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臺舒的一貫準則是低頭做事,少說話,但今日張禎所說的這些事物,都讓他感覺到好奇,參與度也就更高。 因此補充道,“還有黃花地丁,切碎了攪一攪,就能攪拌出黏糊的汁液?!?/br> 張禎:“......你們怎么知道?” 黃花地丁,似乎是蒲公英的別稱。 話說到這兒,她也想起來了,杜仲樹以及蒲公英,確實能提取出橡膠。 還有楊樹,也是能提取橡膠的樹木。 只是這幾種產量遠遠不如橡膠樹,因而這一功能沒有被普及開來。 沒想到啊,臺氏父子竟然也知道這些植物的特殊之處。 臺舒:“師傅教的,想要用萬物,就得先識萬物?!?/br> 如果是別人問,他肯定搪塞過去,不耐煩與他們多說。 但提問的是同門,不解釋說不過去。 樹木、礦石、花草、泉水等等,舉凡天地生成之物,師傅都讓徒弟們辨識其特性。 只是他資質平平,學到的不多。 可這已經讓張禎大為佩服。 這就是工科生的直覺嗎?能在自己的知識庫里,準確無誤地找到相匹配的事物。 “兩位師傅真是博聞廣記!” 臺舒:“道長過獎!” 他也佩服張師妹,或者張師妹那位武帝時期的師傅,竟然能想到用汁液做軟管。 但仔細想想,鑄造兵器時,不也是先將礦石融成汁液么? 可見萬事萬物有相通之處。 事情說定,臺氏父子告退。 看著他們的背影,張禎浮想聯翩。 有了橡膠,能做的東西就多了。 比如輪胎,以后坐車就不會那么顛簸。 還有履帶、鞋底、防滲層、密封條等等。 ......她似乎想得有點太美了。 以杜仲、蒲公英的橡膠產量,能做輸液軟管就不錯了。 還要什么自行車! 而且現在局勢正亂著呢,哪有空搞那種并非迫在眉睫的研發。 但不管怎樣,早一點發現橡膠的作用,就能在未來的工業競爭中搶先一步。 張禎回過神來,發現呂布斜倚在又軟又厚的虎皮墊子上,嘴角噙著一縷笑意,專注地看著她,有一口沒一口地喝酒。 “......大將軍看什么呢?” 看得她毛骨悚然,仿佛自己成了下酒菜。 呂布:“看你呀?!?/br> 張禎:“......大將軍,劉表派來的使者中,有一人是我二伯?!?/br> 她有點擔心劉表交給使者們什么秘密任務,被風信司發現后順手除了。 呂布:“誰?” 張禎:“張機,字仲景。之前咱們送過信?!?/br> 呂布也想起那件事,問道,“也精于醫術?” 他記得寫信的是華佗,說是有些心得要與張仲景交流。 張禎:“沒錯?!?/br> 呂布:“還是個官兒?” 他一天多少事兒,令風信司幫著送信也就罷了,哪會關注張仲景是什么人。 但既然能成為劉表的使者,就不會是白身。 張禎:“二伯出自名門,舉孝廉入仕?!?/br> 歷史上,再過三年,張仲景會被任命為長沙太守,位高權重。 但他能在史書上留名,卻不是因為官職,而是因為醫術。 呂布喝了口酒,笑道,“送信時,他還不是你家親眷罷?” 一轉眼功夫,成了二伯。 張禎:“現在是了?!?/br> 你管他以前是不是呢! 呂布:“他是咱們的自己人?” 他真正想說的是這句。 劉表身邊若能有個眼線,往后說不定會有大用。 張禎很確定地道,“是自己人?!?/br> 頓了一下,“但他并不熱衷于仕途,志在救死扶傷?!?/br> 搞陰謀詭計的人多了去了,不差張仲景一個。 還是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吧。 何況,劉表并不算大患,內部傾軋劇烈,不用朝廷出手,最終也會分崩離析。 先讓他專心地跟孫策、曹cao、袁術相斗,最好斗得各方元氣大傷。 呂布聽懂了她的意思,笑道:“神悅還真是護著二伯。放心,不牽扯他?!?/br> 張禎:“大將軍,不是我有私心,是二伯有更重要的事?!?/br>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撰寫醫學巨著《傷寒雜病論》,確實比匡扶漢室更重要。 呂布:“好罷,你說什么便是什么?!?/br> 又問,“你還會有別的親眷忽然冒出來么?” 這個嘛,張禎也說不準,“興許有,興許沒有?!?/br> 呂布一陣大笑。 第102章 陛下惶恐,皇叔宜近前撫慰 初平四年的正旦大朝如期而至。 劉協特意下旨,準許浮云道長上殿朝賀。 張禎也想見識一下漢朝正旦朝賀的盛況,穿戴好繁復的法衣,隨著呂布一起入宮。 當日天公作美,連綿半月的風雪也停了,陽光燦爛,冰雪融化,溫度反而更低了。 張禎緊一緊身上的狐裘,眉頭微皺。 她感覺自己似乎忘記了一件事情,一件很重大的事情。 是什么呢? 死活想不起來。 呂布以為她緊張,安慰道,“怕什么?你又不是沒來過皇宮?!?/br> 張禎:“不是怕,是......” 描述不清楚,說不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