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這樣一個人,如果真是他jiejie該有多好。 “陛下,老臣愿往冀州!” 一人出列行禮。 張禎定睛一看,是她外叔祖蔡邕。 劉協也知他與張禎的關系,嘆道,“冀州山高路遠,愛卿年已花甲,怎堪途中勞頓?” 蔡邕:“事君以忠,乃是臣子本分,何惜老邁之身!” 他要去當面質問袁紹,是何居心? 自靈帝駕崩,亂臣賊子陸續登場,朝中烏煙瘴氣,從未有如眼下這般平靜。 袁氏兄弟卻想打破這種平靜! 神悅說得對,其心可誅??! 劉協沉吟著看向張禎。 蔡邕,其實是最合適的人選。 出自世家大族,本人又素有名望,由他前去問責袁紹,身份上、道義上都站得住腳。 但他年紀確實大了。 路上若有什么差池,只怕張神悅會傷心。 張禎上前扶住蔡邕,輕聲道,“外叔祖,朝中人才濟濟,何不給后輩一個建功立業的機會?” 六十歲,在這個時代稱得上高壽。 誰放心他行遠路? 蔡邕看著她慈祥微笑,“神悅,外叔祖奉行中庸之道,一輩子不爭,臨老了,想爭一次!” 張禎熱淚盈眶,“外叔祖......” 她相信以蔡邕對漢室的忠義,出使冀州是真心所愿。 但,如果袁紹派來的使者想害的不是她,蔡邕未必會出這個風頭。 蔡邕:“神悅放心,袁白蓮......袁紹不敢殺我?!?/br> 不是他偏著自家骨rou,神悅真的出類拔萃。 雖不曾上戰場,卻也如商之婦好。 袁氏兄弟卻視她為妖孽,簡直比趙高指鹿為馬還可惡! 張禎:“外叔祖,我擔憂的不是袁紹,是你的身體!” 袁紹只要沒瘋,只要還有一點政治遠見,就不可能殺朝廷派去的使者。 更何況這是名士蔡邕。 在朝在野,都是不可小覷的人物。 王允殺蔡邕,致使士族離心,一敗涂地。 袁紹比王允聰明太多,不會做這種蠢事。 蔡邕笑道,“無妨,自從練了五禽戲,硬朗多了?!?/br> 華佗與張家常來往,教授了五禽戲,張家從老到小都在練。 并在征得華佗的同意后,傳給了自家親眷。 蔡邕練了一段時日,自覺身體輕盈,精神充足,吃得香睡得著。 否則他也不會主動請纓。 張禎:“可是......” 蔡邕難得地開了個玩笑,“神悅莫要小瞧外叔祖!你外叔祖年輕時,也曾仗劍走江湖!” 不等張禎再勸,環視眾同僚,豪邁地笑道,“諸君莫惱老夫搶功,冀州,老夫去定了!” 他的豪情,感染了殿中一眾大臣。 當即就有四五人起身,爭著要去淮南責問袁術。 “諸君休與我爭!” 一個洪亮的聲音,壓過了眾人的爭執。 張禎看去,發現是太仆朱儁。 這是與皇甫嵩齊名的大將,出身寒門,能征善戰,性格剛烈。 時人稱之為“天姿聰亮,欽明神武,策無失謨,征無遺慮?!?/br> 真實歷史中,他受李傕所召入朝,但他可不是李傕的同黨,而是打算伺機除掉李傕、郭汜等人,撥亂反正。 可惜沒有成功,最后被李傕、郭汜氣死了。 這一世,則是呂布召他入朝。 張禎觀察了幾個月,發現他不像是要暗中跟呂布作對的樣子。 以他的聲望,出使淮南再好不過。 便向劉協暗中點頭。 劉協接收到她的暗示,欽點了朱儁。 至于冀州,就由蔡邕去。 ——廉頗雖老,也有壯志,阻他不得。 蔡邕:“多謝陛下成全!” 朱儁則激動地道,“臣肝腦涂地,不負陛下所望!” 對于呂布,他原來并沒有什么好印象,以警惕防備居多。 受召入朝,也是想著呂布空有武力,并無智謀,京中必亂,到時他護衛君王,做一番事業。 不想來了之后,發現呂布大有長進,竟然像個能臣。 有董卓之權勢,而無董卓之跋扈。 漢室千瘡百孔,他卻讓長安真的像座都城。 他能如此,細思起來全是浮云道長的功勞。 至于浮云道長是男是女,并不重要,他也不在意。 ——局勢都亂成這樣了,管她男女老幼,能匡扶漢室就是好人! 袁氏兄弟若想以此攻訐她,進而削弱呂布,那是打錯了主意。 關中的安寧來之不易,誰也別想破壞! 他也想當面問問袁術,董卓肆虐之時,你在哪里? 怎么董卓一死,你就跳出來充大哥了? 呂奉先悔過自新,大義滅親,你做了什么,于朝于君何功? 要點臉罷! 第107章 不必出兵,聽懂了么? 確定了出使的官員,呂布又上奏劉協,由高順領兵三千,護送蔡邕,張遼同樣領兵三千,護送朱儁。 劉協無有不從。 張禎暗想三千這個數很是恰當。 多了,像是要去攻打,兩袁感受到危險,不反也得反。 少了,又顯不出朝廷威勢。 三千人馬,正好可以在兩袁的神經上反復橫跳。 反了呢,不至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