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0章
這種吃法,還是從皇姐那兒傳出來的,很適合冬日。 又特意對張禎說,“我讓暖房多備些新鮮的菜蔬?!?/br> 呂布暗道新鮮菜蔬有什么稀奇?我家也有暖房,蕓菜、白菘、胡瓜之類,神悅都吃得不愛吃了! 張禎笑道:“多謝陛下?!?/br> 閑話幾句,直入主題,“陛下可還記得,此前我說過,要為陛下建造宏偉壯麗的新都城?” 劉協放下酒杯,怔怔道,“記得?!?/br> 皇姐跟他說的每一句話,他都記在心上,何況是這么大的事兒! “你還說,那將是天底下最好最美的都城!” 張禎頜首,“沒錯!” 劉協怔愣過后,喜出望外。 激動得撞翻了面前的酒壺,一手撐在食案上,結結巴巴地道,“要要,要建了么?建在哪兒?何時遷都?” 他不厭惡長安,可這未央宮里里外外,仿佛還籠罩著董卓的陰影。 這座古老的宮殿中,藏著他最深的恐懼和羞辱。 當年是怎么遷來的,他也記憶猶新。 有時候他午夜夢回,似乎還能聽到董卓囂張的聲音。 沒有其它選擇的時候,他也能將就。 但若有其它選擇,這宮殿,這長安,他是一日也呆不下去! 第390章 白玉京 張禎理解劉協的心情,安慰道,“陛下莫急,快了。具體事宜,咱們與公卿朝臣再議?!?/br> 劉協根本冷靜不下來,自顧自道,“洛陽?不不不,皇姐說要舍舊建新,要有新氣象!要在四方之中!在哪兒呢?在哪兒呢?” 可恨他上不通天文,下不通地理,不知何處才是四方之中。 張禎:“陛下!” 劉協坐不住了,起身轉圈,“太傅和司徒定然知道,來人,快傳蔡太傅、王司徒!” 張禎:“伯和!” 揮揮手,讓聽令的中常侍退下。 嘆道,“伯和,此事急不得,今日我來,只是先告知你一聲?!?/br> 呂布仿如找著同道,替小皇帝說話,“陛下久欲遷都,著急也在情理之中,神悅多體諒?!?/br> 也體諒體諒他呂奉先。 他等遷都,等得花兒都謝了。 劉協:“對,急不得,急不得,此事重大......皇姐,是不是沒錢?” 說到“錢”字時,臉上的絕望,看得呂布都不忍。 跌坐回軟榻里,滿臉頹然。 他愿意獻出宮中所有資財,可就算全部獻出去,也不夠建造新都。 國庫也不能動。 得留著做軍費、賑災、俸祿之用。 ......猴年馬月,新都城才能建造完工,他這輩子還等得到么? 張禎:“有!” 自怨自艾中的劉協以為自己聽錯了,“......有?!” 張禎微笑,“有!” 如果沒有,她提這事兒干啥。 詳細地告知劉協鹽務之議,也說了具體負責人是賈詡和諸葛亮。 劉協可不在乎負責的是誰,他認真聽完、認真思考后,只有一個問題。 “皇姐,鹽稅為何只收如今的五成?都已經免了過路關稅,又授以制鹽秘法,鹽稅便是足額收取,鹽商也有大利!” 少收五成,那得少好多錢! 感覺新都城的城墻被鹽商挖了。 張禎:......你們大漢君臣,還真是從君到臣一脈相承的黑。 “因為,改革鹽政的初衷不是掙錢,是讓天下庶民吃得起鹽!” 海水曬鹽這種技藝,在明朝就發明出來了,所制鹽量足夠全國食用,甚至過剩,但之后的很多年,鹽價還是很貴。 尤其清朝乾隆初年,鹽價每斤達到五十二文,能買兩斤多的豬rou。 所以普通人家并不能按需食鹽,能用少許調味,已經很滿足,“百姓淡食”這種說法,就是因此而來。 為何如此? 主要原因,就在于朝廷重鹽稅,為了鹽課收入,縱容鹽價高漲。 如果她想不出別的財路,大概也會效仿明清,但她能想出。 最妙的是,這個時代的能人太多,她只要提供想法,他們就能做得比她預計中還好。 那就護著食鹽暢通無阻地走上百姓飯桌吧。 讓百姓有足夠的糧食,她一時做不到。 讓百姓有足夠的食鹽,完全可以。 畢竟這是種可以大量獲取的自然資源。 而有了鹽,很多原先不好吃的食物,也會變得好吃。 比如魚,鹽不夠真是吃不了,吃了都得吐。 因而住在河邊、江邊、湖邊的貧苦人,寧愿餓著都不吃魚。 劉協表情有些疑惑,怔怔道,“吃鹽,很重要么?” 如果皇姐說的是糧食,他能理解。 可這只是鹽而已,不能飽腹,只能調味。 張禎無語。 小皇帝這句話,跟晉惠帝的“何不食rou糜”有異曲同工之妙。 幸好這不是正式的陛見,沒有史官在場,否則劉協將成千古笑料。 呂布肯定地道,“很重要!以軍中為例,若是士卒食鹽管夠,戰力至少增加三成!” 小皇帝真蠢,鹽若不重要,還每個人都要吃?還能收鹽稅? 頓了頓又道,“陛下若是不信,大可自己試一試?!?/br> 劉協:“......怎么試?” 呂布:“簡單,三日不食鹽?!?/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