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2章
第444章 從不從逆,是他們的事。赦不赦免,是我的事 晚膳后,張禎召來劉備和蔣琬,徐徐道,“江東如何了?” 特意留宿襄陽知州府,就是想匯總消息。 劉備早知她有此一問,自有準備,回道,“吳郡是首惡之地,世族盤踞,反抗之意最為堅固。丹陽郡、會稽郡、廬江郡次之。豫章郡、廬陵郡卻無意相隨。放出風聲,說是只要朝廷下詔赦免,便不會從逆?!?/br> 吳郡、丹陽、會稽、廬江、豫章、廬陵六郡,便是通常所指的江東地區,也稱江左,位于長江東面。 也是歷史上孫權的基本盤。 但這一世,天下還沒來得及大亂,就被張禎縫補起來了,史上格局未形成,孫家所控,只在吳郡一地。 丹陽、會稽、廬江也想反抗,只能說明這三郡的大族有所牽涉。 豫章、廬陵兩郡的大族,可能牽涉得比較少。 但赦免是不可能赦免的,除非他們清清白白,經受住了審查。 張禎淡淡道,“從不從逆,是他們的事。赦不赦免,是我的事?!?/br> 劉備:“那你會赦免么?” 張禎搖頭,“當然不會?!?/br> 劉備也不勸。 他在荊州這幾年,也深切地感受到了世族的可怕。 打個比方,他想做一件事,如果荊州世族也想做,那么這事兒就會很順利,如果荊州世族不想做,他可能就做不成。 哪怕勉強做成,也要耗費很大的財力物力和人力。 要知道,他是劉氏宗親,皇帝親口承認的皇叔,手下有兵有將,還得到攝政王的全力支持,都還有舉步難艱之感。 別的官員,只會比他更難。 世族必須得整治了。 又沉吟道,“孫權許是被脅迫的?!?/br> 他不是想為孫權說話,只不過,他有時候都會被荊州世族左右,孫權還是個半大孩子,又怎么玩得過老謀深算的江東世族。 孫權也沒有任何理由,謀害呂奉先。 張禎:“也許罷,但那不重要?!?/br> 重要的是呂奉先會去吳縣,是因為孫權邀約。 他是這一事件的源頭,罪無可赦。 劉備遲疑道,“非殺不可?” 孫權死便死了,只怕孫策和周瑜對神悅生出芥蒂。 這兩人非同一般,若因孫權與神悅離心,有點可惜。 張禎聲音平淡,“那倒不是。只要大將軍平安無事,他就能活?!?/br> 劉備:...... 這么多天了,呂奉先就算是鋼鐵之軀,也會陷入江底淤泥中。 看來,神悅是鐵了心要殺孫權。 張禎喝口茶,又問,“江東百姓如何?” 她再是滿心仇恨,也知道平民百姓是無辜的,不至于遷怒。 踏平江東,刀鋒也不會指向平民。 劉備嘆道,“大批逃亡荊州、青州、徐州、兗州,逃不了的,可能已被世族裹挾?!?/br> 每一次交戰,最先受罪的都是百姓。 不打又不行。 打仗會死人,但這件事情上,如果不打,死的只會更多。 只是死得隱蔽,死得無聲無息。 張禎:“好生安置?!?/br> 古代百姓真的很苦,興也苦,亡也苦。 世家惹出來的禍事,最終也要百姓背鍋。 劉備點頭,“我省得?!?/br> 蔣琬也道,“無須王上憂心?!?/br> 他與劉備都有安置流民的經驗,逃到荊州這些,都有屋住有飯吃。 張禎又叫了楊修進來,讓他替自己行文青州、徐州、兗州三地的官府,安置好避難的江東百姓。 被裹挾的那些,若是陣前投降,也不必追責。 只怕他們擔憂家中親人,不敢降。 若真如此,她也只能速戰速決,減少傷亡。 這不是她的錯,錯的是江東世族,她不會苛責自己。 她只是在長痛與短痛之間,明智地選擇了短痛。 過段日子,她會還他們一個清朗干凈的江東。 “皇叔,馬超、何裕如何,可曾聽聞?” 何裕率三千輕騎,早大軍五日出發。 馬超也在出關中時率前軍先行,軍報傳送不及時,她不知道他們到哪兒了。 荊州離得近,劉備或許知道。 劉備也確實有些消息,“何裕已到廬江,聽聞正與廬江守將顧颯交手。顧颯仗著城池之堅,阻住了何裕的去路?!?/br> 二弟三弟都想出兵相助,但他不許。 因為,朝廷有命,各地不得擅動兵馬。 他身為皇叔,又是神悅信重的人,更要以身作則。 況且,有朝廷做盾,江東世族的敗亡早已注定,不必急于一時。 可以說,從神悅決定出兵那一刻開始,江東世族已走上死路。 真正要緊的,是朝廷威儀不容侵犯。 張禎:“顧?也是世族?” 東漢將領多如牛毛,她認識的,都是其中的佼佼者。 軍職略低,或性情普通的,壓根走不到她面前,就連名字,都傳不到她耳朵里。 但她隱約記得,江東世族眾多,以顧、陸、朱、張為首。 而廬江太守陸康,就出自吳郡吳縣。 此人素有令命,政績斐然,歷史上被袁術派孫策打敗,城陷病逝。 這一世孫策沒跟袁術混多久,兩人沒有發生沖突,陸康便一直活著,現在大概是七十三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