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6章
吃完忽然抬頭,用一種奇怪的目光看著張禎,表情竟然有些夢幻。 張禎被看得心里毛毛的。 老爺爺,請問你在想啥呢? 張義聲音很輕,像是怕驚擾了什么,“神悅,你老實告訴我,你到底是不是神農弟子?” 張禎:“......不是,教我培育稻種的老師不是神農,是一位姓袁的大賢士?!?/br> 看不出來,這老爺爺的想象力還挺豐富。 今時不同往日。 曾經,她為了取信于人,拼命神化自己,現在不一樣了,目的基本達到,要做的是洗清身上的神話色彩,回歸凡人,否則會被反噬。 所以“神農弟子”這個稱號,只能忍痛放棄。 張義:“真不是?” 張禎肯定地道,“真不是!” 張義有些失望,他還以為,上天看不過去大漢百姓受苦受難,特意派神農弟子下凡救世。 也是,人人都說神仙好,可又有誰真正見過神仙? 能救世的凡人,也和神仙相差無幾。 “神悅,總有一日,天下百姓都能吃飽,對罷?” 張禎輕笑,“對!也許到那時,大家還嫌吃得太多太好,導致身體肥胖,有意減肥呢?!?/br> 張義大笑,“借你吉言!” 心里雖然不信,也覺得這是好兆頭。 第417章 九龍拱衛,飛鳳朝拜,正該建造大漢都城 這一茬糧食入倉,農戶也沒閑著,休息一兩日,就開始翻地種豆。 種豆能肥地,這是課農司屬吏告訴大家的,一些老農也知道。 而且,朝廷只收一茬田賦,大豆收成多少都歸自己家。 所以雖然從早忙到晚,累得不行,心里卻很充實。 張禎也想去田間觀看種豆的情景,但沒空。 因為,白玉京尋址小分隊回來了! 耗時數月,跋山涉水,初步選了六個地方,全都繪制了周邊輿圖,帶回來給張禎決定。 他們自己內部也是爭執不下,各有各的想法。 “王上請看,此地前有照,后有靠,風水最佳!” “非也非也,宸王千歲,此地沃野千里,適宜筑城!” 李嚴和張松互不相讓,都想讓張禎采納自己的意見。 法正贊同張松,“王上,這一處確實最好,某詢問過周遭百姓,此處從無地動,也無大旱或山洪?!?/br> 袁尚支持的是李嚴,“王上,這兒最為平整,還有終年不干的湖泊,不缺水源?!?/br> 他堂弟袁曜也支持李嚴,“王上看到了么?此處有兩座大山,如屏障一般,正好設關護城?!?/br> 劉琮卻是自成一家,擠上前,指著一張輿圖激動地道,“神悅meimei,那兩處都不妥,愚兄請了相士,說此地九龍拱衛,飛鳳朝拜,正該建造大漢都城!” 雖然他是宗室子,又管張禎叫meimei,但小分隊里其他人并不怵他。 誰不知道他爹是劉表,誰不知道劉表曾經割據一方,對抗朝廷,坑害張禎。 能留他父子小命,容他父子出來蹦跶,那是朝廷大度,張禎仁厚。 他們這些沒有污點的忠臣良才,在他面前腰板硬著呢。 袁尚、袁曜雖有污點,也不會覺得矮他一頭,只氣他仗著宗室的身份,在自己面前擺譜。 ——大家都落魄,誰還不知道誰??! 李嚴當即道,“劉侍中,你請的那相士并無名氣,安知不是隨意胡說?!?/br> 劉琮:“此言差矣!正方兄,你沒聽過那位道長的名聲,只能說明你孤陋寡聞!” 袁尚:“我們也沒聽過!” 劉琮斜睨他,“你們也孤陋寡聞!” 法正、張松等人也懟他。 向來肅穆的大將軍府中堂,一時吵鬧得如同菜市場。 張禎聽得頭大,抬手示意他們全部閉嘴。 等眾人安靜下來,看向一直沒說話的秦書、單冬、胡維三人,“諸位師兄,你們傾向于何處?” 墨家已入世,她墨家傳人的身份也不再是秘密,能光明正大地稱呼同門。 選址這種事情,她覺得還是墨家同門比較專業。 白玉京定在河南,已經是考慮了政治、軍事、經濟、文化等各方面因素,具體選址,更多要考慮地質因素。 李嚴、張松、法正等人陳述的理由,她聽得進去。 劉琮說的那是什么鬼?僅憑相士之言就定一國之都,沒這么兒戲。 三名墨家傳人互視一眼,由秦書代為發言,指向劉琮手中的輿圖,道,“我等以為,此處最佳?!?/br> 張禎:...... 感覺有被打臉,剛在心里說劉琮兒戲,她認為專業的墨家同門就支持他。 劉琮大喜,這三個悶葫蘆,路上也沒什么表示,他還以為自己得孤軍奮戰。 “哈哈,三位仁兄......” 張禎打斷他,“理由呢?” 她不相信墨家也會迷信相士。 依然是秦書作答,聲音很沉穩,“王上,正平兄所言前有照,后有靠,確實是選址的要點。劉侍中選中的那一處,背靠嵩山,北依黃河,山水皆宜,地質牢固,適合修建城池。離洛陽、開封也近,能與那兩城形成犄角之勢?!?/br> 張禎聽他這描述,似乎有點像鄭州的位置。 但也不是很肯定,她還沒那么厲害,不能記住每個省的地圖。 李嚴反駁,“秦兄,我選的那一處,也地質牢固,周邊也有城池,能守望相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