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誰知縣城守得太好,打不下來的,反賊索性繞過,還因此減少了兵力損耗。 而這也意味著,留給長安的時間不多了! 張禎:“兩位大人,約莫三日,五十萬反軍將至霸陵!” 大將軍府的幕僚們,從各份軍報中計算出了兩路反軍的實際人數,在五十六萬至六十二萬之間。 除去圍困張遼的,以及路上被官軍鎮壓的,約還有五十萬左右。 王允:......這可真是怕什么來什么! 到了霸陵,也就等于到了長安。 朱儁還算沉著,“外面的將士,派人去傳令了么?” 張禎點頭,“派了,已令他們回援京城,不得耽誤?!?/br> 朱儁:“張文遠何時回來?” 張禎痛苦地閉了下眼睛,緩緩道,“他被困在華陰西原?!?/br> 為了不動搖軍心,這個消息她沒公布。 王允失聲道,“什么?怎會如此?!” 張禎:“反軍舍得下血本,用十萬余圍困文遠將軍。這一次,我們和他都只能自救?!?/br> 王允扼腕嘆息。 張文遠可惜了! 朱儁肅聲道,“十萬預備衛,城里留兩萬女兵及老弱,其余的由老夫率領,去霸陵設防!” 他雖久未上馬征戰,卻還沒忘殺敵的本領。 何況,黑山賊首領張燕是他手下敗將,他能擊退其一次,就能擊退第二次! 張禎拱手,“有勞太尉大人!” 這將是長安的最后一道防線。 也許不牢固,但有總比沒有好。 朱儁回禮,“此為臣子本分?!?/br> 說著就要走。 張禎留住,道,“今日請兩位大人,還有一事商議?!?/br> 王允:“你說!” 朱儁也看著她。 張禎沉默片刻,道,“不如招安?!?/br> 自古以來,封建皇權對上造反的軍隊,總還有最后一個辦法。 就是招安。 此時還沒有“招安”這個詞語,但漢語博大精深,王允和朱儁一聽就明白其含義。 “只怕不行,這些賊子野心大了,難以安撫?!?/br> 王允嘆道。 事實上,剛知道反軍要攻關中的時候,他就考慮過這個法子,又覺得不太可能成功。 為何? 因為黑山賊首領張燕,是個無信無義的豎子! 前些年,張燕遣使到洛陽,上書請求歸降,先帝應允,封其為平難中郎將,掌管黃河以北諸山事務。 結果他出爾反爾,很快又率軍進犯河內,威逼京師。 那次還是被朱儁擊敗了的。 白波軍也不是善茬,曾聯合南匈奴威脅朝廷。 而且現在他們都敢攻長安了,哪還會把朝廷放在眼里?又怎么會稀罕朝廷的招安? 張禎:“我想試上一試?!?/br> 她也知道這事兒不容易。 招安,最合適的時機是在還未開打時。 一旦開打,雙方就有傷亡,就有仇怨,反軍士卒一旦上了頭,首領都未必能管束。 更嚴重的是,現在朝廷處于弱勢方。 歷史上,某支反軍若想被朝廷招安,需要滿足兩個條件,一是有一定的戰力,二是對朝廷還抱有幻想。 朝廷要想招安某支反軍,也需要滿足兩個條件,一是派出去征討的官軍暫時打不過反軍,二是還有深厚的力量,能在招安后制約這支軍隊。 然而現在這些條件都不滿足。 黑山軍、白波軍對朝廷早沒了幻想,否則也不敢奔襲京城。 朝廷也沒了制約這兩支反軍的力量。 站在反軍的角度,他們就快攻入長安了,想要什么都可自取,還有什么必要接受招安? 但無論如何,她都得試一試。 因為,這新征的十萬預備衛做做后勤還可以,沒什么戰斗力,就算有朱儁這等名將率領,也很難守住霸陵。 而這個時期的黑山軍、白波軍,經過數年戰火的洗禮,已和當初的黃巾軍大為不同,戰力有了極大的加強。 霸陵一旦失守,長安就真的危險了! 到了那時候,招安也不必再提。 所以這次招安,必須在預備衛與反軍交戰之前。 既要讓反軍看到朝廷還有這么多兵將,又不能讓他們摸清這些兵將的底細。 聽完張禎的想法,朱儁若有所思,“神悅的意思是,要看起來能唬人?” 他多年行伍,自然知道新兵和老兵的戰斗力天差地別。 張禎:“沒錯!” 朱儁曾擊敗過張燕所率的黑山軍,張燕遇上他定然不敢輕敵,說不定還有心理陰影。 由他來唬張燕,再合適不過。 至于白波軍,也不可能在黑山軍不動的情況下獨自出戰。 這樣一來,雙方就有了談判的契機。 第159章 他只想盡快趕回長安,宰了那些狂徒! 王允等著張禎和朱儁商量完,皺眉問道,“神悅,大將軍究竟何日能回?” 張禎淡然道:“快了,不超過一個月!” 其實她不知道。 但她不能傳遞出恐慌的情緒。 比兵臨城下更可怕的,是恐慌彌漫,人心渙散。 眼下長安還能井井有條,一是因為她穩住了朝廷,二是因為動員出了百姓們守城的信念,三是因為大家都堅信一件事情,大將軍正在趕回來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