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他還不至于因此而責罰她們。 但他也不相信高順是坐懷不亂的柳下惠,興許是因為張禎更美。 就不知道,他愛財否? 略一思索,令人送去黃金千兩。 高順看著箱中金光燦燦的麟趾金,很是無語。 “請轉告三郞君,某雖有微末寸功,也不應收此謝禮?!?/br> 不是太多,而是太少。 三千士卒遠赴冀州,又消耗了那么多箭矢,還戰死兩百多人,好不容易救下鄴城,區區千兩黃金就想打發? 他們沒那么廉價。 如果是收買他個人,那也未免太看輕了他。 他永遠不可能背叛大將軍,背叛朝廷。 也不想卷入袁家的內斗。 來的路上他就聽說了,袁紹寵愛后妻劉夫人,而袁尚便是劉夫人所出,自幼聰慧,相貌俊美,最得袁紹之心。 袁譚則是袁紹原配之子,也曾得到過袁紹的關愛。 但隨著袁尚長大,袁譚漸漸失寵,兄弟倆明爭暗斗,誰也不服誰。 高順希望他們繼續斗下去,朝廷在旁邊看戲就好。 第115章 袁將軍,神悅是你袁家恩人??!怎可恩將仇報? 兩日后,袁紹風塵仆仆地趕回鄴城。 稍事歇息便去見蔡邕。 蔡邕不茍言笑,與袁紹相互見禮完畢,便持節說道,“吾逢皇命,有事相詢,望袁將軍如實作答!” 袁紹很心塞,無比憋屈。 想他四世三公之后,且是一方霸主,卻要受此質問。 可朝廷本就占了大義,又有救鄴城之恩,他再郁悶也不能怠慢。 “蔡中郎盡管問,某不敢有虛言!” 蔡邕淡淡道,“請將軍召集諸子、諸將,做個見證?!?/br> 這不是私人恩怨,而是朝堂大事。 單他們私下里相談,如何顯出朝廷威望? 也只有在大庭廣眾之下說出,才能對袁紹形成約束,往后不敢出爾反爾。 袁紹抬眼看蔡邕。 蔡邕也看著他,目光極為堅定。 相峙片刻,袁紹苦笑道,“蔡中郎,與我留個顏面罷!” 蔡邕不為所動,“袁將軍又何曾為朝廷留顏面呢?” 趙貴敢在長安上躥下跳,就說明他的主公沒把朝廷放在眼里。 高順:“袁將軍,趙貴羞辱大將軍與浮云道長時,可是當著滿朝公卿,各方來使!” 袁紹深吸一口氣,勸自己忍耐。 ——他真想扒了趙貴的皮。 請蔡邕、高順到議事堂上坐,又依他們所言,召來兩個兒子和諸將。 蔡邕看堂中站滿了將領,方示意高順去請人。 這是神悅的主意。 讓他們在途中邀請一些名士,見證關鍵時刻。 須臾,名士們談談笑笑,聯袂而來。 袁紹有點傻眼。 以目光問小兒子:這么大的事兒,你怎么不早說? 袁尚很委屈:你也沒問呀! 而且他也是真不知道高順軍中還藏著這些人。 ——這幾日他光顧著拉攏高順了。 趙貴也被押進堂中。 他一進來就跪了,哭著叫道,“主公!” 袁紹:“閉嘴!” 諸將也怒目而視。 趙貴不敢再哭。 此時此刻,他是真的后悔了,后悔不該招惹張禎。 待名士們坐好,蔡邕便站起身來,持著符節莊重地道,“趙貴一進長安,便四處活動,妄圖離間公卿與大將軍,可是袁將軍授意?” 袁紹斷然否認,“不是!某萬無此念!” 當然是他授意的,但他怎么能認。 蔡邕:“趙貴將朝廷與將軍喻為兩軍,敢問何意?” 袁紹怒道:“豎子該殺!某對朝廷之心,可昭日月!” 趙貴面如土色,半句不敢辯解。 他死定了。 他的家族也死定了。 蔡邕:“果真?” 袁紹:“果真!” 蔡邕:“袁將軍可敢立誓?” 袁紹咬牙道,“有何不敢?某對天發誓,有生之年,絕不負朝廷!” 蔡邕微微頷首,“望袁將軍記住今日之言?!?/br> 名士們也贊嘆袁紹之忠義。 袁紹被贊得像吞了只蝦蟆,吐不出來,咽不下去。 從今往后,他對朝廷稍有不恭,就會有人拿這句誓言問到他頭上。 等于是無端給自己加了鐐銬。 可眾多名士注視之下,他能不明確表態么? 蔡邕又道,“浮云道長于朝于民有功,趙貴卻想謀害她,袁將軍作何解釋?” 袁紹:“狗賊自作主張,與某無關!” 天地良心,這真的與他無關??! 他只讓趙貴離間公卿與呂布,沒讓他害張禎。 ——也是因為他還沒有認識到張禎的重要性。 蔡邕放下符節,嘆道,“袁將軍可知,大將軍為何突然大義滅親,鏟除董卓?” 袁紹:“......聽說是浮云道長說動了他?!?/br> 蔡邕痛心疾首地道,“正是!袁將軍,神悅是你袁家恩人??!怎可恩將仇報?” 董卓滅了洛陽的袁氏一族,神悅說動呂布殺董卓,所以神悅是袁家恩人。 袁紹:“......某感激不盡,絕無相害之念!” 他家的恩人可太多了,呂布是,張禎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