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徐榮是董卓手下大將,舉薦他為遼東太守。 之后中原大亂,顧不上邊境,公孫度就把遼東經營成了自己的獨立王國。 有異心的封疆大吏不少,而他是第一個主動表態的。 前兩年,他就跟自己的親信說,“漢祚將絕,當與諸卿圖王耳?!?/br> 此時野心早已長成。 而且他很識時務,不參與漢室內部的修羅場,只對外擴張,東征高句麗,西伐烏丸,威震海外。 雖然沒有王號,卻是實際上的遼東王。 曹魏年間,他的孫子公孫淵自立為燕王,后被司馬懿平定。 這還有個小插曲,公孫淵之父公孫康死得早,當時公孫淵和兄弟們年幼,眾部將就推薦公孫康的弟弟公孫恭為遼東太守。 但公孫恭不知怎么的生了重病,失去生育能力,史書上明晃晃留下“閹人”兩個字。 ——他要是知道此事,大約棺材板都壓不住。 本來可以不管這一家的,最后收拾就行,但公孫瓚太好戰了,留他在幽州,不定什么時候會爆,還是送走為妙。 至于袁紹,就讓劉備、袁術去防吧。 公孫瓚:“......遼東寒冷,又貧瘠!” 反正不是很想去。 張禎開展忽悠大法,“將軍可曾聽聞遼東三寶?” 公孫瓚:“哪三寶?” 張禎:“貂皮、人參、烏拉草!” 說著自己也忍不住笑了。 公孫瓚虛心請教,“貂皮、人參我知道,烏拉草是何物?” 張禎:“一種植物,可制鞋或墊鞋,能御寒?!?/br> 公孫瓚瞬間想到劉備,又趕緊打住。 張禎表情殷切,語音豪邁,“將軍,跟兄弟交戰算什么英雄?開疆拓土,揚威域外,青史留名,方是大丈夫本色!” 開疆拓土,揚威域外,青史留名?! 張禎低估了這幾個詞的威力,在場所有武將臉色都變了。 第一個發言的是公孫續,“阿爹,咱們過遼東,遠征高句麗!公孫度若有異議,咱們就先打他!” 公孫瓚:......小崽子你現在倒來勁兒了? 呂布一手壓在公孫續肩上,“小郎莫急,你還年幼,當習武念書,練好本事!” 公孫續:“......大將軍,我不小了,已隨父征戰多年!” 呂布不理他,笑看公孫瓚,“遼東苦寒之地,將軍年邁,還是留在幽州養老罷!” 公孫瓚:......你說誰老呢?會不會說話?! 張禎皺眉道,“大將軍,你在說什么呢?” 關鍵時刻,你別給我搗亂??! 呂布豪氣干云,“誰都不許動高句麗,本將親自率兵前往!” 還有高句麗以北那些地方,他也想去看一看。 張禎無語至極,“......大將軍!” 我是忽悠公孫瓚啊,怎么你也被忽悠了?! 能不能有點默契? 咦? 等下,說不定歪打正著。 第129章 都是大將軍了,怎還跟他家爭? 呂布眼睛很亮,“神悅放心,我現在不去,等天下太平再去!” 轉身對公孫瓚鄭重地道,“伯圭兄,幽州離不得你,千萬不要去遼東!給我留著!” 神悅要是不說,他還不知高句麗之外還有沃土。 這種好事怎么能讓給公孫瓚? 他也想在史書上留下自己的名字,傳頌千古! 公孫瓚狐疑地看看他,又看看張禎。 他懷疑這兩個人在一唱一和地激自己。 可張禎臉上的氣怒不像作假。 呂布臉上的豪情,也仿佛是真的。 公孫續激動地道,“大將軍,這是浮云道長為我家謀劃的!” 都是大將軍了,怎還跟他家爭? 請你尊重一下自己的身份! 呂布完全沒有以大欺小的愧疚感,笑道,“小郎謬矣,你父子乃是漢臣,需遵本將之命!本將令你等留守幽州,你等就不能去遼東!” 公孫續嘴巴半張,愣了數息才道,“那我們就去打劉虞!” 公孫瓚:......現在不說劉虞是君子是好人了? 呂布:“打一個試試!” 公孫續梗著脖子道,“朝廷就算調兵伐我,也來不及!” 公孫瓚看著兒子,都不知道是該欣慰兒子終于有了血性,還是嘆他這血性來得時機不對。 呂布喝口酒,不以為然地道,“何必調兵?只須一紙詔令,袁紹必洶涌而至!到時前后夾擊,賢父子危矣!” 公孫續:...... 能不能打贏袁紹、劉虞的聯軍? 他自問不能。 單一個袁紹他們都打不過,更別說加上劉虞。 一時委屈涌上心頭,向張禎告狀,“浮云道長,你看大將軍他......” 張禎作頭痛狀,出言和稀泥,“大將軍,小郎君,事關重大,咱們從長計議!” 公孫續漲紅了臉,“我不是小郎君,道長可喚我大郎!” 都怪大將軍誤導了浮云道長。 公孫瓚:“對對對,從長計議!” 若是張禎這會兒“說服”了呂布,將揚威域外的大功讓給他們父子,他會懷疑這兩人在做戲。 但她說的是“從長計議”,他就感覺是自己多疑。 張禎又道:“將軍,揚威域外之事先放一放,咱們都不要急!” 公孫瓚:“神悅所言極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