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長大后同朝為官,意氣相投,又一起討伐董卓,在戰火中建立了深厚的友誼。 之后更是結為盟友,袁紹據冀州,曹cao據兗州,互為犄角,守望相助,對抗各方諸侯。 形勢一片大好之時,曹cao卻忽然站到了呂布那邊,袁紹在信里直言自己想不通。 并用整整一頁信紙,對呂布進行了各種批判,罵得體無完膚。 張禎也被他罵為禍國妖道。 他痛心疾首,期望曹cao迷途知返,做出正確的選擇。 而這正確的選擇,具體指的是曹cao為內應,在兩軍交戰時反水嘩變,內外夾擊,讓呂布有來無回。 事若成,兩人便可雄視天下,笑傲諸侯。 信的最后,袁紹“泣而涕之”,問曹cao,“孟德尚有昔年之志乎?” 總體來說,這是一封優秀的策反信。 但曹cao顯然更秀,直接就將信交給了呂布。 張禎也沒問他怎么想的。 為啥? 因為老曹城府深,要是問了,他肯定說自己出于忠誠。 那還不如不問呢。 而這就是她當初選擇呂布的主要原因。 人蠢好拿捏。 當然了,后來她發現鳳仙也沒那么蠢,但還在可控范圍。 要是換了曹cao、劉備、袁紹、袁術、孫權這些人,她可沒把握。 “大將軍,此事可有對策?” 呂布一怔,“對策?” 他叫神悅看信,只是想讓她知道有這么一件事情。 看后不就結了么? 要有什么對策? 曹cao也沒想到還有下文,來了興趣,“神悅有何妙計?” 他把信給呂布,其實是感覺到呂布似乎不太信任他,想通過此事表一表忠心。 ——也好讓呂布不要總是盯著他,煩不勝煩??! 張禎:“袁本初能給曹將軍寫信,我們也能給他的部將寫?!?/br> 來而不往非禮也。 略一沉吟,道,“第一個麴義,如何?” 袁紹麾下,其實也有很多出色的謀士戰將,“四世三公”這個標簽可不是虛的,是實打實的被動光環,吸引了眾多英才投效。 只是因為袁紹事敗得早,他們在后世的名聲便也不顯。 麴義就是其中很突出的一位。 界橋之戰中,曾創下過八百精兵大破公孫瓚兩萬步兵、一萬騎兵的戰績。 大名鼎鼎的白馬義從,就這樣被他殲滅。 注意,他那八百精兵,是步兵。 這般驍勇的將領,最后卻被袁紹斬殺,理由是他“自恃有功,驕縱不軌?!?/br> 可事實真相如何,誰又知道呢? 反正他死之后,部眾歸了袁紹。 袁紹殺的也不僅僅是部將麴義,還有頂級謀士田豐。 張禎想送他一句話,爭霸第一劍,先斬自己人。 曹cao:“麴義?可!” 麴氏乃西平郡大族,麴義曾是原冀州牧韓馥的部將,后背叛韓馥投了袁紹。 韓馥會被荀諶說動,將冀州讓予袁紹,主要就是因為打不過麴義。 剛開始,袁紹很器重麴義。 但據他所知,現在已是忌憚多于信任。 所以策反麴義的可能性不是沒有。 “此信由誰來寫呢?” 張禎:“文和先生?!?/br> 賈詡精通離間策反之道,由他來寫這信,專業對口。 靈機一動,又道,“信送到之后,再設法告訴麴義,袁紹已知此事?!?/br> 曹cao心說小壞蛋,哈哈一笑,“神悅足智多謀!” 呂布瞥他一眼,問張禎,“第二個呢?” 神悅本就聰明,還用你多說? 張禎:“荀諶?!?/br> 這位可是荀彧的同族兄弟,袁紹的首席謀士。 結局不明。 讓他加入到朝廷陣營,是一件好事。 曹cao笑道,“請荀令君執筆最為妥當?!?/br> 張禎:“自然?!?/br> 如果沒有袁紹那一封策反信,她還想著先打硬仗,過后再說。 可袁紹先惡心人,那就怪不得她了。 呂布:“第三個?” 張禎:“田豐?!?/br> 呂布笑道,“這一位,也請文和先生執筆?!?/br> 說著叫來親隨,讓他去請賈詡和荀彧。 荀彧他不太了解,賈詡的能力,他還是知道一些的。 張禎:“慢著!只這兩位,大約不夠,再多請幾位先生?!?/br> 呂布:...... 曹cao:...... 不夠是什么意思?難道你還想策反第四個? 張禎微微一笑,“沮授、許攸、郭圖、審配、逢紀、辛評、顏良、文丑、高干、張郃、淳于瓊等人,也都修書一封罷。對了,還有袁譚,聽說他跟袁尚不太和睦?!?/br> 你袁紹不是會寫信么? 我們也會寫。 呂布:“......哈哈,好,妙!” 曹cao心說你就閉嘴罷,你的話有什么參考意義?張神悅說白天出月亮晚上出太陽,你也只會拍手叫好。 遲疑道,“人數若太多,只怕袁本初真知曉了?!?/br> 策反,不是應該私下里偷偷摸摸進行的么? 張禎云淡風輕地道,“那就讓他知道罷?!?/br> 本初吶,考驗你們彼此之間信任程度的時候到了哦。 曹cao一愣,突然明白了她的意思。 “......如此一來,袁營非亂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