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6章
每次田清清放假回老家之后,村長和村支書他們都會過來和田清清寒暄幾句。 有時候連鄉里的人都會過來聊兩句。 在縣城的時候,田清清也會有各種各樣的應酬, 奉詩縣的高鐵站還在建,縣里的人知道得更加的多,自然對田清清更加的客氣。 主打一個打好關系,爭取可持續發展, 這種影響下,鄉里的人去縣里開會的時候,縣里的也多多少少會關注一下田清清家鄉的狀況。 鄉里的人‘得到指示’,自然更加關注田清清他們村里的情況。 所以本來就很關注田清清他們家的村領導們就更加關注了。 不用猜田清清就知道,田清清今天上午才到,住的近一些,速度快一些的,今天下午估計就有人帶著孩子回老家避暑。 住的遠一些,速度慢一些的,明天就會回來。 都是田家一些輩分高的祖祖太太們,帶著他們的孫孫們回來避暑,然后和田清清聊聊天, 要是田清清能幫他們帶帶娃就更好了,當然,主要原因還是混個臉熟。 第403章 田清清的建議 田清清:“書記叔叔,村長叔叔,您們怎么來了?” 雖然田清清知道他們來的目的,但是表面寒暄還是要有的, 雖然大家都是心照不宣的,但是,誰也不會上來就直接戳破呀。 村支書:“這不是聽說你回來了,我們又正好在隔壁村子里開會,商量接下來的發展,這不散會了就順便過來打個招呼?!?/br> 村長:“是啊,現在我們這些村已經修好路了,自然是要把后續發展規劃好的,要能帶著村子里的人致富,讓年輕人不至于都往外跑啊?!?/br> 確實,田清清的老家確實還算是窮的,還沒修路之前,要想買個東西,都至少要走一個小時左右, 要是想去鎮上,就要走上一兩個小時,才能到主干路上,只有那里能等到到鎮上的面包車, 要是舍不得坐車的那幾塊錢的話,還得走上一兩個小時才能到鎮上, 也就是說,村里人要是種了點什么東西,想要趕集的時候去賣掉。 他們一般六點左右就出發了,要想占個好位置甚至要更早, 要是能賣完還好,要是賣不完,一路還要挑著沒賣完的東西回家。 一路上都是坑坑洼洼的石子路或者泥濘路,有多辛苦,多難走,自然是不必說的。 現在路已經修好了,即使是走路出去,花的時間也比之前花得少, 再加上,路修好了之后,這邊這幾個村也有拉客的面包車愿意從這邊路過了, 出門方便了許多。 但是,即使是這樣,也是無法發展村里的, 現在村子里種的都還是最基本的一些糧食蔬菜,還都是每家種的都不多,很多田都還荒著, 這樣的家鄉,肯定是不可能留下村里的年輕人的,畢竟一家人靠種的這些東西,真的只能糊口,再多就困難了。 所以村支書和村長他們應該是想要發展特色吧。 田清清:“那您們現在是怎么個想法?” 村支書:“現在這才在走提議階段,大家都在各抒己見,離真正拍板定下來還早著呢,” 村長:“我們臨近的這幾個村子,都是同樣的問題,這里并不適合種植什么特色性植物,所以才頭疼?!?/br> 他們對于田清清這么問并沒有輕視,也都不隱瞞,甚至還想在田清清這邊得到一些建議。 畢竟一個才大一,就能拉到大筆贊助資金的人,肯定是有些本事的,又在大城市呆了這么久,見識肯定也不少。 田清清:“這也確實是我們這邊的一個弊端?!?/br> 然而田清清并沒有要提出什么建議的想法,她倒不是想要藏著掖著,或者是擺架子什么的, 主要是,她的建議可能會大興土木,估計很難被批復下來。 然而她不想說,并不代表別人不想聽,村支書和村長見田清清沒有想要發表自己看法的意思, 也不兜圈子了,直接問出口了:“清清有什么好的想法嗎?” 既然是他們主動問的,田清清也就認真的回答了: “我記得我們桃源鎮最先修路的除了我們村就是對面山上的大樹村和青龍村了吧?” 村支書:“對的,” 第404章 分禮物 田清清:“當時選定那兩個村,除了是真的很難出山外,就是因為山頂上的那個道觀了吧?” “之前還沒有修好路的時候,就有很多人慕名而來,即使是爬山累得氣喘吁吁的,也有很多別的地方的人愿意來,現在路修好了,聽說來的人更多了,就是市里都有很多人開車過來去那個道觀?!?/br> 村支書:“所以你的意思是,發展旅游?可那也是青龍村和大樹村的發展路線啊,他們也確實是這么想的?!?/br> 田清清:“可以放開格局嘛,和他們合作,在我們之間建一個玻璃棧道,以那個道觀為基礎,建一個旅游景區,我們這邊還是有不少自然景觀挺好看的,保護好它們,純天然的就很不錯?!?/br> 村長:“玻璃棧道?” 村長這輩子,也沒怎么出去,現在又還不是后面的信息大爆炸時期,不用出門就可以看到很多景觀。 所以田清清大致的給在場的人講了一下玻璃棧道,還搜了幾張圖給他們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