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節
眼看小家伙要因為一縷頭發絲發脾氣,馮保趕緊幫他排憂解難,輕柔的把頭發捻起來,別在了他的耳后。 外面已經天光大亮,一縷朝陽透過雕花窗棱灑在殿內的地磚上,帶來一份久違的暖意。 院外,尚善監已經送來早膳,太監們正準備往殿內傳膳。 “小主子,小主子,”馮保輕拍他的肩膀,低聲喚他,“該起來了?!?/br> “嗯~~”小團子撒嬌般的哼哼兩聲,整個人緩緩下滑,縮進了被子里。 馮保隔著被子哄他:“起來吧?!?/br> “再睡一會兒吧?!?/br> “早膳已經備好了?!?/br> “……” “今日有乳窩卷、八寶粥、羊rou水晶餃……”馮保一邊報菜名,一邊觀察杯子里的動靜,“驢rou包子?!?/br> “誒?驢rou~”終于,被子里探出一張紅撲撲的小臉,“包子~” 就這樣,賴床的小家伙成功被哄了起來。 嘉靖帝特意騰出一個下午,帶著朱翊鈞來到太液池游完,賞一賞冬日美景。 看著小家伙在路上奔跑,在雪里打滾,站在冰上小心翼翼,走一步摔一跤的滑稽模樣……嘉靖帝有些悵然。 他是否也有過如此無憂無慮的同年時光? 或許有吧,那是在湖廣安陸州的興王府。 他是興王次子,有一位兄長,出生五日而殤。 他還有三位jiejie,無一活到成年。 因此,他的到來,讓興王和王妃欣喜不已。就和朱翊鈞這小家伙一樣,在他未記事的年紀,父王便親自教他背誦詩詞,他讀兩遍就能準確背誦。稍大一些,又在父王的指導下開蒙讀書。 總的來說,在父母的陪伴下,他的童年還是很幸福的。后來,父王薨逝,他成了興王。不久,他當了皇帝。為了給父王一個皇帝名號,他和大臣斗智斗勇,最終趕走了楊廷和、楊慎父子。 再后來,他的祖母、母親、唯一的meimei、器重的皇太子相繼離世…… 大抵,古往今來,帝王之路總是孤獨的。他們享受孤獨,醉心權力。求仙問道、長生不老都只是手段,長久的擁有權力,才是目的。 “皇爺爺~~” 雪團子從遠處“滾”過來,一把抱住嘉靖帝的腿,小臉在他的衣袍上蹭蹭,張著嘴,大口喘氣:“我累啦!” 嘉靖帝屈起食指,在他小鼻子上刮一下:“難得,你也有喊累的時候?!?/br> “累?!?/br> 嘉靖帝摸摸他的頭:“走罷,尚善監準備了點心,回玉熙宮?!?/br> 他走在前面,朱翊鈞搖搖晃晃跟在他旁邊。走出去沒兩步,小家伙忽然腿一軟,坐在了地上。 嘉靖帝停了下來,旁邊一大群太監也跟著停了下來?;噬险谙硎芩奶靷愔畼?,其他人都識趣的沒有上前。 帝王回頭看了小孫兒一眼,那坐在雪地里的小團子也在仰頭看著他。 一個想抱他,一個想被抱,但兩人都不說。 嘉靖帝問道:“自己能起來嗎?” “能起來?!?/br> 朱翊鈞翻了個身,因為穿得太厚,跟個球似的原地滾了一圈。 躺著起不來,小家伙只能趴著,雙手撐在地上,屁股撅得老高,慢慢伸直腿,這才艱難的站起來。 這憨態可掬的小模樣實在逗樂,嘉靖帝看了喜歡得不得了。 “行了?!彼话褜⑿O子抱起來,撣去他頭發和臉上的雪花,“想要皇爺爺抱,就直說?!?/br> 朱翊鈞靠在他的肩頭,乖巧得很。 嘉靖帝笑著拍拍他的屁股:“等你再長大一些,皇爺爺就抱不動你了?!?/br> 朱翊鈞摟緊了他的脖子:“抱得動?!?/br> “《禮記·曲禮》曰:君子抱孫不抱子。趁著朕現在還抱得動你,要多抱抱你?!?/br> “……” 好天氣可不只有這一天,接連好幾日,都是晴空萬里,艷陽高照的好日子。 從各地送往內閣的奏疏來看,其他地方的情況與京城差不多,雪基本都已經停了,氣溫也有所回升。 馬上就到了年關,老天爺至少讓百姓過個好年。 對于此時,最震驚的莫過于內閣次輔徐階。 幾天前,他才在玉熙宮聽了這祖孫倆的閑聊。原來“過兩天就下雪”不是什么扶乩術。小朋友隨口一說,過兩天,雪就真的停了,太陽也出來了。 難怪,兩年前幾個月不下雪,這孩子一出生就帶來了一場瑞雪。當時那個道士藍道行說他是仙童下凡,能為大明朝帶來祥瑞。 聽著不靠譜,但經得起時間的考驗。 在徐階看來,這些不過是巧合而已。 朱翊鈞只是個兩歲的孩子,他連什么是天災都還不明白,更不明白氣候賦予土地和百姓有著怎樣的重大意義。他說了那些話,只是單純想讓皇爺爺高興,又恰巧被他說中了。 這些巧合再加上道士為了迎合嘉靖帝的喜好,說的那些不負責任的話,賦予了一個孩子,本不該有的神性。假如有一天,他的預言不再準確,那皇上又該如何看待他? 徐閣老似乎cao心得有點多,因為他對這個孩子、這個王朝的未來,也有期待。 按照欽天監的推算,年后只要不再出現暴雪天氣和持續低溫情況,開春之后,冰封的運河就會逐漸融化,漕運也將恢復。 這幾天,上至皇帝,下到百姓,都因為難得的好天氣,心情大好,唯獨有一個人例外。 準確的說,是一家人。 那就是嚴嵩,嚴閣老家。 事情還要從三個月前說起,他因為老婆病重,推舉自己的小舅子任吏部尚書??杉尉傅劭吹綒W陽必進的名字,大發雷霆。 嚴嵩不死心,又上了一份密奏,言辭頗有威脅的意味。但嘉靖帝礙于情面,還是同意了他的請求。 這說明他在皇上跟前仍然有著不可撼動的地位,嚴閣老盛寵還在,那些自詡正義,上疏彈劾他的人,都不過是找死而已。 小舅子走馬上任,官拜吏部尚書。得知這個好消息,嚴夫人的病也好轉不少,好好調理,熬過這個冬天,就能轉危為安,嚴嵩也該放心了。 事實也的確如此,但嚴閣老的好心情只維持了一個月。 一個月后,不知為何,他寫給皇上的那封密奏,一夜之間,就在朝中傳開了! 百官得知此事大為震驚,知道你嚴嵩有皇上隆寵,仗勢欺人,從不把別人放在眼里。但沒想到,連皇上你都不放在眼里。 “爭強好勝都爭到皇上頭上去了?!?/br> “你是真不知道這天下是姓朱,還是姓嚴?!?/br> “王安石跟你一比,都不值一提?!?/br> “……” 嚴氏父子為非作歹,禍亂朝綱多年,朝中看不慣的大有人在。文臣都是很有氣節的,就算知道得罪嚴嵩的下場是什么,大不了就是一死,夏言不怕、沈煉不怕,楊繼盛也沒怕過,他們怕什么? 于是,彈劾嚴嵩的奏章一封接一封的往上呈送,有的被嚴氏父子壓了下來,無緣送到嘉靖帝的御案上。有的實在壓不住,被嘉靖帝看到了。 但他也就是看看而已,既沒有維護嚴嵩,也沒有給彈劾他的人一個交代。 于是,朝中反對的聲音越來越大,歐陽必進這個吏部尚書的工作也沒法正常展開。 終于,兩個月后,嚴嵩還能做到泰然自若,反正他不要臉。但要臉的歐陽必進扛不住了,每天被群臣戳脊梁骨的日子實在不好過,他主動向嘉靖帝上疏致仕。 嘉靖帝連做做樣子挽留一下也沒有,痛快批準,讓他擇日返鄉。 眼看還有半個月就該過年了,弟弟卻不能在京城呆著,一家老小還得冒著風雪趕回老家。嚴夫人本就病重,得知這個消息,氣急攻心,沒能熬到小皇孫寓言的那個艷陽天,撒手人寰。 這對于嚴嵩而言,無疑是個毀滅性的打擊。 他與夫人相濡以沫六十年,盡管夫人長得一般,臉上還有麻子,但無論他后來如何權傾朝野,也從未嫌棄過她,對她始終如一。只因在他年少落難之時,夫人也曾不離不棄。 情感上的打擊還是次要的,最關鍵,也最致命的危機來自于政治上。 作者有話要說 “與人主爭強,王介甫不足道也?!?/br> 徐階本來考上了狀元,就因為主考官表揚了一句,為了避嫌,就把他的狀元改成了探花。 第16章 按照明朝的守孝制…… 按照明朝的守孝制度,官員父母去世,需要回家守孝三年。 嚴嵩的老婆死了,那么他的兒子嚴世蕃就要回去給老娘守孝。 這對于嚴嵩來說,那可就麻煩了。 嚴嵩已經八十歲高齡,就算擁有豐富的政治斗爭經驗,腦子時?;旎煦玢?,需要他兒子給他出謀劃策。 更為重要的是,嚴世蕃是嚴嵩的槍手,只有他能寫出令嘉靖帝滿意的青詞。 所謂青詞,是一種寫給神仙看的文體,因用朱筆寫在青藤紙上而得名,主要用于祭祀、齋醮等儀式。唐代的白居易、李賀,宋代的歐陽修、蘇軾、王安石都寫過。 因為嘉靖帝的個人喜好,青詞在他這里有嚴格的審核標準,每一篇他都會仔細閱讀,并且做出御批。寫得好,升官入閣不過是皇上一句話。 嚴嵩偏偏不擅長寫青詞,但不要緊,他有個擅長寫青詞的兒子。所以,他呈給嘉靖帝的青詞多由嚴世蕃代寫。 不僅如此,嚴世蕃還有一項本事——善于解讀嘉靖帝的暗語。 嘉靖帝為了不讓大臣摸透他的心思,喜歡半夜給大臣傳紙條,內容晦澀難懂,歧義頗多。別人都破解不了,唯有嚴世蕃和徐階可以。 嚴嵩現在老眼昏花,看奏章都得反應好一會兒,更別提嘉靖帝的小紙條。 于是,他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讓嚴世蕃的兒子回鄉守孝,嚴世蕃留在京城,但不入宮,在家幫他處理政務。 這看起來,似乎是個還不錯的主意。 臨近過年這幾天,京城的天氣很好,只下過一場小雪,還是在夜里。第二日天亮,和暖的太陽照常從東方升起,就連干裂的寒風也小了不少。 從臘月二十四祭灶開始,宮中就開始準備過年了。太監們在各處宮殿忙碌著,屋檐走廊成排的掛上宮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