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節
“大伴!”朱翊鈞嘟嘴,“還沒講故事呢?” 馮保驚訝道:“講過了呀?!?/br> “哪里講過了?” “《與鐘大理書》” “……” 因為初十要回裕王府,過年這幾日,朱翊鈞每日都在正殿伴駕。 嘉靖不用處理國事,每日除了求仙問道就是讓小孫子陪著他。 他最喜歡聽朱翊鈞背書,背他教的《道德經》。 朱翊鈞現在已經四歲了,經過近一年的學習,識文斷字,也逐漸明白了一些道理。 嘉靖在教他背書的時候,也開始給他講解其中道理,尤其是為君之道。 “我恒有三寶,持而寶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br> “天下人皆言,道之大,不與世間尋常事務相同。正因如此,才不似世間尋常事物。若與世間尋常事務相同,那也就與尋常事物一樣渺小了?!?/br> 這虛無縹緲的,聽著有點繞。關鍵這并不是朱翊鈞問的那一句,而是前面那一句。 看他仍是一臉迷茫的樣子,嘉靖笑著拍了拍他的小臉:“至于后面這些,得你自己去體會?!?/br> 體會的不是這句話本身,而是為君之道。 很久之后,朱翊鈞明白了這句話的意思,也明白了皇爺爺的意思。 有的他做到了,有的被他拋在了腦后。 第46章 出發回裕王府的那…… 出發回裕王府的那天早上,朱翊鈞收到一封信。 這對他來說,絕對算是個新鮮玩意兒。 前幾日他才從那個關于“驚喜”的典故中聽說了什么叫“信”,今日果真收到一封。 這可把小家伙高興壞了,拿著信說:“這個就是驚喜!” 驚喜之后,他又陷入了疑惑,問馮保:“大伴,這封信是你寫給我的嗎?” “殿下,咱們每日抬頭不見低頭見,何必寫信呢?” 朱翊鈞歪頭:“那是誰寫給我的呢?” 馮保哄他:“我想,那一定是個與你許久不見,又十分思念你的人吧?!?/br> “思念我的人?” 他出一趟門,哪怕只是回裕王府,并且只有五日,帶的東西也足夠幾大箱子,就連平日加在牛乳里的蜂蜜都得從宮里帶。 馮保忙得很,說完就招呼人往馬車上搬東西。 路過的王安提醒朱翊鈞:“殿下拆開看看落款不就知道了?!?/br> 朱翊鈞問:“落款是什么?” quot;就是,署名。quot; “噢~” 拆信對朱翊鈞來說也是頭一遭,他翻來覆去看了半天,也不得要領,又不忍心撕壞了,也不知道怎么才能打開。 于是,他又去找陳炬:“萬化,你幫幫我?!?/br> 陳炬一把將他抱起來,放在馬車上:“殿下,咱們要出發了,路上再看罷?!?/br> 朱翊鈞坐在馬車里,那種驚喜、好奇和期待已經拉滿了。真是迫不及待想要知道,信是誰寫的,內容是什么。 “大伴,大伴!”朱翊鈞舉著他的信,“你快幫我打開呀!” 馮保掀開簾子,讓天光透進來:“哎喲!殿下你快瞧瞧,墻根兒底下蹲了只小狗?!?/br> “哪里哪里?”朱翊鈞擠個腦袋出來,“喵喵~” 馮保糾正他:“小狗的叫聲不是喵喵?!?/br> 朱翊鈞一雙大眼睛充滿了求知欲:“那是怎么叫的?” “汪汪~” 朱翊鈞抬手在他頭上摸了一把:“真乖?!?/br> “……” 熊孩子,該打! 但他是皇孫,皇帝都舍不得打,別人也不敢打,只得作罷。 自己一手養大的孩子,就算真讓他打,他也下不去手。 小團子,聰明、漂亮、可愛,嘴還特別甜,還特別會撒嬌,疼他還來不及,誰會忍心打他? 朱翊鈞撲進馮保懷里,哼哼唧唧的喊:“大伴~大伴~” “你快幫 我把它拆開呀~” 這聲音軟軟糯糯,聽得人心都化了。 “好好好,這就給你拆?!?/br> 馮保把他放在自己腿上,教他沿著封口處撕開信封。 “我來,我來!讓我看看?!?/br> 朱翊鈞自己拿過信封,從里面拿出疊好的信紙,小心翼翼的展開。 “哇!哇!”朱翊鈞一邊拆信,一邊感嘆,全身心投入到收信的幸福當中。 馮保自然知道這封信是誰送來的,但他并沒有告訴朱翊鈞,就是想讓他自己揭開最大的驚喜。 這封信一共有三頁,第一頁畫的是一幅畫。 畫的是在一個院子里,正中間坐著一個人,左右分別躬身站著數人,臺階之下還跪著一個人。 簡單的線條,輪廓清晰,質樸中帶著幾分童趣,又可愛,又傳神。 朱翊鈞時常出入萬壽宮的正殿,一眼就能看出這話的是什么:“中間這個是皇帝,這兩個是太監,這幾個是大臣,跪著的這個是犯了錯的大臣?!?/br> 他又轉過頭去問馮保:“大伴,你說我說得對不對?” 馮保摸摸他的腦袋:“大部分都對?!?/br> “那還有小部分不對咯?” “……” 馮保指著右上方,那里有題字,問道:“殿下,可識得這幾個字?” 朱翊鈞一字一頓的念道:“任賢圖治?!?/br> 他又問馮保:“是什么意思?” 馮保說不告訴他:“殿下繼續往下看就知道了?!?/br> 第二頁寫開篇,寫著這一樣一句話:“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br> 朱翊鈞又看向馮保,沒等他問,馮保就說道:“用歷史做鏡子,可以得知王朝興衰的原因?!?/br> “出自哪里?”小家伙讀書之后,凡是都要問個出處。 “貞觀十七年,魏征病故,唐太宗李世民十分哀痛,并說道: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魏征沒,朕亡一鏡矣!” “噢!”朱翊鈞恍然大悟,“原來是這樣呀~” 馮保詫異道:“你聽懂了?” 朱翊鈞點頭:“聽懂了呀?!?/br> 不等馮保問,他就解釋道:“一個人用銅做鏡子,可以知道自己衣帽是不是穿好了,用歷史做鏡子,可以知道王朝興衰的原因,用人做鏡子,可以知道自己的得失。魏征病故,唐太宗就少了一面可以知道自己得失的鏡子?!?/br> 馮保驚訝的看著他,原來這就是小時了了的神童。只 給他講了其中一句,他就能舉一反三,解釋了整句話的意思。 “接著往下看吧?!?/br> 下面是一個故事,和前文中的插圖有關的故事。朱翊鈞在故事中找到了題字“任賢圖治”的答案。 帝堯在位,任用賢臣,與圖治理。命羲氏、和氏兄弟四人,分別到四個方位,教授當地民眾按季節從事農作。 那時,天下賢才,都聚于朝廷之上,百官各舉其職。帝堯垂拱無為,而天下自治。蓋天下可以一人主之,不可以一人治之。 最后,還有一句:“又訪四岳,興舜登庸?!?/br> 故事看完了,雖然已經知道大概講了什么,但朱翊鈞還有許多不明白的地方。 他想問馮保,馮保卻說:“不如殿下把問題都記下來,到時候去問那個給你寄信的人?!?/br> “我想,他會很樂意為殿下解惑?!?/br> 說起寄信的人,朱翊鈞想起來,他還不知道這個人是誰呢。 于是趕緊翻到最后一頁,往下看最后的落款:“正月初九太岳書?!?/br> 朱翊鈞更疑惑了:“太岳是誰?” 馮保笑道:“你猜猜看?!?/br> 朱翊鈞搖頭:“我猜不到?!彼挚戳丝茨欠庑?,“但我覺得這個字好像在哪里見過?!?/br> 因為是寫給孩子看的,所以用的是端方的小楷,一筆一劃寫得都十分用心。 馮保鼓勵他:“再想想,哪里看過?!?/br> “有點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