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節
書迷正在閱讀:飛劍問道、三寸人間、天道圖書館、天下第九、烈火噬心 (BL NPH)、慢熱、咒術師不需要輔助、病嬌向乙女合集、[綜漫] 變成一個呱蛙子
關鍵這些票宋春華借來了那都是要還的! 這就意味著,接下來的幾個月,這位班主任都得勒緊褲腰帶了! 越想葉青心里越是酸酸漲漲,眼淚瞬間不受控制地滾了下來,坐在餐桌邊,手里還抓著筷子呢,她就哭得不能自已。 她根本不缺什么糧票,有木系異能傍身,她真要是缺糧食了,隨便拿幾顆種子催化,就能頃刻間收獲一谷倉的稻米。 可宋春華不知道啊,她只知道自己的學生馬上要下鄉,而她改變不了國家政策,只能在自己能力范圍內能幫一把算一把。 這一刻,葉青感覺她不管是心境還是認知,都得到了重新洗禮。 末世那十年的苦難,讓她再不敢輕信任何人,可來到這個新世界,遇到了像宋老師這樣善良純粹的人,她在受寵若驚的同時,又覺得羞愧難當。 她葉青就是個胸無大志自私涼薄的利己主義者,究竟何德何能,讓一個老師對她如此傾盡全力不求回報地付出這么多? 吃過晚飯,葉青什么事兒都沒做,就安靜地坐在桌子旁陪著宋春華批改作業。 在宋春華累了的時候,她假借給宋春華捏肩膀,不動聲色地查探了一下宋春華的身體狀況,還偷偷渡了點異能,將宋春華身體里的一些小毛病都給治好了。 宋春華只覺得奇怪,在葉青給她按摩之后,她渾身都覺得舒服多了,晚上也難得地沒做噩夢,一覺睡到了天亮,早上起來整個人都神清氣爽。 但宋春華腦洞沒那么大,不會想到葉青昨晚上給她做的按摩其實另有玄機。 葉青早上照舊很早就出了門。 跟幾個老頭約好了在南門街口碰面,她作為晚輩總不好遲到讓老人家等。 葉青覺得她已經算出發得早的了,但讓她沒想到的是,等帶著釣具去了碰面地點,幾個老頭竟然都已經到了,而且看那樣子,到的時間還不短。 “陳叔,你們怎么這么早就來了,不在家里多睡一會兒嗎?” 陳友德擺了擺手:“年紀來了,晚上就覺少,不像你們小年輕,隨便找個地兒一靠都能睡得著,我們每天三四點就醒了,然后只能睜著眼睛熬到天亮?!?/br> 葉青順口就說道: “那這要么是基礎疾病壓迫神經造成的,要么就是身體里面的松果體素分泌減少了?!?/br> 幾個老頭看到葉青后就都圍了上來,本來想問問她師從哪位垂釣大師的事兒呢,現在一聽葉青說睡眠減少的原因,頓時都愣住了。 “葉家丫頭,你剛剛說的那個什么,松果體素,是什么東西?” 葉青只好耐心解釋道: “就是身體里面分泌的一種激素,這個激素會經血液循環而作用于睡眠中樞,讓人產生nongnong睡意,直白點說,這玩意兒是來調節睡眠的,如果體內這個東西的分泌量減少了,深睡眠時間就會縮短,所以就會失眠、覺少、睡不安穩?!?/br> 幾個老頭活了大半輩子了,還是頭一回聽說這玩意兒,一個個既茫然又焦急: “真的啊,身體里面還有這個東西呢?那減少的話要怎么辦,能吃藥補上去嗎?” 葉青看著面前這一二三四五排排站的好奇寶寶,到嘴的話一頓,表情有些一言難盡。 不知道為什么,她看著眼下這個場景,總有一種莫名的熟悉感。 就好像她是那販賣保健品的騙子,在銷售產品之前先開個講座,給一幫無知老頭洗腦似的。 她忍不住清咳了兩聲,拎著釣具尷尬道: “那什么,幾位老叔,咱們今天的重點是去野釣,要不還是邊走邊說?” 幾個老頭這才回過神來,趕緊把自己的東西帶上,坐公交車去春申浦。 葉青上了車就繼續前面的話題: “松果體素分泌低,有三種調理辦法?!?/br> “一種是吃西藥,見效快但可能會有一些副作用?!?/br> “如果是年輕人肯定用這個辦法合適,但是幾位老叔都快六十了吧,那我就不建議用這個辦法了,而且我也不確定這類藥醫院里面有沒有得賣?!?/br> “另外一種呢,就是針灸治療,配合中藥進行慢調理,可能療程時間會長一點?!?/br> “第三種就是食療,那這就真得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了,多吃燕麥,番茄,葡萄,核桃這些食材……” 葉青對這些如數家珍,說得頭頭是道,結果說著說著呢,就見到陳友德目光灼灼地盯著她看,她頓覺莫名其妙,忍不住伸出手來在自己臉上摸了摸: “陳叔,怎么了?我臉上有什么東西嗎?” 陳友德搖頭:“不是,我就是有點好奇,葉家丫頭你不是拜了垂釣大師為師嗎?咋還會醫術呢?我那大姐冠心病發作,也是你出手給救回來的,你這小丫頭年紀不大,沒想到還挺厲害呢!” 葉青如今正是給自己立人設的時候呢,當然要抓住一切機會給自己做宣傳,所以一聽陳友德這么問,她立馬就笑著回道: “垂釣只是我的一點小愛好而已,學醫我才是認真的,并且把它當做我的畢生事業來修行,我想當醫生,但是家里頭條件不允許,所以我就只能私底下自學,這些年我在廢品站淘了一些醫書,囫圇吞棗的看,自己慢慢琢磨?!?/br> 這話讓幾個老頭聽得肅然起敬,都忍不住朝她豎起了大拇指。 為了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葉青還讓這幾個老頭伸出手腕,她就這么蹲下去,挨個給這幾個老頭號脈。 雖然是在公交車上,但是有異能輔助,葉青切脈探查的速度很快,基本上兩分鐘內就診斷完一個,然后當場就把每一個老頭當下身體有的毛病都給摸出來了。 隨著葉青把幾個人的基礎病癥說完,幾個老頭那眼珠子瞪得就跟牛鈴似的,簡直驚為天人! 本來這些人只是對葉青的釣技好奇,這會兒那就是真心被這個小丫頭露出的這一手精準號脈的絕活給折服了。 “只是自己看醫書自學,就能學到這個程度?小丫頭你這可真是天賦異稟,學習能力驚人??!” “一定不能放棄,下了鄉也要繼續學!就你這股不服輸不認命的勁兒,只要能堅持,假以時日你一定能在醫學上有所建樹!” “就是,下了鄉也不怕,你到時候給我們幾個老頭寫信,要是缺什么書只管跟我們說,我們都去幫你找!” 幾個老頭如今都快成為葉青的頭號迷弟了,對葉青的熱情和喜歡絕對不亞于對自家的親孫女兒。 葉青對這幾個老頭的反應也十分滿意,心下忍不住打了個響指:bingo! 很好,看樣子這幾個人已經被她忽悠瘸了! 將來萬一有人對她所學的醫術出處產生懷疑,來調查她的學術背景和成長情況時,這些可都是“見證她一路成長”的有利證人! 去春申浦這一路,就是在葉青開著講座細說老年人該如何養生中度過的。 于是,這趟公交車上,就出現了一個十分詭異的現象。 整個公交車里面,有近半個車廂的乘客不自覺朝著葉青那邊靠攏,都在豎起耳朵旁聽這個小姑娘講課。 因為葉青的養生課講得太生動有趣,每個人都聽得津津有味意猶未盡,為此還有人因為聽得太入迷而錯過了下車,甚至在葉青他們抵達目的地下車的時候,還有人下意識地就要跟著他們走,還是被同伴叫喚了好幾聲才反應過來。 看到這個情況,葉青嘴角都不由得抽了抽。 這下她不光是像搞傳銷洗腦的騙子了,還有點像拐人的人販子! 春申浦是浦江的上游,位于申城城郊,周圍有林子有農田,還有一眼望過去平坦的江岸灘涂。 九月份進入旱季,灘涂干涸之后,就經常會有人到這邊來垂釣。 陳友德他們輸人不輸陣,為了不空軍那是做足了充分準備,各種餌料那叫一個齊全。 一到地方,幾個老頭就忙不迭地開始選釣位。 倒是葉青不慌不忙,她借了其中一個老頭帶來的一把小柴刀,先去附近的林子里轉悠了一圈,找到了一叢野毛竹,挑了一根又老又直的砍了下來。 慢條斯理地修了枝并打磨光滑后,她試了試手感,確認能當釣竿后,才悠閑地回到灘涂上。 這時候,距離幾個老頭們下餌放竿已經過去半個小時了,但他們的浮漂一直毫無動靜。 為了挽尊,陳友德再次強調道: “你別笑,這條河里面的魚比人民公園的更大更精,是出了名的難釣,別看你有獨門絕技,沒準你今天的戰果還比不上我——” 說著話的功夫,葉青已經把釣線綁好,又隨意地扯了一根岸邊水草掛鉤子上,然后一揮竿子,干脆利落地把釣鉤甩到了河里。 陳友德在那邊大話還沒說完呢,葉青那浮漂已經被一股大力拉扯著沉下去了。 ——們幾個糟老頭子呢。 陳友德的話音戛然而止,把沒說完的話都給咽了回去。 他臉色漲得通紅,一時間都不知道是該罵還是該激動了。 就算是打臉,那也好歹給他一點時間讓他做做心理準備啊,要不要這么快?! 幾個老頭都激動地站了起來。 葉青如今溜魚已經駕輕就熟游刃有余了,抓著釣竿不驕不躁,一點點地磨掉這條大魚的耐性和體力,整個過程可以說一個多余的動作都沒有。 這邊不是人民公園,偌大的灘涂沒幾個人影兒,上魚這點動靜并沒有引起什么人注意。 葉青看到這周遭的環境后,釣起魚來頓時就沒了顧忌,直接放開手腳來準備大干一場。 于是,一條,兩條,三條…… 整個灘涂都成為了葉青“炫技”的秀場,再沒給幾個老頭留半點可以施展的空間。 不過一個上午的時間,他們所在的那一片灘涂上,就擺滿了葉青釣上來的魚,每一條都是大貨,保守估計得有上千斤! 近百條魚堆在岸邊,視覺沖擊巨大,看起來那是相當壯觀。 幾個老頭一邊幫忙抄網撈魚,一邊在底下嘀咕: 這哪里是來釣魚的,這怕是來進貨的吧? 來之前本來他們幾個老頭都商量好了,不管這回葉青釣上來多少條魚,他們幾個老頭都給分攤包圓了。 可隨著葉青釣上來的魚越來越多,幾個老頭從一開始的激動興奮,慢慢地就變得沉默下來,這會兒更是嚇得臉都綠了。 這要只是十幾二十條,他們幾個咬咬牙也能吃得下,大不了拿回去各家親戚分一分呢。 可這特么都有近百條了,這誰吃得消? 幾個老頭趕緊向陳友德求救:咋辦啊,大話都說出去了,總不能臨了了要在這丫頭面前食言吧?那可就太丟人了! 好在陳友德這回還真沒掉鏈子,他胸有成竹道: “放心,我早有準備,別說是上千斤魚了,再多幾倍都能解決!” 幾個老頭將信將疑,有些懷疑陳友德是在說大話。 陳友德嘿嘿一笑,神神秘秘道: “我昨晚上去了一趟我大外甥那廠里,找了他們廠后勤部的采購員,跟人說好了下午讓他開運輸車來春申浦這邊走一趟!” “本來我是想著這丫頭要是釣個幾百斤魚的話,咱們幾個老頭肯定是沒法帶回去的嘛,就想讓人來幫忙給咱拖回去?!?/br> “但現在用不著那么麻煩了,我到時候讓那小子直接把魚拉進他們機械廠得了,他們后勤部肯定也在為采購食材發愁呢,這么多鮮魚送過去,我就不信他們會拒絕!” 幾個老頭眼睛都亮了: “好家伙,你這一招高??!機械廠那么多工人,這些魚送過去正好給食堂加餐,別說是上千斤了,再加一倍都能一頓干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