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節
陳炬笑道:“是翰林院送來的?!?/br> “給我!給我!”朱翊鈞開心的跳了起來,“這一定是張先生寫給我的?!?/br> 陳炬把信遞給他,他一邊拆信還一邊念叨:“上午上課的時候,張先生怎么也不告訴我?” 馮保隨口回道:“是要給點下一個驚喜吧?!?/br> 朱翊鈞拆信的時候,馮保一直在旁邊注意他的一舉一動。小家伙掠過前面兩頁的內容,直接跳到最后去看落款,正是“太岳”二字。 “真的是張先生給我寫的故事!” 馮保替他整理發冠:“殿下滿心滿眼都是張先生?!?/br> “也有別人?!?/br> 朱翊鈞又翻回信紙的第一頁,仍然是一幅畫,和上次那封信的畫只有細微的差距——房子外面立了一面鼓,有人正在敲鼓。 右上角也有四個字——諫鼓謗木。 “……” 馮保不接他的話,朱翊鈞便抬起頭來:“大伴,你怎么不問我呀?” 于是,馮保又只能配合的問道:“還有誰?” “還有皇爺爺、爹爹、娘親、哥哥、姑姑……” 馮??涞溃骸暗钕抡媸切㈨??!?/br> 說完,他轉身去干別的,卻被人一把拽住衣袍?;剡^頭來,就看到朱翊鈞沖他笑:“我還沒說完呢?!?/br> 馮保笑道:“殿下請講?!?/br> 朱翊鈞撲過去抱住他的腿:“我的心里和眼里還有大伴!” 猝不及防的,馮保的心又被他擊中了。這么會說話的小可愛,誰不喜歡? “多謝殿下厚愛?!?/br> 朱翊鈞開始看后面的故事,隨口應道:“不客氣?!?/br> “……” 他把那封信翻來覆去看了好幾遍,后面的故事,連同張居正寫的講解都背了下來。又把兩封信放在一起,對比著欣賞了一會兒,竟然發現了一些不同之處。 他又讓王安找來一個木匣,把兩封信裝進去。 接下來這段時日,每隔幾天,朱翊鈞就會收到張居正給他寫的信,都是一個一個小故事,再加上張先生的講解,每一篇,朱翊鈞都看得很認真。 這一日閑來無事,陳炬無意間提到了作畫,馮保便同他討論了兩句。 說著說著,兩個人各自又畫了幾筆,以作比較。 等朱翊鈞練完字,王安進來收拾桌子,正準備收走用過的廢紙時,小家伙忽然大喊:“等一下!” 王安手一頓:“殿下有什么吩咐?” 朱翊鈞抽出其中一張紙,上面寥寥幾筆,勾勒出一個人物。朱翊鈞看了又看,吩咐王安:“把裝信的木盒拿過來?!?/br> 他一連抽出好幾封信來作對比,發現有幾處人物角度和姿態差不多的,線條竟然一模一樣。 朱翊鈞拿著信紙就往外跑。有御用監的太監送東西過來,馮保正在一樣一樣清點。 “大伴!” 聽到朱翊鈞的聲音,馮保轉過頭來:“殿下怎么了?” 朱翊鈞亮出信紙:“這是你畫的?!?/br> 不是疑問句,而是陳述句。 馮保笑道:“殿下這才發現?!?/br> 這些日子,張居正隔三差五就送來一封信,故事一個接一個,朱翊鈞便把那本云里霧里的《列子》拋到了腦后,好久沒翻過了。這也正是張居正的用心良苦,嘉靖每日沉迷修道,他不想朱翊鈞再受這些思想的影響,便請馮保幫他作畫,他自己寫故事和講解,這樣就能更快一些,讓朱翊鈞看到那些賢明君主的故事。 十歲還是晚了一些,要想啟蒙未來的皇帝做一位明君,就要從小開始,從思想上影響他。 可他還是低估了一個四歲稚童的獨立思考能力,因為這些故事,也不是每個都喜歡。 比如那個孝德升聞,別的故事,朱翊鈞都會反復的看,只有這一篇,朱翊鈞看過一遍,就再也不看了。 時間轉眼來到四月,桃紅柳綠,落英繽紛的時節。 然而,春日的美好卻被一件事打破平靜。 因為薊遼總督楊選的錯誤判斷,導致蒙古兵再次逼近京師,全城戒嚴。 而后,敵軍大肆搶掠三河、順義一代十日之久,方才離去。 事后,嘉靖怒殺楊選,不解心頭之恨,欲要治罪兵部尚書楊博,徐階極力保全,嘉靖又念及他以往功績,這才饒了他。 朱翊鈞養在皇城之中,天子身側,那是整個京師最安全的地方。 他還太小,對于戰爭并沒有什么清晰的認知,但周圍太監臉上的惶恐,皇爺爺眼中的憤怒,他卻真切體會到了。 戰亂之后,天災接踵而至,端午汛淹了新安半個縣,在福建地區橫行的除了倭寇還有蝗蟲,京師郊外剛走了韃靼,又來了旱災。 嘉靖感受到了力不從心,徐階卻不容他多想,一樁一件,都替他計劃得明明白白,搶險救災,開倉放糧,賑濟災民,免除災情嚴重地區的賦稅。等眼下的困境解除,再新修河堤,治理蟲害。 自從嚴嵩倒臺之后,眼看國庫有了點余錢,這下又要花得一分不剩。 徐階一改往日的溫和,態度很是強硬,該花的銀子就得花。又是戰亂,又是天災,老百姓的日子過不下去,朝廷又不作為,那不是逼著他們造反? 不該花的,一兩銀子都別想亂花。什么修宮殿,修道觀,設齋醮,煉丹藥……想都不要想。首輔大人不批準,皇帝啥也干不了。 聽話的已經被趕走了,就剩這個不聽話的,但不聽話的他踏實干活兒,嘉靖也沒有辦法,只能把自己變成聽話的那個。 他玩弄了一輩子權數,老了才發現,先是嚴嵩,后有徐階,竟是他自己被兩個大臣拿捏住了。 這天晚上睡覺的時候,朱翊鈞努力做夢,想要再次夢到那位火德星君。 然而,一覺醒來,他把自己累得夠嗆,卻并沒有見到什么神仙。 不過,此日清晨,京城下了一場大雨,京郊的旱情倒是緩解不少。 韃靼會離開,天災也會過去,人們的生活還要繼續。 入夏的時候,裕王服送來一件道袍,說是裕王妃親手縫制,用的還是宮里賞賜的錦緞。 嘉靖看了喜歡,還當場試穿了一下,對兒媳婦的這份孝心,非常滿意。 這么多年,他那兒子就沒這個眼力勁兒。見到父皇,總是唯唯諾諾,連句吉祥話兒都不會說。 嘉靖問裕王妃要什么賞賜,國家才受了災,百姓生活水深火熱,王妃什么也不要,只求父皇恩裳,讓世子回王府小住幾日。 這也不是什么過分的要求,嘉靖高興,一揮手:“準了?!?/br> 臨走前,朱翊鈞還專程過來囑咐他的皇爺爺:“你不用來接我啦,我自己會回來的?!?/br> 嘉靖板著臉瞪他:“誰要去接你了,你不回來,朕倒是落個清靜?!?/br> 朱翊鈞說:“那好吧,我多玩幾天?!?/br> “早些回來,你不讀書了?” 朱翊鈞說:“我已經讀完了《論語》,張先生說我還小,要適當休息才好,這叫勞逸結合?!?/br> 嘉靖說了一句,他說了一堆,這小嘴是越來越能說會道了。 嘉靖盯著他看了片刻,揮手攆人:“趕緊走,煩死了?!?/br> 朱翊鈞偏不,非要跑過來,摟著他的脖子,在他臉上親一口,這才蹦蹦跳跳的離開。 嘉靖看著他的背影,不知不覺笑意漫上眼角。養這么個小東西在身旁,比服用什么金丹都要延年益壽。 第50章 朱翊鈞到了王府,…… 朱翊鈞到了王府,那就徹底沒有人管他了。他爹隔三差五還得跟著老師上課。 他在院子里跟一群太監捉迷藏,太監們請他藏起來,朱翊鈞卻自己趴在樹上蒙著眼,讓太監們藏好。 “藏好了嗎?” “……” 沒有人回答,朱翊鈞就當他們藏好了,自己在院子里看了一圈,也不找,徑直朝書房跑去。 小家伙一蹦一跳,走到書房外的長廊就放輕了腳步,一步一步往門口挪去。 書房的門外守著一兩名太監,見他走來,正要開口,朱翊鈞卻豎起手指,抵在唇邊,做了個“噓”的口型,那兩名太監便不敢再吭聲。 朱翊鈞趴在門口,小心翼翼探出半個腦袋往里張望。 里面,高拱正在給裕王進講,說的也都是那套——以史為鑒,從歷史經驗中學習為君之道。 今日講的是《尚書·虞書·舜典》:“玄德升聞,乃命以位?!?/br> 說舜的父親是個瞽目之人,在舜的母親去世之后,瞽叟又娶一個妻子,生了個兒子叫做象。 從此以后,這家里可熱鬧了,瞎眼的老爹不講道理,后媽惡毒不賢,弟弟又兇狠無狀。他們三個人時常商量著怎么弄死舜。 家人叫舜爬上高高的糧垛干活,偷偷在下面偷偷放火,想燒死他。舜用斗笠做翅膀,借助風力成功脫險。家人又叫他挖井,等他在井下忙碌只是,又在上面填坑,試圖將他活埋。幸好舜提前挖好了一條密道,這才幸免于難。 就這樣,舜也不敢抱怨,只盡自己的孝道。時間長了,瞽叟見他這般孝順,也漸漸開始相信和喜歡他,一家人變得和睦。 當時,帝堯正在找賢德之人做他的接班人,群臣都舉薦舜。帝堯得知舜善待父母兄弟,是個圣人,于是召舜去,把自己的兩個女兒都嫁與他為妻。舜要求他的兩位妻子和他一樣,在父母面前恪盡孝道,堯因此禪以帝位。 “自古圣賢,皆以孝行為本,然父母慈愛而子孝順,尚不為難?!?/br> “獨舜父母不慈,而終能感化,所以當時以為難能,而萬世稱為大孝也?!?/br> 朱翊鈞看到高拱轉過身來,趕緊縮了回去。 又聽高拱問裕王:“殿下有何見解?” 裕王聽完竟是微微嘆一口氣,他想到了自己之前的處境,娘死得早,爹又不疼,還有個弟弟虎視眈眈。跟舜比起來,不能說毫無關系,簡直大差不差。 他能怎么辦呢?他也只能謹小慎微,恪盡孝道,相信有一天總能感化自己的父皇。終于,他生了一個討父皇歡心的兒子,又熬走了不懷好意的弟弟,父皇現在對他也沒有那么冷淡了。 裕王也說不出什么新穎的觀點,無非是儒家思想,以孝治天下那一套。一個人對自己的父母都不孝順,又有什么資格成為掌權者,治理好整個國家? 聽到這里,朱翊鈞又忍不住探出頭來,有些得意的說道:“這個故事叫孝德升聞?!?/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