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書迷正在閱讀:飛劍問道、[家教初代] 理想之城、[咒術回戰] 這個留學生我好像在哪見過、撿到一只omega、[英美娛] 好萊塢搖滾日志、向導被替身后在空間種田、珠頸斑鳩筑巢指南、[火影同人] 火影之稻田里的藤蘿、[西方名著同人] 仙女座的傳說
朱棣被揪住耳朵懵了,被打的時候也完全不知道自己為何被打。 永樂年間 朱棣想起當年知道父皇要傳位給侄子的時候,他也有點心酸,怎么就那么喜歡大哥和他的孩子們?明明都是親生的,其他的兒子就不是兒子了嗎? 他酸了幾秒后又正色起來,眼神深邃,確實,還沒有找到朱允炆,嘖,也不知道到底跑到哪去了。他可是親叔叔啊,用得著這么防著自己嗎? 康熙也在想,如果保成去世,不,保成不可能去世!可他很快又想到九子奪嫡,唉,各家都有難念的經。 第121章 弱國無外交 121 【朱允炆算得上是幸運的,他的父親朱標患病而死,他的大哥也染上豆疾去世,再加上朱元璋頗為喜愛他,于是這皇位就落到了他的頭上?!?/br> 【為了確保這個孫子順利繼位,朱元璋還給他訓練出一批新的優秀將領,甚至編寫的《祖訓錄》中羅列了一系列約束藩王的條例。不得不說朱元璋實在是太偏愛朱標了,這可是史書上都記載在冊的偏愛,而朱標確實也擔得起這份偏愛,宅心仁厚、治國有道又聰明能干,這樣的兒子誰也沒辦法不喜歡,只可惜英年早逝,于是朱元璋便將這份寵愛轉移到了朱標的兒子朱允炆的身上?!?/br> 【那朱允炆能擔得起這份寵愛嗎?其實也差不多,朱允炆不僅孝順,而且還延續他父親朱標的寬仁政策,多次向朱元璋請求修改刑法,也因此深得人心;并且重視農桑、行辦學校,更改官吏制度、施行新措施減少賦稅,史稱‘建文新政’[1]?!?/br> 【那么這樣一個皇帝為什么會被稱為流浪皇帝?答案是削藩。朱元璋生的兒子就有26個,這么多兒子不可能個個都當皇帝,當不上皇帝的自然都封王被派去封地。那么多叔叔明面上是被派去封地守護四方,但是私底下誰知道他們會不會聯合造反,朱允炆當然睡不著,于是便想出了削藩的主意?!?/br> 削藩兩個字一出來,尋常百姓聽不出來,但也隱隱約約明白些什么,倒是一些朝中臣子以及皇帝恍然大悟。 嬴政心下了然,怪不得之前說起親叔叔,這個親叔叔指的就是其中一個藩王吧? 扶蘇皺眉,那是不是不應該生那么多兒子? 劉徹哼笑幾聲,兄弟之間都尚且為了爭皇位爭的頭破血流,叔侄之間隔了一輩不更是要互相提防。 再根據天幕之前的話,明惠帝估計是兇多吉少咯。 李世民也有些震驚,那么多兒子,如果個個都封王,那還真是一個龐大的家族,朱允炆想要削藩也實屬正常,只是從結果看,削藩竟然失敗了? 趙匡胤看向自己的兒子趙德昭,想起趙炅逼死他的事情,果然叔侄之間還是差了一層關系,但其實關系不大,只要朱允炆有疑心病,就會一日睡不安穩。 洪武年間 朱元璋想起這段時期,氣的臉色發青,特別想將朱允炆這個還沒出生的孩子給揍一頓。 都是親叔叔,還有祖訓,難不成他們還會真的造反嗎?! 一想起自己幾個兒子的慘狀,朱元璋就心臟疼,特別是那幾個孩子此時正用無辜心疼的表情看著他,“父皇,你怎么了?” 朱棣這個臭小子也難得過來安慰他,這讓朱元璋更是腦袋疼。 朱標當然也知道這件事,他憐愛地看著幾個弟弟。 朱棣摸著胳膊,“哥,你別用看你媳婦的眼神看我們行嗎?” 朱標第一次被弟弟氣笑,指著他的額頭,“怪不得父皇一直揍你?!本瓦@張嘴活該挨揍! 永樂年間 朱棣嘆氣,“這個侄子真是不把幾個叔叔當人啊?!?/br> 也不能怪他造反,不造反就得死,誰想死啊,反正他不想。 康熙看著自己的一群兒子,表情不明讓他們都有些瑟縮,唯獨大阿哥、太子和胤禛不怕。 “削藩這件事你們怎么看?”終于還是問出了這個問題。 康熙讓一群人排著隊回答,只是越聽越皺眉,最后深深嘆一口氣,兒子太多也是債。 【既然有了削藩的主意,朱允炆再三詢問其他臣子,于是在即位不久后就開始削藩。朱允炆采納了黃子澄的建議,1398年八月,周王朱橚被廢為庶人、流放云南;同年十一月派人監察燕王朱棣府中;1399年三月,削弱燕王朱棣的兵力、四月,湘王朱柏自焚而死、齊王朱榑、代王朱桂被廢為庶人;六月,岷王朱楩被廢為庶人、流放漳州[2]?!?/br> 【我覺得朱允炆真的是一個行動派,而且是效率極高的行動派,這就是天選打工人??!哈哈,開個玩笑,一年廢了幾個叔叔、還弄死一個,也不知道朱元璋如果知道這個孫子這么對待他兒子的話,是什么心情?】 【這樣極高的效率也埋下了禍患,之后的靖難之役也讓朱允炆徹底變成了流浪皇帝?!?/br> 這削藩的速度,連嬴政都有些自嘆不如,他用了十年才滅六國,朱允炆用了一年就廢了幾個叔叔,果然后輩人才濟濟。 扶蘇也有些傻眼,“一年?”速度是不是太快了些。 劉徹心下了然,果然是朱允炆疑心病太重想削藩,“朕都有些甘拜下風?!?/br> 朱允炆是真的不把他的叔叔當人啊,才即位不久就想趕盡殺絕是不是太心急了? 李世民這下知道了為什么會被造反,根基不穩、又實在心急,只能說還是太年輕,當皇帝意氣用事可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