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八章 取其精華而用之
十二月的長安又開始下雪了。 方卓、程處默、元嘉騎馬站在灞橋邊上。 每人披了一件黑色的大氅披風,站在雪地里,遙看長安城的城門。 終于,看到李承乾瘋狂的催動著胯下的棗紅色的戰馬,向他們奔過來。 身后跟著的是房遺愛、尉遲洪道、長孫沖和牛見虎。 因為種種原因,他們這次沒有出征,方卓他們得勝歸來,似乎最激動的就是他們幾個。 好不容易得到李二的批準,這才出了長安城,到灞橋邊上迎接他們的英雄歸來。 擁馬入灞橋,知是故人來。 下了雪的地面光滑如斯,三人堪堪停住戰馬,跑過來,兄弟們緊緊的抱在了一起。 此時無言淚兩行。 程處默一只手扶在李承乾的肩膀上,道:“別娘們唧唧的,我們好著呢?!?/br> 尉遲洪道說道:“走,望月樓安排,最近來了很多妹子,一水兒的青衣?!?/br> 李承乾馬上道:“拉倒吧,我父皇還在書房等他們?!?/br> 笑聲中幾人重新上馬,向長安城奔去。 七騎入長安,街道上的人群自動分列兩旁。 早就知道邊關大捷的百姓,見將軍騎馬歸來,紛紛給方卓他們行注目禮。 不時的對他們指指點點。 方卓抱著拳快速穿過人群,眼神異常的堅定,快速通過長安鬧事,不讓人們對自己產生過多的崇拜。 御史大夫彈劾奏章上就會多出一條狂妄的罪狀。 來到宮門前,七騎下馬,宮衛接過他們手里的韁繩,用手敲著甲胄,高喊:“大唐威武?!?/br> 禮節性的回禮之后,就進入了皇宮。 因為是太子開路,一路上沒人再查腰牌,直達李二的書房。 李二斜躺在軟塌上看書,旁邊放著一個棗紅色的泥爐,泥爐里木炭燒的通紅,將周圍的寒冷驅走。 李承乾不等通稟,就進了李二的書房,興奮的說道:“父皇,你看誰回來了?!?/br> 李二趕緊起身,就看到方卓、程處默和元嘉披著大氅,站在他面前,表情嚴肅。 等李二下了軟塌站定之后,三人這才給李二請了安。 李二大喜,連說了三個好字,就開始房間內踱步。 看的出來他很興奮,正在努力的把這股興奮勁壓下去。 一個帝王要時時刻刻保持威嚴。 “前些年還看著你們在長安城到處惹是生非,一晃沒幾年,你們都長大了,已經成了大唐的驕傲,大唐有你們后輩的崛起,定然能蒸蒸日上?!?/br> “來??!” “在!” “上酒,朕要與他們同飲?!?/br> 酒放在一個裝飾的很漂亮的托盤里被內侍端了上來,三個人每人拿了一杯,遙遙舉杯之后,一飲而盡。 “謝陛下?!?/br> 李二揮退了內侍,道:“你們為大唐立下了赫赫戰功,想要什么樣的獎賞???” 方卓抱拳道:“臣等受陛下恩惠良多,不敢在做他想,只是希望能在家中陪伴家小,便是陛下最大的獎賞?!?/br> 李二瞇起眼睛問程處默和元嘉:“你們倆也是這個意思嗎?” 方卓已經那樣說了,程處默和元嘉也只能跟進,道:“抵御外敵是我們做后輩的職責,不敢妄自菲薄?!?/br> 李二輕笑一聲,道:“你們想要清閑?們都沒有,別以為朕不知道你們心里在想什么,欲擒故縱,欲迎還拒,這是你平安侯一慣的手法?!?/br> “你們不要,朕偏要給你們,嘉獎令會在大軍班師之后一并下發?!?/br> 方卓的臉上沒有任何表情變化。 李二遲疑了片刻,道:“把那三人也叫進來,侯在外面冷?!?/br> 李二話音剛落,房遺愛、尉遲洪道和長孫沖趕緊走進來,跪見李二。 “平身吧,在這里就不要規矩了?!?/br> 三人起來之后,急促的站在方卓他們身后聽李二訓話。 “大唐遲早要你們挑大梁,不要想著躲,既然表現出向上的決心,就要大膽的向前走,不要因為朝堂上的一些不和諧的話就畏首畏尾?!?/br> 李二的話似乎有所指啊。 方卓的心里隱隱覺得不對勁。 李二接著說道:“頡利被俘,北方大定,長安周邊四洲之地遭受蝗災的陰霾還遠遠沒有過去?!?/br> “接下來就該發展國內經濟,讓老百姓早一點從缺糧的日子里走過來,才是你們接下來要做的事情?!?/br> 方卓道:“陛下,我們是武將,打仗自然是在行的,要是理政還差點意思啊,太子聰慧,自然能擔當的此重任?!?/br> 李承乾自有雄才大略,早想著一展風采,李二覺得他還太嫩,死死的把他鎖在皇宮里,讓太子師陸德明孔穎達教授。 方才聽方卓為他開口說話,心里一陣高興。 “朕正有此意,不過還需要你們輔佐?!?/br> 李承乾激動的說道:“兒臣定不負父皇囑托?!?/br> 李二微微點頭,不等他們答應,就讓他們離開了,單獨把方卓留了下來。 “平安侯,想必你也知道朕為什么要把你留下來?!?/br> 方卓一本正經的回道:“微臣不知,還望陛下明示?!?/br> 李二一改方才的溫柔,厲聲問道:“你究竟想干什么?” 這就開始了,在草原上方卓說的有些話,一定傳到了他的耳朵里。 方卓道:“陛下,微臣只希望大唐好?!?/br> “犧牲會很大嗎?” 和聰明人說話很輕松。 “會,但是,百姓受益?!?/br> “如何彌補?” 李二講究的是平衡之術,想要讓舊貴族受損,就必須要在其他地方彌補上來。 “有,但是,前提是得接受新思潮?!?/br> “哦?如果僅僅只是你改進過的造紙術,改良過的蒸餾酒,在朕看來,并不是真正的惠及民生?!?/br> 沒錯,早在西漢的時候,蔡倫就造出了紙,只不過成本太高,只有上層人才能用到,即便是日常辦公,也還要使用竹簡。 經過方卓的改良之后,造紙成本降低,百姓人人能用得起,真正做到了惠民。 所以,李二才開始在全國推行。 五姓七望家族本來也掌控著造紙技術,方卓突破技術之后,他們感受到了危機,于是才派來他們子侄輩盧彥對方卓進行反擊。 沒想到會讓他們徹底退出權力中心。 李二很擔心這種事情會持續發生,所以問的很小心。 方卓道:“微臣會寫一個詳細的奏折遞給陛下的,陛下可去其糟粕,取其精華而用之?!?/br> “如果陛下覺得這樣做太過激烈,那么微臣就會在封地里先進行試驗,而后在推廣全國?!?/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