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2章
秦末大將趙佗曾在嶺南建立了南越國,后被武帝于元鼎年間平定,分設南海、蒼梧、郁林、和浦、交趾、九真、日南、儋耳、珠崖等九個郡。 之后朝廷又設十三部監察各郡官吏,負責嶺南九郡的,是設在蒼梧郡廣信縣的交趾部。 前些年,交趾部改為交州。 中原亂相四起,交州也不安分,山越夷民不服管教,有自立之念。 甚至還敢圍攻太守。 其以宗族為紐帶,組成宗、宗伍、宗部等賊軍,首領稱為宗帥、渠師、大帥等,賊眾以宗民自居。 雖然幾次叛亂都被鎮壓,但還是常有兵戈。 那種混亂的地方,他才不想去呢。 況且,他對嶺南又不熟,不知嶺南哪兒有鐵礦,怎么找? 賈詡見他面露難色,淡然一笑,“仲達以為,老夫想讓你去嶺南,真是為了找礦?” 司馬懿:“......請先生明示!” 官名都替他擬了,尋礦特使令,不是找礦是什么? 賈詡一臉的高深莫測,“非也。尋礦這等事,普通工匠就能勝任,何需勞動你?老夫也是聽殿下說你英姿不凡、長于謀略,非池中之物,方有了此念?!?/br> 司馬懿沒想到張禎對他評價那么高,有些激動。 但也更加不解了,“先生,我還是不明白?!?/br> 賈詡老神在在地道,“殿下置八方經略使,此事你知道罷?” 司馬懿:“知道!” 還十分佩服。 張神悅一介女子,卻有氣吞山河之志,羞煞眾多男兒。 賈詡輕捋胡須,“東北經略使公孫瓚,最先出兵,早已在經略東北。西南經略使張郃,已入駐巴蜀,暫督鐵礦冶煉,熟悉西南民情。西北經略使曹cao,正提軍西征!唯獨東南經略使孫策,還困頓于江東。仲達可知為何?” 司馬懿:“聽聞孫使君在造船?!?/br> 孫策的崛起,也是他決定入朝的一大緣由。 要知道,孫策才比他大四歲,卻已經是四大經略使之一,而他還一事無成。 若論門楣,他家乃帝高陽之子重黎的后裔,高出孫家一大截。 他沒聽過“成名須趁早”這句話,但他覺得,入朝須趁早。 賈詡心說此子密切關注朝中動向,分明是伺機而動,待時而飛,心思絕不純良。 難怪神悅提防他。 笑道,“仲達謬也。造船是果,而非因?!?/br> 啥是因啥是果都隨便,他就這么一說。 司馬懿洗耳恭聽。 賈詡滄桑老眼中放射出智慧的光芒,“孫策困頓于江東,是因殿下令他先整治嶺南,但嶺南越民眾多,且自鑄兵甲、自立法度,游離于朝廷之外,難以管束。孫策欲興兵,又恐激起更大的民變,只能令人宣講教化,進展緩慢。他就這樣被拖住了?!?/br> 這番話并非虛構。 張禎確實讓孫策整治嶺南,孫策也確實找人到嶺南宣講教化。 司馬懿就算遇上孫策,與他當面交流,也發現不了破綻。 因而都不需要與孫策事先串好詞,也就少一個人察覺他和神悅的謀算。 機密之事,知道的人越少越好。 司馬懿沉思良久,問道,“先生希望我做什么,怎么做?” 賈詡嘆道,“不知?!?/br> 司馬懿愕然,“......不知?” 他還以為,賈詡早計劃好了。 賈詡苦笑,“老夫從未到過嶺南,怎知從何入手?也不知你能做到何種程度,怎敢胡亂指手畫腳?一切,都得你自己看著辦?!?/br> 辦得好,將你拴死在尋礦特使令上。 嶺南尋完,還有滇南。 若是辦得不好,那就一輩子默默無聞,別說成為神悅的心病,連她的面都見不到。 司馬懿微微垂眸,腦中飛快思索。 如果賈詡一條條給他劃出道來,他可能會覺得此人早有準備,想要算計自己。 賈詡什么計劃都沒有,反而讓他相信這確實是臨時起意。 也就是說,不是在害他。 讓他自己看著辦,更是將此事的主動權交在他手上。 他就如同朝廷派下去的特使,協助孫策完成整治嶺南的任務。 若籌謀得當,他就是這件事情的總負責人,孫策也得聽他使喚。 那么,也不是不能一試。 賈詡也是搞陰謀的行家里手,司馬懿這番心思,他猜得八九不離十,故意道,“仲達若是不愿,也不必勉強,老夫另選他人?!?/br> 司馬懿定定地看著他,“文和先生,你為何選擇我?” 賈詡微笑,“因為你恰巧在此時來到了大將軍府,豈非天意?” 天意什么的,司馬懿不是很信,繼續問道,“我初來乍到,先生就對我這般信任?” 賈詡暗想此子生性多疑,不好相與。 但撞到神悅和老夫手里,算你倒霉。 奇怪地反問,“你家簪纓世族,又是王司徒舉薦而來,殿下也對你贊譽有加,老夫為何還不能信你?” 司馬懿啞然。 是啊,他并非來歷不明的寒庶,還得到了王允和張神悅的認可,賈詡信他很正常,不信他才怪異。 賈詡又交待道,“仲達,此事乃是老夫自做主張,還未與殿下提及。你若不愿,也勿多言,免得殿下怪老夫多事?!?/br> 司馬懿沉聲道,“誰說我不愿?先生,我愿去嶺南,為殿下分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