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張禎很欣慰,奉先同志越來越上道了。 她只略微提了一句,他就知道怎么做。 還做得比她預想中好,真棒。 她已經學會了騎馬,大多數時候,都騎馬跟在呂布身旁,累了才回馬車。 霍紅兒和半夏相處融洽,她提過的兩個小丫環準備去投鄉下的親戚,沒有跟她一起進京。 因從小被當做歌伎培養,她只會唱歌跳舞,取悅男子,沒學過繡工,對此很感興趣,纏著半夏要學,口口聲聲大師姐。 半夏被她叫得暈頭轉向,壓箱子的功夫都拿出來了。 張禎想著又不靠她們繡活賣錢,讓她們歇一歇,兩人卻不聽,依然高高興興地理著絲線。 便也由得她們。 第39章 他反應會這么大,主要是因為窮 半個月后,大軍抵達長安。 毫不夸張的說,整個長安都轟動了,圍觀議論者無數。 從郿塢繳獲的財物糧食,呂布按照計劃只上交了一成,但就這一成,也是普通人無法想象的巨額數字。 一百多輛牛車裝得滿滿當當,運輸的也只是貴重的金銀財貨。 糧食根本裝不下。 呂布在郿縣就地征了兩千多民夫,再加兩千士卒,四千多人肩挑手扛,連拉帶拖,才把那一成糧食搬回京城。 整個隊伍連綿數十里,翻山越嶺時就像一條長龍。 王允、士孫瑞、楊瓚等人也險些驚呆下巴。 士孫瑞甚至還下意識看了看太陽。 ——是從東邊升起來的,并無異常。 他們如此驚訝,一是因為董卓斂財之巨,二是因為呂布竟然舍得上交國庫這么多。 誠然,他肯定私下截留一部分。 但這差不多是約定俗成的潛.規則,誰出兵都得拿一筆,不然拿什么養手底下的將士? 誰愿意為你賣命? 此前,他們也曾預想過呂布會交回多少戰利品,都覺得幾十車頂天了。 他就是一文不交,說沒找到董卓的庫房,他們也只能信。 絕不會因此而跟呂布翻臉,也不敢。 然而,呂布出乎了他們的預料。 這到底是為什么呀? 王允想破頭皮也想不出來。 茫然中忽然冒出一種想法,莫非,呂布真心輔漢? 不,絕不是! 下一瞬,王允否定了自己的猜測。 呂布真心輔漢的可能性,比呂布視錢財如糞土還要低。 那可是呂布! 他眼里有誰?沒有丁原,沒有董卓,也沒有陛下,只有他自己! 小皇帝劉協看著送進宮的一箱箱首飾、布料,幾乎落下淚來。 抓著呂布的手不放,感動地道,“若滿朝文武皆如奉先,朕還有何憂愁!” 他反應會這么大,主要是因為窮。 兩漢至今二十九位皇帝,他是最窮的那個。 從洛陽到長安,說好聽點是遷都,說難聽點是逃竄。 董卓只準他帶隨身之物,他還沒有隨行的大臣富裕,日?;ㄓ萌看蟪脊┓?。 到達長安之后,臨時征收了一次稅賦,才有錢糧修繕未央宮。 但各地天災人禍不斷,稅賦收不了多少,收上來也是填入國庫,不是給他私用,因而他還是窮。 朝中公卿出自名門望族,底蘊深厚,個個都比他闊綽。 可他不能叫他們進獻大筆錢財。 就是叫了,他們也不會答應,估計還會義正辭嚴地罵他是昏君,行廢立之事。 主動給他這么多錢的只有呂布一個。 雖然這些首飾、布料本來就是皇家之物,但呂布愿意還回來,就說明心中有他。 換了王允、士孫瑞、楊瓚等人會還么? 劉協對他們沒有信心。 看著他那感激涕零的樣兒,張禎心生憐惜,安慰道,“陛下只管穩坐龍庭,萬般難事,皆有大將軍替陛下分憂!” 她來過未央宮兩次,這是第三次。 有一有二再有三,就會成為習慣,禁軍、宮人看她的目光已經沒有第一次那么驚奇。 爺爺說過,“習慣”是一件很可怕的事。 劉協眼眶微紅,“奉先國之棟梁,朕得此良臣,乃是祖宗保佑!” 呂布:“陛下謬贊!” 君臣二人你來我往,推心置腹地說了好一會兒話,又一起用了晚食,劉協才讓他們回去歇息。 對于張禎,劉協也很親近,還不小心叫了她一聲jiejie。 意識到自己叫錯,他很不好意思,小臉通紅。 出了未央宮,上了府里來接的金華皂蓋車,呂布長舒一口氣,埋怨道,“我說不來,你非要來,看罷,天色都晚了!” 兩人相對而坐。 雖然金華皂蓋車很寬大,但他手長腳長,一雙長腿幾乎塞到張禎眼前,她只好束手束腳地縮在車廂角落。 笑道:“大將軍親自進宮,方顯心誠?!?/br> 由別人押送那些東西到劉協面前,哪及得上呂布親自出面? 人與人之間的任何關系都需要維護,不是“理當如此”就真如此,君臣關系也不例外。 君臣之情,也是一點點建立起來的。 倘若這是一個攻略游戲,攻略劉協需要進度一百,那么現在進度條大約走到二十了。 呂布背靠軟墊,懶洋洋地道,“不耐煩跟他說話。咱們這位小皇帝,不長個子光長心眼子?!?/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