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9章
另外那百分之五,是平民機緣巧合,得到了讀書的機會。 也就是說,朝廷若想正常運行,離不開世族。 江東世族有恃無恐,行此悖逆之事,最本質的原因,便是篤定了朝廷不敢跟天下世族翻臉。 所以普及教育,勢在必行! 科舉制,也必將取代察舉制! 她原以為這些事情可以慢慢進行,但現在看來,必須快一點了。 費用方面不用擔心。 張禎看向那堆賬本,一半投入白玉京項目,一半投入教育項目。 這是悖逆世族對大漢最后的貢獻。 出發前一日,豫章太守朱皓忽然來到廬江,求見張禎。 帶著兩百親衛,以及三百民夫。 民夫的作用是搬運人頭。 一輛輛獨輪車上,人頭裝得滿滿當當。 張禎只看了一眼,便移開目光,“朱太守,你這是何意?” 廬江緊鄰豫章,因而她為陸康發喪后,就派了人去豫章探問朱皓的處境。 朱家是會稽寒族,雖有朱儁在朝為太尉,也被世族排擠。 況且,正因朱儁、朱皓仕途極好,他家絕不會參與謀害呂奉先。 世族也不會昏了頭找上朱家。 因有陸康這個先例,她有些擔心朱皓也被害了。 幸好他還活著。 但張禎也想不到,他會直接跑來廬江,還帶著這么多人頭。 朱皓施禮請罪,“未得宸王千歲傳喚,擅自前來,請王上治罪!” 他女兒雖嫁給了張禎的大堂兄,兩家是姻親,可兩人只見過一次面,并不熟。 也不敢直呼張禎名字。 張禎:“你未動兵馬,只帶了親衛、民夫,恕你無罪?!?/br> 頓了頓,道,“這些人頭,是豫章世族的?” 朱皓沉聲道,“正是!王上容稟,并非微臣濫殺無辜,是他們自己找死!” 朝廷將要踏平江東的消息傳到豫章,某些世族就慌了。 匆忙找到他,以錢財、美色等引誘,想說動他對抗朝廷。 他當然不可能同意,嚴詞拒絕,并讓他們等待朝廷的處置。 原以為眾世族就此消停,誰知他們竟還想武力挾持,威逼他加入世族的陣營。 他也不是什么好脾氣的人,干脆全殺了。 反正朝廷本來就有此意。 說完再一次施禮,“微臣越俎代庖,特來請罪!” 張禎讓他起來,“朱太守何罪之有?此為鎮壓叛亂的功勞!” 聽得此言,朱皓松了口氣,“多謝王上!” 雖然他也覺得張禎不會怪罪自己,還是有些忐忑,此時得到她明確的答復,方才放心。 又道,“王上,微臣是會稽人氏,熟識會稽山川地理,愿為王上蕩清會稽逆賊!” 這是他來找張禎的第二個目的。 于公,他想為大將軍報仇,為朝廷效力。 于私,會稽是他故鄉,族人眾多,由他率兵前去,好過別的將領。 會稽有哪些世族,他也清楚得很。 朱皓提到會稽,張禎不由想起會稽太守,王朗。 對,就是演義里那個被諸葛亮罵死的王朗。 真實歷史中,他們從沒見過面,把王朗打得狼狽逃亡的是孫策。 孫策江東小霸王之名,當之無愧。 王朗當太守也算稱職,受到當地百姓的敬重,以治獄聞名,善于審理案件,但熱衷于寬恕,判案大多從輕。 他也不是剛烈那一掛,不至于被世族殺害。 需要擔心的是他意志夠不夠堅定,會不會被世族說動。 張禎思索片刻,對朱皓說道,“王太守失于寬仁,朱太守去了,當從嚴從重!” 這就是答應的意思。 朱皓鄭重道,“微臣明白!” 心里很感激張禎的信任。 別的地方官都不許動,就他能動,說明什么? 說明張禎把他當自己人。 同時深恨會稽世族,好好的日子不過,非要摻和這等掉腦袋的事。 那么,真掉了腦袋,也怪不得別人。 張禎又交待道,“若是王太守失節,不必容情!” 朱皓:“諾!” 張禎信他的忠心,但不太信他的實力,讓高順給他調了七千兵,由副將高齊、高沐率領,與他一道奔赴會稽。 令他們蕩清會稽之后,順路去廬陵。 豫章、會稽、廬陵這三地,呈品字形挨在一起。 她和高順原先的計劃,是先拿下吳郡,再去料理這三處,如今有朱皓請命,也使得。 等朱皓、高齊、高沐率軍離開,她與高順也帶著剩下的兩萬兵馬,開往丹陽。 陸遜、陸績都隨行。 她本想讓陸績留在廬江等候,他卻執意要跟去。 說是要去看陸托被殺頭。 第450章 她不能犯一點錯誤,她該白玉無瑕,完美無缺 張禎斬殺廬江上千世族的消息,以飛一般的速度迅速傳開。 還有豫章郡,雖然反殺世族的是朱皓,可世人皆知朱家與張禎關系匪淺,朱皓有此舉,肯定也是她的授意。 各地觀望的世族,心里都有點涼。 此前她的態度已經很堅決了,但因著她這些年的寬仁善良,不信她真能大肆殺戮。 總覺得她只會小懲大誡,斬幾個為首者,其余的訓斥一番便放回去,或者獻出家財贖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