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7章
馬超當機立斷,“那咱們就去并州!” 韓遂,他一定要親手斬殺! 否則難以洗刷自家的嫌疑。 到了金城他才知道,韓遂曾邀約他爹一起反叛,他爹拒絕了,還勸韓遂安分守己。 韓遂懷恨在心,派人送信給他爹,又故意讓皇甫六郎截住。 信中煞有介事,約定他爹為內應,于某月某日打開城門,里應外合,拿下金城。 皇甫六郎不辨真假,軟禁了他爹。 直到打散叛軍,才在陳宮的主持下重新審理,所有證人、證據都表明他爹是清白的,是被韓遂誣陷,他也提著腦袋擔保。 所以呂奉先下令放人。 但人是放了,非議卻還有。 他也能理解。 因為,有兩件事情根本說不清。 其一,他爹以為韓遂聽從了自己的勸告,顧念著結義之情,沒有立刻向朝廷告發。 其二,他爹曾與韓遂結義,這是事實。 要想重獲信任,就必須獻上韓遂的人頭。 至于兩家昔日的情份,早在韓遂陷害他爹時蕩然無存。 次日啟程,換了個方向。 甘寧壓根不知道,苦哈哈地跟著,只敢在心里抱怨。 如此走了兩天,第三天中午,斥候忽然發現了大軍行過的蹤跡。 甘寧都快喜極而泣了,大聲稱贊馬超,“馬將軍用兵如神,神機妙算!” 馬超不理他,與龐德對視一眼,心里都有些詫異。 韓遂若是去并州,不會繞這么大一個圈子。 前方究竟是誰? 下令斥候又探。 晚上斥候回報,是李傕、郭汜,聚攏了萬余叛軍。 馬超、龐德都是大喜,是這兩人也好??! 此次叛亂,韓遂沒說動結義兄弟,卻說動了李傕、郭汜。 這兩人打仗不行,逃跑卻是行家,叛軍剛露敗象,他們就逃了,甚至還在韓遂之前。 沒想到誤打誤撞的遇上。 這叫什么? 天送的大功勞! 第359章 馬超還可說聲將門虎子,這五顏六色的是什么玩意兒 大漠風光,一如既往的遼闊壯美。 李傕卻無心欣賞。 要問他現在什么感覺,就兩個字,后悔。 如果非要再加兩個字的話,那就是十分后悔。 朝廷明明已經赦免了董卓部曲,也不清算他們這些舊將,他前年還有援救關中的功勞,穩扎穩打,就能步步晉升。 為何非要起兵? 真是羊油吃多蒙了心,糊涂透頂! 郭汜也后悔,但事到如今,后悔無用,而且他也不想承認自己做了錯誤的決定。 該死的呂奉先,怎么就來得那般快! 但凡他晚幾日,他們都不會這等狼狽。 打起精神安慰李傕,“只要逃到漠北,便安全了?!?/br> 李傕悶悶地應了聲。 如果他不反,這會兒定然在家安安穩穩地喝茶,又何需逃亡? 郭汜覷他臉色不好,嘆道,“稚然兄,落子無悔?!?/br> 雖然是他先勾連李傕,但如果李傕沒這心思,他也勾連不動。 要怪就怪皇甫嵩,死得太突然,大家都沒準備。 頓了頓又道,“你我原為董卓部將,朝廷雖不治罪,也一直防著,永無出頭之日。否則,上次你援救關中就該封侯了?!?/br> 李傕心知他在挑撥,以堅定自己反叛的決心。 關中保衛戰,立功最大的是張禎和張遼、朱儁,他和皇甫六郎雖也殺敵有功,但還不足以封侯。 后來朝廷也論功行賞,晉了他為蕩寇將軍。 蕩寇蕩寇,現在他自己成了寇。 默然片刻,眼中掠過一抹狠色,“郭兄說笑了,既已落子,我又何來后悔?不過......” 如果是別的將領,投降還有活路。 但他們是董卓舊將,一步也不能錯,錯一步,朝廷就會新賬老賬一起算。 為今之計,只有一條道走到黑。 郭汜:“不過什么?” 李傕淡淡道,“漠北荒涼,不宜生息?!?/br> 他造反是為了更好地活著,去漠北是活受罪。 郭汜喜道,“稚然兄有何見解?” 他起兵為何非要拉上李傕? 就是因為李傕不但勇猛詭譎,還比他更通謀略。 李傕拿出粗糙的輿圖,看了看,指向一地,“這兒!” 郭汜:“......這是,羌氐故地?” 李傕冷聲道,“不錯!滅其種,奪其地,以作蟄伏!” 他們打不過呂布、曹cao所率領的朝廷大軍,但打羌氐一打一個準。 犁庭掃閭,易如翻掌。 至于之前的反叛同盟,那就是個笑話。 羌氐胡夷,只配做驅使的士卒,不配做盟友。 郭汜有些猶豫,“可這地方,朝廷也知道,若是追去,我們無力抵抗?!?/br> 羌氐不足為慮,去了就能拿下,但朝廷大軍不好惹。 金城之戰已經成了他的噩夢。 朝廷有神器,用拋石車砸將過來,轟然爆炸,聲如霹靂。 直面神器的那一片將領士卒們,就像被巨石砸中的螻蟻,毫無反抗之力,只能任人宰割。 殘肢斷臂滿天飛,哀嚎慘叫傳出數十里。 軍陣里的戰馬立時亂了。 亂沖亂叫,驚慌奔逃,引發了更大的混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