚繼光嘆一口氣:“今日一早,我發現內人和她的貼身侍女不見了,房里只留下一封信,她說她要回登州娘家,往后不再回來?!?/br> “???”朱翊鈞問,“為什么?” 戚繼光又嘆一口氣:“此事說來話長?!?/br> “那就長話短說?!?/br> 朱翊鈞很小的時候,就聽過王夫人領兵鎮守新河城的故事。她是南溪將軍之女,威猛,曉暢軍機。剛才路上一見,對方只一眼就識破蒙古jian細,膽識過人,實在令人佩服。 說起來,王夫人與戚繼光夫妻多年,也算情投意合。一起過了半輩子,怎么說走就走,還不回來了。 戚繼光繼續嘆氣:“此事……說起來,都要怪譚子理?!?/br> “嗯???”朱翊鈞聽懵了,“怪誰,譚綸?” 戚繼光老婆跑了,這事兒竟然要怪在譚綸頭上? “沒錯,就怪他!” 這瓜吃得有點勁爆,朱翊鈞做好面部表情,盡量不顯得自己不那么八卦:“是我想的那個意思嗎?” “譚子理,不能夠啊,身為朝廷命官,又是你的上司兼好兄弟……” “不不!”戚繼光趕緊阻止了他腦子里狗血勁爆的胡思亂想,“不是陛下想的那樣?!?/br> 朱翊鈞反倒問他:“我想的怎樣?” “……” 戚繼光還是長話短說,源源本本的向他講述了夫妻二人的矛盾。 在登州,戚家和王家同為軍戶,世襲指揮僉事,世代交好,戚繼光和王夫人也算得上青梅竹馬。 王家沒有嫌棄戚繼光父母雙亡,戚家窮困,還是把女兒嫁給了他。 最開始那些年,夫妻倆感情非常好,夫唱婦隨,戚繼光到浙江抗倭,領兵出征,王夫人則幫他守好后方,以防敵軍偷家。 與戚繼光要好的人都知道,他是出了名的懼內,王夫人乃是將門虎女,實在彪悍,戚繼光愛她敬她也怕她。 夫妻倆先后生了幾個孩子,有兒有女,卻幾近夭折,唯有長女長大成人,早已出嫁。 后來,戚繼光調任薊鎮,三十好幾卻膝下無子。王夫人年紀也大了,多年未有身孕。 傳宗接代,延續香火困擾了戚繼光好長一段時間。既不想讓夫人傷心難過,又怕她一怒之下提刀砍人,還想要生育子嗣。為難之際,他將自己的苦惱寫在書信之中,向好友譚綸訴說。 譚綸給他出了個主意,而戚繼光最后也采納了譚綸的建議——偷偷在外面娶了三房小妾! 果然,沒幾年,長子戚祚國,次子戚安國,三子戚昌國相繼出生。 孩子都生了,事情肯定瞞不住。長子剛出生不久,王夫人就知道了此事。 就如同戚繼光預料的那樣,王夫人盛怒之下提著刀沖到軍營要殺了他。 戚繼光只敢躲避,不敢還手,最后跪在王夫人面前,吐露自己已經年過四十,想要延續家族的想法。 王夫人心軟,不再追究此事。戚繼光也沒有將三位小妾接入府中,而是繼續養在外面。并且將次子戚安國交給王夫人撫養。 然而,就在不久前,這個不滿五歲的孩子,竟是突然夭折。 王夫人為此難過了許多,又想到自己那幾個夭折的孩子,更是心如死灰。 戚繼光道:“我猜,夫人必定也是因為此事,所以離家?!?/br> 朱翊鈞聽完,卻不知該不該安慰他,只低聲道:“你還真是……活該?!?/br> 作者有話要說 書接上回,李太后到底對張太岳有沒有那個意思。 我覺得吧,很難說??赡苡?,可能真沒有。 李太后的政治手段相當高明(高拱進來聽課):一邊對張太岳說:“先生親受先帝付托,有師保之責,與諸臣異?!?/br> 這話什么意思呢,就是你是先帝親自托付給小皇帝的老師,和其他大臣不一樣。 一邊又拿張太岳威脅小萬歷:你不要調皮,被張先生知道了,看你怎么辦?;艄獾墓适履銜缘梅?,皇帝他都敢廢。 張太岳這邊被她哄得團團轉,給她寫情詩(bushi),那邊她就在萬歷幼小的心靈中,種下了仇恨的種子。 有小伙伴問這是正史還是野史。當然是正史啦,《白燕詩》是張居正寫給李太后的賀壽詩,收錄在《張太岳文集》。 第209章 戚繼光沉浸在夫人…… 戚繼光沉浸在夫人離家出走的傷懷中,沒聽清朱翊鈞說了什么:“陛下,你是說……” 朱翊鈞沖他笑笑:“我說,這是你應得的?!?/br> “……” 戚繼光唉聲嘆氣:“都怪譚子理?!?/br> 這話朱翊鈞不愛聽:“不怪譚綸?!?/br> “是他給我出的餿主意?!?/br> 朱翊鈞意味深長的看著他:“是你自己想納妾,生育子嗣,不過是借譚綸之口說出來罷了?!?/br> “……” 事實的確如此,戚繼光也無法反駁。 譚綸在總督府不停打噴嚏,向門客感慨,年紀大了,身體越來越差,應該早日致仕返鄉,安享晚年才是。 說到底,這畢竟是臣子的家務事,朱翊鈞并不想管這些閑事。他只是覺得,王夫人威猛、霸氣、武藝了得、又通曉軍機,若留在薊鎮,對于戚繼光鎮守邊關而言,也是極大地助力。 可他又想到王夫人站在路邊的背影,也未必是真的想要離開。 畢竟年少相識,這么多年夫妻,她其實,也盼著戚繼光能去追她回來的吧。 朱翊鈞看向戚繼光,欲言又止,左右看了看,問道:“你那幾房妾室呢?沒住在總兵府嗎?” 戚繼光大驚:“都在別處院子,萬萬不敢領回來的?!?/br> 朱翊鈞又問:“你怎么不去把婦人追回來?” 戚繼光很是遲疑:“陛下有所不知,夫人性子剛烈,她決心要走,我若阻攔,必定惹她生氣?!?/br> 朱翊鈞看出來了,傳說中戚將軍懼內,不是假的,他是真怕! 朱翊鈞問:“那你想夫人回來嗎?” 戚繼光點頭:“當然!” 朱翊鈞想了想,還是說道:“你去追,她若愿意跟你回來,你就帶她回來,她若不愿意,你也不可勉強?!?/br> 戚繼光仍然有些猶豫:“那幾個蒙古人……” “蒙古人關在大牢,跑不了。夫人走了,可就不會回來了?!?/br> “誒!”朱翊鈞話音剛落,戚繼光已經轉身跑得沒影兒了。 王夫人其實并未走遠,戚繼光騎著馬出去,天黑之前,就趕著馬車回來了。 王夫人走進正廳,借著燭光,看清前面主位坐著喝茶的人,就皺起了眉頭:“你是……” 一路上,戚繼光只敢承認錯誤,安撫夫人情緒,沒敢多說別的。 以至于,王夫人還并不清楚朱翊鈞的身份。 朱翊鈞笑盈盈的看著她:“夫人,咱們又見面了?!逼堇^光拉著夫人一起行禮,王夫人才恍然大悟,什么沈員外,運送糧草,都是隨口編的瞎話,今日幫她制服那幾個蒙古jian細的,是當今天子。 王夫人立即跟著戚繼光下跪行禮,動作灑脫的像個久經沙場的將軍:“臣妾今日未識得陛下圣容,多有冒犯,還請陛下賜罪?!?/br> 朱翊鈞笑道:“夫人快快請起,你我素未謀面,也是我有意隱藏身份,不能怪你?!?/br> 王夫人實在機敏,立刻就明白了:“想來,也是陛下讓他來追我的吧?!?/br> 朱翊鈞卻反問道:“夫人也無心離去對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