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可那是他沒將旱地雷考慮進去。 有了旱地雷,此戰變得很簡單。 馬超還說只需兩日,如今看來,一日就夠了。 周瑜一笑,“略知一二?!?/br> 孫策:“哦,為何?” 周瑜目光悠遠,“這必是中軍大帳的主意,他們謀的不是清河南岸,是全局?!?/br> 孫策還是疑惑,“何解?” 周瑜啟發他,“今日戰后,你覺得冀州軍中會有逃兵么?” 孫策:“那還用說?肯定有!” 以他的經驗,兩軍交戰時,顯出頹勢的一方必然有逃兵。 甚至占上風那一方,也會有逃兵。 這是任何名將都杜絕不了的事情。 何況今日他們還用了旱地雷,嚇得冀州士卒肝膽俱裂,逃跑的必定更多。 周瑜:“他們會逃向哪兒呢?” 孫策:“......冀州各處?!?/br> 此地往南,便是兗州或司隸,但被朝廷大軍堵著。 往東、西、北三個方向,都是冀州境內。 周瑜又問,“他們逃走后,會傳揚什么?” 孫策:“......朝廷大軍有雷霆神物,勢不可擋,無法抵御?!?/br> 周瑜輕輕一拍掌,“沒錯!傳得多了,冀州百姓就會知道一件事兒,朝廷強、袁家弱,從而形成有利于我們的勢!” 他們遠道而來,最大的問題是兵力折損后無法及時補充。 袁家卻能隨時補上。 此前袁家兵力只有約十萬,硬是在他們到來前擴充到了約三十萬,就算單個新兵的戰力不強,匯聚在一起也是可怕的力量。 他家若是再抓一輪壯丁,達到四、五十萬也不是不可能。 須知,冀州有九個郡國,單渤??ひ坏?,在順帝年間人口就超過百萬,此時雖有所減少,也是少有的大郡。 這般龐大的兵力后盾,要是再有了破釜沉舟、保衛家園的信念,那朝廷就麻煩了。 所以從一開始,中軍大帳那幾人,想破的就是冀州的戰心。 給袁紹陣營廣發策反信、直接威脅袁尚、造謠袁紹要將冀州讓給張禎、宣揚武力又不急著破關,都是為了這個目的。 到了眼下,明明冀州兵力更多,可無論是呂布陣營,還是袁紹陣營,似乎都默認呂布陣營更強。 這勢,已經成了! 冀州戰心不說全破,也破了大半。 縱然袁紹再拉幾十萬壯丁,也只是白白消耗糧草,無法扭轉局面。 孫策聽得心有戚戚焉,“也就是說,冀州軍每一個逃兵,都將起到朝廷細作的作用?因此故意讓他們逃?” 周瑜:“是??!” 這些逃兵若是再被袁家抓回軍中,所起的作用會更大。 孫策沉默一會兒,又道,“他們真有這么聰明?” 周瑜:“確切的說,不是他們,是張禎?!?/br> 這些計謀一環套一環,首尾呼應,絕不是某個謀士心血來潮想到的,而是經過了全盤謀算。 以他看來,能有此等功力、此等眼界的唯有張禎。 其他人都還稍遜一籌。 孫策:“......她這么厲害?” 人家那腦瓜子是怎么長的呀! 大家都吃糧食長大,怎地就她與眾不同? 周瑜輕嘆,“若不厲害,能成為張大人?” 之前呂布是什么光景? 名為當世猛將,實則是董卓的一條狗,如今卻是權傾朝野的大將軍。 之前朝廷又是什么光景? 龜縮于長安,政令難出關中,如今卻有了起興的模樣,各方諸侯也不敢再視朝廷如無物。 還能出兵冀州,堵著袁紹打。 而這一切,都從張禎投效呂布開始。 不到兩年的時間,已是日新月異。 等拿下冀州,想必更是一番新景象。 “唉!” 孫策長嘆一聲。 周瑜收回思緒,“伯符為何嘆息?” 孫策遺憾地道,“不叫那一聲小姨就好了!” 若得張禎,何憂父仇難報?何愁基業不定? 周瑜:“......還是叫了的好?!?/br> 他可不愿意被呂布詢問想怎么死。 —— 張遼前軍收兵時,呂布中軍也剛好安營扎寨。 吃過晚飯,天還沒全黑,他邀約張禎去營寨后方遛馬。 張禎:“......遛馬?” 大哥你沒毛病吧,咱們騎了一天的馬,你現在還要遛它? 就不能讓它們歇歇? 赤兔和雪龍駒要能說話,肯定噴你一臉唾沫星子。 呂布:“對,就是遛馬!” 張禎無語。 雖然此時遛馬有些荒謬,但她自認是個好脾氣的人,見他這么堅持,也只好跟去。 俯身跟雪龍駒嘀咕,“不是我要累你,是呂布!” 雪龍駒:“咴咴咴!” 轉過一道彎,呂布吩咐身后親隨,“你們在此等候?!?/br> “諾!” 親隨們勒馬站住。 周羽、花妮卻渾然未覺,繼續向前。 呂布:“......也包括你們,我與神悅有要事?!?/br> 周羽和花妮看向張禎。 大將軍固然是她們的伯樂,但張禎才是她們的女君。 張禎眼中有著不易察覺的警惕,故作輕松地笑道,“大將軍,什么事呀?” 荒山野嶺,孤男寡女......這情節萬萬不能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