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2章
當年她確實多次說過思想的重要性,被后人總結為“雙手觸碰不到、雙腳踩踏不到、雙眼凝望不到的遠方,思想亦可到達?!?/br> 由此開始了對精神力的研究,但都不得其門而入,只有理論知識。 這理論知識也主要來自于天師道,屬于玄學范疇。 直到兩大醫學院解開人類第一重基因鎖,才不但增加了壽命,還實現了精神力的外放。 人類欣喜若狂,對精神力的研究越發狂熱,甚至還宣稱精神力才是第一生產力。 這倒也沒錯。 華夏文明后來能踏入星空,殲敵無數,就是因為開發了精神力。 高深一點的設備、武器,都需要精神力來cao控。 但錯就錯在有些科學家太過冒險激進,在一知半解的領域走得太快,導致出現了一大批失智實驗者。 為了挽回這個錯誤,又全心研究醍醐灌頂技術。 簡單來說,就是將一些生活常識、世界科普通過特定的儀器,灌輸到失智患者腦中。 像是打了個補丁。 成功的那一天,研發者喜不自勝。 試想,如果能將所有知識直接灌輸到人類的腦海里,得節省多少時間?得減輕多少教育費用?得讓多少學渣學酥免除學習的痛苦? 簡直造福人類。 繼續研究了十多年,研發者感覺自己完全是白日做夢,宣布放棄。 因為,醍醐灌頂只能灌輸表面的、簡潔的東西,灌輸不了復雜的、深層次的。 舉個例子,能灌輸“植物需要陽光”,卻不能灌輸“植物為什么需要陽光?” 想要掌握略深一點的知識,還是只能通過學習。 政府還立法,這項技術嚴禁十八歲以下人員、非失智患者使用。 張禎今年十九,去年達到標準,使用了一次。 當時沒有效果。 這回醒來后,言談舉止像正常人,家人便以為是延遲生效。 就連她爺爺張建新,冷靜下來也覺得招魂什么的太過虛幻,還是科學更讓人信服。 唯一堅信的只有大師張偉,但沒人聽他的。 張家奉上厚禮,恭送他離開。 番外三 現代篇(4) 隨后,張家又順理成章地測了張禎的精神力,發現她激不起測量儀器的反應。 這種人雖不多,但也有,被稱為荒漠者。 使用不了高深的儀器或設備,也駕馭不了機甲。 張凝正是想到這一點,才趕緊安慰meimei。 心里很后悔提起這個話題。 精神力可以修煉,這話不假。 但更多是精細度的控制,很難跨越等級。 換言之,測出來是一等,可能終生都是一等,很難突破到二等。 荒漠者更是難以從無到有。 張禎看出她所想,笑道,“二姐放心,我能恢復神智,已經很滿足了?!?/br> 能力越大,責任也越大。 上輩子她足足cao勞了三十年,這輩子躺平也不錯。 張凝一笑,也不再多說精神力。 今天她來找meimei,并非純閑聊,有正事兒。 第一軍團遠征窮奇星系,為華夏帝國開拓了一條全新的航線,此番勝利歸來,內閣、軍府為諸將舉辦慶功宴,張家也在邀請之列。 這也是meimei首次正式出現在社交場合,全家人都很重視。 爺爺特意撥款,為meimei定制禮服、配飾。 她的任務,是幫助meimei挑選出最合適的款式,務必讓meimei光鮮亮麗的出現,驚艷世人。 兩人挑了一下午,最終選定一套冰絲雪綢的晚禮服為主款,另有蜀錦、蘇繡各一套備用。 到了日子,張禎與家人一起去萬物廣廈。 慶功宴在五十層的露臺上舉辦。 這露臺很大,據說能容納上萬人,周圍有隱形防護罩,不用擔心風霜雪雨。 張家是張五郎的后裔,也算名流,認識的人很多。 見他們一家到來,紛紛上前打招呼。 也都知道張家的失智女康復了,看向她的目光好奇而不失禮貌。 張禎含笑回望,并不怯場。 宴席上什么打扮都有,東西交雜,風格各異。 例如她爺爺,身上穿的是改良款漢服,腳上卻是一雙十分拉風的大頭皮靴,頭發還挑染了一抹銀灰色。 還有些金發碧銀的西方人,高冠博帶,大袖飄飄,一出口是流利的漢語,熟練掌握典故、成語。 對了,漢語是唯一的官方用語。 英語、法語、德語、俄語等語言雖然也發展出來了,卻和粵語、吳語、閩語等一樣,屬于方言。 宴席就是宴席。 形式可能變了,內核沒有變,無非就是吃吃喝喝談談事。 張禎能應對這種場合,還游刃有余,但觸目所及,都不是當初那些老朋友。 她的身邊,也沒有了呂奉先。 心里忽然涌上難以言喻的傷感,借故去露臺邊緣透了會兒氣。 等她回來,內閣高官、軍府將領們的致辭已經完畢,有人在舞池中跳舞,有人聚在一旁談笑。 張禎找到二姐張凝,安靜地坐在一旁,聽她和朋友們說話。 張凝是個好jiejie,不時引著她說兩句,想將她拉入朋友圈。 但她始終興致缺缺。 沒過多久,忽見張凝的一個朋友看向東北角,語氣復雜地道,“他還說不愛這種場合,今天也來了?!?/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