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節
這一系列問題,把朱翊鈞問懵了,他對錢沒有概念,平時在奏疏中看到幾十萬兩、甚至幾百萬兩白銀,都不過是個數字。他甚至不知道,朝廷需要幾個省的賦稅才能攢夠這些銀子。 “我不知道?!敝祚粹x看著隆慶,反問道,“那父皇知道嗎?” “朕也不知道?!?/br> 朱翊鈞驚了:“父皇怎么能不知道呢?” 隆慶說道:“內閣知道不就行了,凡是交給他們,總能得到妥善處理?!?/br> “父皇沒有你皇爺爺的本事,天下大事都可以一人獨治,但父皇也有自己的為政之道?!?/br> 一直以來,隆慶對自己的能力都有清醒的認識,他知道他不如他爹聰明,也沒有他爹強勢,他對國家大事也沒有旺盛的好奇心。 但他知道,他有一個能人輩出的內閣,徐階走了,高拱回來了,再加上李春芳、陳以勤、張居正、趙貞吉,有這幾個人在,天底下還有什么事情是他們干不了的。 他無法掌控與玩弄這群人,只能選擇相信并且依靠他們,再借助司禮監的權力去牽制他們。 這就是他的為君之道。 “將來有一日,你做了皇帝,也要以自己的方式去治理國家?!?/br> “……” 從乾清宮回清寧宮,走在空曠的廣場上,朱翊鈞問馮保:“大伴,你怎么看?” 馮保說:“我覺得,皇上說得對?!?/br> 朱翊鈞頓了頓腳步,又繼續往前走。 “殿下,你欣賞并看重戚將軍的邊防策略,想要將他奏疏所說變為現實,這很好?!?/br> “但國家大事,尤其是這種需要幾百萬兩白銀,而且是每年幾百萬兩白銀的大事,一定要慎之又慎,考慮周全。畢竟,這花的是納稅人的錢?!?/br> 朱翊鈞點點頭:“我明白了?!?/br> 他雖然沒聽過什么叫納稅人,但他明白馮保的意思。國庫收入,朝廷開支,全都來自大明百姓的賦稅。 “相信內閣,相信張先生?!?/br> 此事經過內閣幾次商議,都沒能統一意見。有人贊成,有人反對,也有人沒表態。 朱翊鈞大致能猜得到,支持的必定是張居正,反對的應該是李春芳,難道剩下的都沒表態? 雖然朱翊鈞認可隆慶和馮保所說,國家大事不可草率,但他也是真心希望,戚繼光在《請兵破虜四事疏》中所說的“上策”能成為現實。 這天下課之后,他拉著張居正泵,把他送到了徽音門外,眼看就要走到文淵閣,張居正笑道:“殿下想問什么就問吧?!?/br> 朱翊鈞說:“戚將軍的那封奏疏,內閣商議來商議去,這事兒不會就不了了之了吧?!?/br> 張居正十分篤定的說道:“不會?!?/br> “為什么?” “因為我一定會促成此事?!?/br> “真的嗎?” 張居正挑眉,頗為自信一笑:“殿下不信我?” “信!”朱翊鈞想起上次開海的事情,也仰起頭明媚一笑,“我自是相信張先生的?!?/br> 張居正扶著他的肩膀,剛張了張嘴,卻被學生搶白道:“潛心讀書,我知道啦!” 張居正看著他,無奈搖頭,又忍不住笑起來。 戚繼光被暫時安排掌管神機營,京城禁衛軍三大營之一,專門負責掌管火器。 他來清寧宮說起此事,朱翊鈞倒是頗感興趣:“神機營我知道!上次我跟著父皇去南海子,扈從的軍隊就有神機營?!?/br> “不過他們拿的兵器我沒見過,很厲害嗎?” 戚繼光點頭:“很厲害?!?/br> “比刀劍更厲害?” “更厲害!” “有這么厲害嗎?”朱翊鈞有點懷疑,又十分好奇,“我想看看?!?/br> “這……”戚繼光猶豫道,“殿下是想去神機營看看嗎?” 朱翊鈞眼睛一下子亮了起來:“可以嗎?” 戚繼光搖搖頭:“這……恐怕不好吧?!?/br> “有什么不好,戚將軍,你就帶我去看看吧?!?/br> 戚繼光見他如此感興趣,又不好拂了他的意思:“不如這樣,下次我先帶一把鳥銃來給殿下看看?!?/br> 第124章 朱翊鈞從戚繼光手…… 朱翊鈞從戚繼光手中接過那把鳥銃的時候,馮保不由得緊張了一下,生怕有危險。 但仔細一看,這種鳥銃又叫火繩槍,麻繩并沒有點火,還算安全。 朱翊鈞拿著鳥銃翻來覆去的看:“這個……為什么叫鳥銃?” 戚繼光說道:“飛鳥之在林,十發有□□,皆可射落,因此得名?!?/br> 朱翊鈞把鳥銃拿在手里比劃了一下:“這么厲害嗎?” 戚繼光說:“非常厲害。臣在浙江抗倭時就有深刻體會,此乃殺敵最有效的武器?!?/br> 朱翊鈞的認知還停留在冷兵器,沒見識過火器的威力,不管他怎么說,很難直觀的感受到。 朱翊鈞又問:“這是誰發明的?” “洋人發明的?!?/br> 朱翊鈞問道:“歐洲人?” 明人很少這樣稱呼歐亞大陸另一頭那片區域,這是馮保在給朱翊鈞講抗倭故事的時候,順口說出來的,小家伙就記住了。 戚繼光沒覺得哪里不對,還點了點頭:“沒錯,正是從倭寇中那些佛郎機人手中繳獲的?!?/br> 朱翊鈞說:“我知道!我知道!”他伸手在頭頂比劃了一下,“身長七尺,高鼻深目,貓睛鷹嘴,面貌白晳,卷發赤須?!?/br> 戚繼光說:“這些佛郎機人和紅夷人兇殘、狡詐而好戰,他們在廣東甚至好食小兒?!?/br> “吃小孩兒?。。?!” 朱翊鈞驚呆了,第一次聽說有人愛好吃人,這些洋人也太野蠻了! 他轉頭去看馮保,后者一臉不置可否:“吃完還要標榜自己是文明人?!?/br> 朱翊鈞又問:“紅夷人是什么人?”他想了想,又道,“我知道了,是荷蘭人吧?!?/br> 在馮保給他講過的抗倭故事中,那些海上的歐洲人通常來自兩個國家,一個是被普遍稱作佛郎機的葡萄牙人,另個就是被重做紅夷的荷蘭人。 戚繼光笑道:“那些紅毛番的確自稱來自一個叫和蘭的地方?!?/br> 朱翊鈞問道:“比起佛郎機人,那些紅夷人才更厲害吧?!?/br> 戚繼光驚訝道:“殿下為什么這么說?” 朱翊鈞說:“有個荷蘭人說過:我們充滿著對統治海洋的熱望。因為海洋與國家的商業利益、實力和安全具有密切的關系?!?/br> 這是馮保在對他講到海權這個問題時曾引用過的一段話,沒想到他一直記到了現在。 很明顯,戚繼光是第一次聽到這句話,仔細一想,又很有道理,于是他問朱翊鈞:“這是哪個荷蘭人?”朱翊鈞不知道,只得去看馮保。這跑題都快跑出銀河系了,馮保只得把話題又拉回去:“殿下要不再看看手中的鳥銃?!?/br> “噢!” 朱翊鈞低頭,注意力又放在了那把鳥銃上。 馮保一抬頭,正好對上了戚繼光探尋的目光,他知道對方在好奇什么,只好解釋道:“我記得戚家軍在福建時,鎮守太監姓鄧。我與鄧公公是多年好友?!?/br> 明朝到現在武將的地位越來越低,朝廷不信任武將,便派文官去領兵,皇帝不信任文官,就派太監去監督,所以各地軍隊都有鎮守太監、守備太監的職位。 馮保此言的意思是:我和東南各地的鎮守太監都有交情,聽過一些洋人的事跡也不奇怪。 他是司禮監秉筆太監,頭頂上除了掌印太監就是皇上,戚繼光只是個剛剛外調回京的武將,馮大伴還耐心的給他一句解釋,已經很給面子了。 朱翊鈞觀察到麻繩一端有燃燒的痕跡,湊在鼻子下面聞了聞:“這個要點火嗎?” 戚繼光回道:“正是?!?/br> 朱翊鈞把鳥銃遞還給他:“戚將軍,你能演示給我看看嗎?” “這……” 朱翊鈞眨了眨眼:“不行嗎?” 戚繼光搖了搖頭:“倒不是不行,只是……” “只是什么?” “只是不知這清寧宮的麻雀打不打得?” 朱翊鈞大笑:“別人自是打不得,但戚將軍可以?!?/br> 幾人走向后面的花園,馮保讓周圍的太監和錦衣衛都散開,以免誤傷。 戚繼光向朱翊鈞演示使用鳥銃的步驟,一共有十道工序,相當復雜緩慢,朱翊鈞擔心等他忙完這一切,樹上的麻雀早已飛走了。 “砰!”的一聲巨響,火繩引燃火藥,遠處一只麻雀應聲從樹叢間落下來,摔在地上,一動不動。 “額……” 周圍發出驚呼,陸繹去撿麻雀,朱翊鈞回過頭看那支鳥銃,槍口處冒著白煙,空氣中彌漫著火藥的味道。 陸繹把麻雀拿過來,早已經死透了,甚至沒有掙扎一下。 朱翊鈞說:“我終于知道,為什么戚將軍說這是殺敵最有效的武器?!?/br> 馮保心道:“那是你們見得太少?!?/br> 戚繼光說道:“但鳥銃也有諸多不便,工序復雜,使用起來相當麻煩,在實戰中,戰士們需要組成陣列,第一排射擊完畢,即可退后,第二排繼續射擊。如此,便可向敵人撲下一張持續不斷的火網?!?/br> “不過,對于遠處的敵人,鳥銃的威力會大大降低?!?/br> 這很好理解,因為槍的精度有限,射程和威力都會受到極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