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方大郎有些激動,“這,這怎么能是學問呢?” 他們這些泥腿子,咋能跟“學問”扯上關系? 張禎:“民以食為天,種田不但是學問,還是攸關存亡的大學問!” 張祈認為meimei說得很對,贊同道,“沒錯,管子也曾云,倉廩實而知禮節,故農者,天下之本也!” 張禎一笑,又問道,“諸位意下如何?” 周有金這次搶著答話,蒼老的臉上似有紅光,“道長這么看得起老朽,敢不從命!” 張郎君說的那些文縐縐的話,他聽不太懂。 但他能聽懂課農司是大將軍想要設立的,是朝廷官署! 他祖墳冒青煙了能入官署! 朱老漢、方大郎等人也忙著表態,想法和周有金差不多,都覺得這事兒光宗耀祖,極有面子。 張禎又跟他們說,每月有俸祿,具體多少,她回去請示大將軍再告知大家。 眾人歡喜不盡。 他們也是能領俸祿的人了! 但歡喜之中又有忐忑。 領了俸祿,肯定就得干活,他們干什么活呢? 光一句精研種田太過籠統,心里完全沒譜。 張禎也知這是前所未有的新鮮事物,掰開了揉碎了,跟他們講解課農司的職責。 主要是三件事。 其一,改良耕種技術、種子、農具、肥料等等。 其二,傳授經驗。 其三,配合朝廷勸課農桑。 每半年考核一次,表現優良者另有賞賜。 若有突出貢獻,不但重賞,還上表朝廷授官。 如果一年之內無所作為,則清出課農司。 聽她講完,幾人都表示一定要干出點名堂。 ——被清出去?多丟臉??! 張禎:“貧道靜候佳音!” 華夏歷朝歷代的統治者,幾乎都能認識到農業的重要性。 還有人專門研究農學,例如西漢時的氾勝之,編著了華夏最早的農書《氾勝之書》。 但這畢竟只是少數,張禎覺得不夠。 她想讓課農司成為農科院似的存在。 雖然現在看不出成效,也不知能走到哪一步,可有些事情急不得,需要慢慢來。 想在秋天有所收獲,就得先在春天種下種子。 第52章 要想人前顯貴,就得背后遭罪 夜已深,張禎卻還在臨摹字帖。 霍紅兒勸道,“師傅歇下罷,仔細熬壞了眼睛!” 說著幫她剪了剪燭花。 張禎筆下不停,“快了,你們先睡!” 半夏也對霍紅兒道,“不練完十張,師傅是不會歇的,莫管她?!?/br> 霍紅兒嘆道,“師傅真是勤奮?!?/br> 自從拜請蔡文姬教授書法,師傅就每日練字至少十張,從未間斷。 不管是忙于大將軍府事務,還是身體不適,她都沒停過。 下鄉巡視皇莊,累了一天照樣練。 可她本不必如此辛勞,沒有人要求她必須寫好字。 張禎笑道:“你們有沒有聽過一句話?” 霍紅兒:“什么話?” 半夏也豎起耳朵聽著。 張禎伏案書寫,頭也不抬,“要想人前顯貴,就得背后遭罪?!?/br> 沒什么辛苦不辛苦的,她想驚艷眾人,可不得多加努力? 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 就算想裝神弄鬼當神棍,那也需要資本。 霍紅兒和半夏:...... 沒聽過,但感覺好有道理。 張禎寫完收功,活動手腕。 半夏收拾紙筆,霍紅兒給她揉按肩膀。 ——這小日子真不能說苦。 張禎美滋滋地想著,忍不住笑了。 霍紅兒早習慣了師傅時不時莫名其妙發笑,柔聲細語地道,“師傅,弟子有疑惑?!?/br> 她力道適中,張禎享受地閉上眼睛,“什么疑惑?你說?!?/br> 霍紅兒:“設立課農司,有何深意?” 張禎:“沒有深意,就為了種田?!?/br> 霍紅兒更是不解,蹙眉道,“可這又是為何?” 對師傅了解越深,她越發現師傅是個極聰明的人。 甚至可以說,在她所見人中最為聰明。 王司徒沒能做到的事情,師傅做到了。 大將軍呂布多疑自負,卻對師傅言聽計從。 但這般聰明的師傅,為何不留在大將軍身邊,繼續加深對他的影響力,而是天外一筆說要種田? 種田這種事,與師傅風馬牛不相及。 所以她懷疑師傅另有謀算,而她想幫忙。 張禎睜開眼睛,呼喚半夏,“你說為何?” 半夏嗔道,“師傅不是早說過?種田是為了讓更多人吃飽飯。紅兒,你哪來那么多疑問?” 霍紅兒:“......是我想多了么?” 張禎拍拍她的手,笑道,“是的,你想多了?!?/br> 霍紅兒畢竟是在司徒府長大的,耳濡目染之下,也有了些上層階級的思維。 在那個階層,尤其又是眼下這種政治環境,做任何事情,仿佛都是為了爭權奪利。 但課農司無權可爭,無利可奪。 她想不通也正常。 沒關系,總有一天她會想通。 —— 在寶鏡川停留五日,看完所有皇田,張禎一行起程往霸陵縣。 這次她說什么都要騎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