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張禎同樣沒有推辭。 她不缺錢,華神醫不怎么看重錢,那為何還要在銀錢上磨嘰? 總歸不會讓華神醫吃虧。 醫館取名“青囊堂”,張禎聽到的時候怔了怔,感嘆冥冥中自有天意。 要知道,歷史中的華佗被曹cao拷問致死,臨死前拿出自己的畢生心血“青囊經”交付給獄吏,獄吏怕被牽連,不敢收。 華佗無奈,只得忍痛將其焚毀。 而這也是華夏醫學的一大損失。 現在青囊經還沒完成,青囊堂卻已出現。 若干年后的青囊經,肯定比原版的更好更精妙! 青囊堂開張前一天,張禎將華佗請到三清觀,神秘兮兮地送上一份大禮。 一份這個時代絕不可能出現,卻又正是醫者所需要的大禮。 人體器官骨骼結構全圖。 俗話說久病成良醫,她雖未成,對人體結構也很熟悉,沒費什么力就畫出來了。 華佗不明所以地接過去,一眼瞥見光潔溜溜的,下意識移開目光。 又覺得不對,轉回目光細看。 這一看之下,大為震撼! 平日的云淡風輕,化為此時的心潮澎湃。 ......是誰,竟對人的身體有這般深入的了解?! 天下竟有此同道? 吾道不孤矣! 是了,除了那個人,還能有誰?! 按捺住內心的激動,起身向張禎深施一禮,“神悅竟以留侯珍品贈老朽,老朽無以為報!唯有精研此圖,不負相贈之恩!” 張禎趕緊扶他起來,頭上飛過一排問號。 ......什么留侯珍品? 神醫你在說什么呀? 這怎么和我想的不一樣? 贈圖之前,她猜華佗肯定問這圖是哪兒來的,她也準備好了答案,三清給的。 反正他又不能找三清核實。 誰知他不但不問,還直接定性是留侯珍品。 可據她所知,張良并不以醫學出名。 ——所以這個美好的誤會是怎么發生的呢? 算了,愛怎樣便怎樣吧,你信就行。 “先生不必多禮!寶劍贈英雄,紅粉贈佳人。此圖唯有贈予先生這樣的大醫,才能發揮最大的作用!” 華佗嘆道,“老朽不敢稱大醫,如仲景先生那般的,才是真正的大醫?!?/br> 張禎心說仲景先生是誰? 似乎在哪兒聽過。 就聽華佗又道,“此圖既是張家所傳,不知仲景先生是否也有?若無,老朽當臨摹一份轉贈他?!?/br> 張禎:“......張仲景!” 她想起來了,寫出《傷寒雜病論》的醫圣張仲景,也生活在東漢末年,此時還活著! 只是他在《三國志》及演義里都沒有出現過,因此她印象不深。 而且,張仲景似乎還是張良的后裔。 真正的后裔,不是她這種假冒的。 忽然明白華佗為啥會以為這圖是張良傳下來的了。 醫術絕無可能自學成材,此時也沒有醫學院,多是家族傳承,華佗就以張仲景是神醫,倒推出張良也是神醫。 也就能留下這張人體器官骨骼結構全圖。 邏輯十分圓滿。 華佗還在為自己得到留侯珍品而慚愧,他又不姓張,該得此圖的是張仲景啊。 “神悅,不如將原圖贈予仲景先生,老朽留個臨摹圖,已是心滿意足?!?/br> 張禎此時已經平靜下來,笑道,“我贈予先生的,先生盡管收著,為仲景先生臨摹一份便是。 華佗慎重道,“老朽當仔細臨摹,不錯一處?!?/br> 送臨摹圖時,他會附上一些自己的見解,以表謝意。 ——雖然這圖是神悅送他的,但仲景先生才是張家的醫學傳人,自己占了大便宜。 第84章 看得出來,他是真的很怕張禎被凍死 張禎實在好奇,忍不住問道,“元化先生,你見過仲景先生?” 這是后世一大謎題。 華佗遺憾道,“只聞其名,未見其人?!?/br> 張禎也深表遺憾,“雖然同是留侯后人,但樹大分枝,各家漸漸疏遠。我也只是聽過仲景先生的名聲,卻連他在哪兒都不知道,否則還能為先生引見?!?/br> 華佗捋須笑道,“前幾年聽聞他舉孝廉,在長沙為官,時常為百姓診治?!?/br> 這也是他最為佩服張仲景的地方。 醫者賤業,能為官的人,絕不會委屈自己行醫,但張仲景不同,明明是士族高官,卻能放下身段為百姓看病。 真是叫人不能不欽佩。 張禎:“是么?仲景先生這般大義,不愧是留侯之后!” 她是真不知道張仲景還有這種義舉。 華佗捋胡須的手一頓,感覺這話有點奇怪。 她自己不也是留侯之后么? 這么夸贊,倒像是外人。 張禎也察覺到自己的話有些違和,飛快岔開話題,“先生一看這圖便說是留侯珍品,萬一是我胡亂畫的呢?” 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 華佗能看出這圖的價值,就說明他對人體結構有一定的認識。 但他是怎么認識的? 這時代可沒有解剖課。 華佗篤定道,“不可能?!?/br> 想要畫出這張圖,就得對人體內部極為熟悉。 可隔著一層皮,別說熟悉,勉強知道五臟在哪兒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