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節
朱翊鈞收了劍,眨眼間就蹦到了他們跟前:“再夸我兩句,我愛聽?!?/br> 陳炬遞過手帕給他擦汗:“五陵年少金市東,銀鞍白馬度春風?!?/br> 朱翊鈞轉頭看向王安:“你呢,要不要夸我兩句?” 王安想了想說:“陌上誰家少年,足風流?!?/br> 朱翊鈞把手里的七星劍拋給他:“是年少?!?/br> 王安笑道:“殿下知道的,我向來書讀得不好?!?/br> “別謙虛,內書堂的先生還夸你呢?!?/br> 朱翊鈞小的時候,馮保、陳炬和王安三個人時常哄著他背詩,王安總是自覺扮演對照組,以顯示小皇孫的天資不凡。 朱翊鈞也的確早慧,他很早就知道,王安是故意裝笨逗他開心。 王安恭恭敬敬捧著他的劍:“這可是先帝所賜,于尚方寶劍無異?!?/br> 朱翊鈞說:“那你把它供起來吧?!?/br> “誒!是得好好供起來?!?/br> 朱翊鈞大步走向殿內:“我要沐浴更衣,用早膳!” “……” 今天天氣很好,艷陽高照,秋高氣爽。朱翊鈞倚在窗邊看書,看的《大學衍義》,陳炬便向他提起另一部書——《大學衍義補》。 要講《大學衍義補》自然要講到本書的作者丘濬,陳炬稱丘閣老是他最敬重的人。 朱翊鈞笑道:“我想起在李閣老府上吃的閣老餅?!?/br> 陳炬繼續說道:“文莊公生于永樂年間,歷事景泰、天順、成化、弘治四朝。三歲識字,七歲作詩,是瓊州府有名的神童。父親早亡,自幼家貧,步行數百里路借書,必定將書借到才罷休?!?/br> “我知道,弘治皇帝親筆御賜‘理學名臣’?!?/br> 陳炬平日活兒干得多,話卻不多,但說起偶像丘濬卻滔滔不絕。他說起丘濬七歲寫的那首《五指山》:“豈是巨靈伸一臂,遙從海外數中原。我最喜歡這一句,筆力千鈞,志存高遠?!?/br> 朱翊鈞說道:“七歲就能寫出這樣的詩句,難怪被稱作神童?!?/br> “《大學衍義補》是文莊公經世治國思想集大成者之作,我常常細讀,受益匪淺。你與雙林(馮保)關于白銀、大明通寶和大明寶鈔的討論,在《大學衍義補》中就有過分析?!?/br> “此作一百六十卷﹐分《正朝廷》﹑《正百官》﹑《固邦本》﹑《制國用》﹑《明禮樂》﹑《秩祭祀》﹑《崇教化》﹑《備規制》﹑《慎刑憲》﹑《嚴武備》﹑《馭夷狄》﹑《成功化》十二章,內容包羅萬象,殿下若能通讀,一定能從中收獲頗多?!?/br> “好!”朱翊鈞欣然接受了他的推薦,“我一定認真讀?!?/br> 陳炬又道:“我最大的心愿,就是有機會能重新刊印此書?!?/br> 馮保在一旁插了句嘴:“一百六十卷,重新刊印,這可是個大工程?!?/br> 朱翊鈞卻說道:“等我讀完,若它真有你說的那么好,將來,我就和你一起完成這個心愿?!?/br> 陳炬沒想到他會這么說,愣了好久,心中萬分感動:“殿下……” 朱翊鈞向他伸出手:“一言為定!” 陳炬也學著他的樣子,勾住他的小指:“一言為定!” 馮保卻說:“殿下別急,張閣老應該會安排《大學衍義補》成為的教科書?!?/br> 朱翊鈞高舉雙手:“那就太棒啦!” 殷正茂上任廣西巡撫,首要任務就是調兵,第一件事就是確定本次平定叛亂的主將——廣西總兵官俞大猷。 朱翊鈞在看到這封奏疏的時候,笑得眼睛都瞇了起來:“我知道張先生為什么要推薦殷正茂了?!?/br> 馮保問:“為什么?” “因為他們是同一年的進士呀?!?/br> 馮保笑得有點壞:“殿下是說張閣老任人唯親咯?!?/br> “哈哈,開個玩笑!”笑過之后,朱翊鈞才說道,“因為這個殷正茂很有眼光,俞將軍可是我的師兄!” “張先生也很有眼光,才不是任人唯親呢?!?/br> 馮保笑道:“你的師兄六十好幾了?!?/br> 朱翊鈞不以為然:“那怎么了,我師兄寶刀未老,去年還親自率軍剿滅海賊?!?/br> “反正我覺得那個韋銀豹,他死定了。都七十多了,還叛亂,他真想當皇帝不成?!?/br> “唉!”朱翊鈞又一本真經的嘆氣,“大伴,你說,一個六十多歲的老頭兒,去征討一個七十多歲的老頭,我都擔心兩軍交戰的時候,他倆閃著腰?!?/br> 馮保說:“要不您擔心點兒別的?” “我是說,咱們大明的年輕將領怎么回事,一個能打的都沒有嗎?” 馮保驚訝道:“您剛才還夸殷正茂有眼光?!?/br> 朱翊鈞沖著窗外喊:“武進士,”他叫劉守有,“你想不想去打仗?” 劉守有回過頭來:“不想?!?/br> 朱翊鈞嗤笑一聲:“你怕了?” 劉守有隔著窗戶沖他笑得諂媚:“我去打仗,誰來保護殿下?” 朱翊鈞說:“我還有與成?!?/br> 劉守有竟是露出委屈的神色:“殿下心里只有與成?!?/br> “哪兒能?”朱翊鈞伸手,遞出一個香梨給他,“也有你?!?/br> 劉守有雙手接過來,捧著:“謝殿下賞賜?!?/br> 朱翊鈞又伸出另一只手:“與成,這個大的給你?!?/br> 陸繹話不多,但挺能挑事兒,專門拿著他的大香梨和劉守有的比較了一下,足足大了一倍,好不得意。 劉守有不服,伸手去強,一來二去,兩個人動起手來了。 朱翊鈞就趴在窗邊看熱鬧,時不時點評兩句,還從中偷學招式。 確定了主將,殷正茂做的第二件事就是征兵。從隆慶到內閣,鐵了心要徹底解決韋銀豹率領的叛軍,戶部給足了軍費。 殷正茂從湖廣、福建等地征調漢軍,同時也從夔州府、重慶府征調土家族士兵,預計征調人數十四萬。 這可不是個小數目,除了花錢之外,也要花時間。朱翊鈞一直在關注事件進展,但廣西距離京師實在太遠了,就算八百里加急的奏疏,也要半月才能送回一次,這個仗要打起來,至少也得年后。 很快,京城迎來第一場雪,又道歲末,朱翊鈞十一歲了,從一個天真無邪的孩童,逐漸邁向意氣風發的少年。 過年期間,他也不讀書,天天變著花樣玩。宮里呆不住,就溜出宮去玩。 長安大街逛一圈,雖然天氣寒冷,但街上仍是車水馬龍,繁華依舊。 朱翊鈞走進一間賣文房四寶的鋪子,筆墨紙硯,一樣挑了些。路過雜貨鋪,看到一把雕刻精美的桃木劍,買了。又道古董店,看上一支汝窯天青釉筆洗,竟然是六瓣葵花型,婉柔纖巧映玉色,釉面開片細如蟬翼。迎著陽光,還能看到釉中稀疏的氣泡。 青如天,面如玉,晨星稀,朱翊鈞看到它的第一眼就想起個人,也不問價錢,買了。 最后,他還去果餅鋪,買了幾大盒各式各樣的點心,統統裝上馬車。 下一個地方,張居正的府上。 朱翊鈞是張府的???,府中上上下下,連女眷都認得他。 他剛走到門口,就有人迎上來向他行禮,不一會兒,管家游守禮就來了,恭恭敬敬的請他去正廳。 朱翊鈞問:“張先生在家嗎?” “在,”游守禮躬著身,笑道,“說來也奇怪,老爺今日訂好要出門拜訪舊友,臨上轎又改變了主意,不去了?!?/br> 朱翊鈞笑道:“他知道我要來?!?/br> 說話間,張居正已經迎了出來,看到他倒是一點也不驚訝,攜他的手往里走:“快進屋吧,外面冷?!?/br> 屋子里提前燃著炭火,很暖和。朱翊鈞解下斗篷,隨手拋給王安。張居正見他里面竟然只穿了件夾襖,生怕凍著他,趕緊又讓人搬來個炭爐進來。 朱翊鈞擺擺手:“我不冷,就是有些渴。懋修呢,不會又挨罰了吧?!?/br> 他說不冷,張居正仍是讓人把炭爐放在離他不遠處,又吩咐人上茶,笑道:“要不怎么說殿下聰明。他近日聽了許多贊揚,狂得很?!?/br> 朱翊鈞放下茶盞:“我去瞧瞧他?!?/br> 說著他就要往后院去,張居正趕緊攔下他:“他住那院子偏得很,我讓人尋他過來便是?!?/br> “好!”朱翊鈞又坐了回去,“讓敬修他們也一起來?!?/br> 不一會兒,兄弟幾人就來了正廳,走在最前面的是張簡修,他是兄弟幾人中最活潑的,聽到朱翊鈞來了,立刻就往正廳跑,冒冒失失闖進來,看到朱翊鈞就喊:“哥哥!” 張居正板著臉瞪他:“你還有點禮數沒有?” 張簡修嚇得立刻縮了脖子,像個鵪鶉似的,要跪下來給朱翊鈞行禮。 朱翊鈞拉著他:“免了免了!”又捏捏他的鼻子,“可算沒掛著鼻涕泡了?!?/br> 張簡修怪不好意思:“哎呀,我都長大了!” 說話間,其他幾人也到了。朱翊鈞一眼就看到走在后面的懋修,他倆同齡,又投緣,向來最好。 朱翊鈞三兩步來到張懋修跟前,一把就抱住了他:“懋修弟弟我好想你呀!” 張懋修也會抱著他:“我也很想你,可我不能進宮,你也不來看我?!?/br> 朱翊鈞現在又要讀書又要練功,時間安排得滿滿當當,一個月也就休息那么兩三天,還得去幫隆慶批閱奏章,看皇后和弟弟meimei,根本沒時間,也沒機會出宮。 掐指一算,他們竟然已經有兩年沒見了,但張懋修總不忘每年在他生辰時候給他送來禮物。 “我太忙了,沒時間出宮?!?/br> 張懋修比他矮了近半個頭,此時把頭靠在他的肩上:“也對,你是太子,一定有許多事情?!?/br> 朱翊鈞摸摸他的頭發:“等你以后考中狀元,就替我做事?!?/br> “好?!?/br> 朱翊鈞又回過頭來,看著一旁的張敬修和張嗣修:“還有你們也是?!?/br> 張簡修主動舉手:“還有我,還有我?!?/br> “你書都讀不好,能做什么?” 一個清冷的聲音從門邊傳來,朱翊鈞循聲望去,那里竟是站著一個少女,八九歲年紀,上身著妃色短襖,配月白織金馬面。 朱翊鈞第一反應是原來不止他一個人不怕冷。而后才反應過來,這姑娘眉眼和他的張先生長得一模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