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書迷正在閱讀:飛劍問道、[家教初代] 理想之城、[咒術回戰] 這個留學生我好像在哪見過、撿到一只omega、[英美娛] 好萊塢搖滾日志、向導被替身后在空間種田、珠頸斑鳩筑巢指南、[火影同人] 火影之稻田里的藤蘿、[西方名著同人] 仙女座的傳說
李世民注意到他的目光,一點也不羞愧,跟隨他的有功之臣為何不封? 【也就在放還宮女的第二天,突厥入侵涇州;二十日,突厥入侵武功;二十四日,突厥入侵高陵;二十六日,尉遲敬德在涇陽大敗突厥,生擒敵軍將領阿史德烏沒啜獲得勝利,但還是未能阻止突厥的入侵,二十八日,頡利可汗抵達渭水邊[2],這就是著名的渭水之盟?!?/br> 【在突厥二十萬雄兵壓境,長安城兵力空虛的情況下該如何應對?膽大的李世民設疑兵之計,親自率領高士廉、房玄齡等六人至渭水河邊,隔著渭水河與額利對話、痛斥他負約,也就是這樣一句話,令突厥紛紛驚恐,下馬參拜?!?/br> 【其實能理解突厥為什么恐懼,因為李世民在戰場上的威名突厥定是有所耳聞,再見到李世民只帶幾人,他們擔心也不無道理,之后唐軍抵達,額利得知知思力被拘,更懼怕唐軍,因此在兩天后,8月30日,在渭水橋上簽訂協議,殺白馬立盟,這次未傷一兵一卒便讓敵人退兵,這場戰爭沒有開始便已經結束?!?/br> 嬴政負手而立,滿眼欣賞,能短時間想出這種對策,不愧是和他能同為千古一帝。 劉邦對天幕指指點點,這個時候為什么不說白馬做錯了什么?!是不是區別對待? 劉徹只聽天幕的話就能感覺到李世民的那股由內而發的自信,也只有有這種膽量的人才敢這樣做,“真是后生可畏啊?!彼行┬奶?,但李世民對他來說不就是后生?這樣一想劉徹理直氣壯起來。 武德年間,所有人都來不及震驚玄武門事變,“突厥來了?還到了渭水河?” 李淵也有點慌,不過當他看見李世民的時候就不慌了,李世民能解決第一次,同樣就能解決第二次。 李建成也愣住,他沒想到李世民只是這樣就無比輕松地讓突厥退兵,他上下打量著李世民良久。 李元吉這次不敢再說之前的話,只惱怒突厥沒有攻入長安,殺死李世民,從得知李世民當上皇帝之后,他就無比怨恨,憑什么? 也是李建成太沒用了,李元吉在腦中想辦法,可是想不出來,宮內外的人都被李世民收買,他當皇帝似乎已成定局。 貞觀年間。 聽見渭水之盟時,所有人的臉色都不好,畢竟那可是極盡恥辱的一次盟約,李世民也按著額角,還是先慢慢來,不能著急攻打突厥。 朱元璋撫掌笑道,“唐太宗英姿蓋世,好!” 康熙也親自打過勝仗,只是比不上唐太宗,聽天幕講完,他的心中也升起一絲敬服。 第76章 弱國無外交 76 【有的人得位不正,卻仍然昏庸無道、紙醉金迷,例如胡亥、楊廣,有的人得位不正卻勵精圖治、勤政愛民,例如唐太宗李世民。只能說人和人的差距真的很大?!?/br> 【渭水之盟之后,額利可汗獻給李世民許多馬和羊,李世民不接受,只要求歸還被其擄掠的人口,為了日后攻打東突厥,李世民還率禁軍將領在顯德殿前學習射箭,射中的人還有賞賜,之后這些人成為一支精銳部隊,為攻打突厥做出了巨大的貢獻?!?/br> 【李世民在位時期被稱為貞觀之治,貞觀出自《易.系辭下》:天地之道,貞觀者也[1]。指的是天地間萬事萬物都有一定的客觀規律,這規律就是‘正’以正道示人;是不是與偉人的: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2]。有異曲同工之妙?】 【萬事萬物都有其自己的規律,新事物也終將取代舊事物,社會是向前發展和進步的。就像李世民意識到大眾百姓的力量,所以他詔令私人之家,不得擅權建立妖神、設立不適當的祭祀和不合禮法的祈禱[3],要知道在唐朝之前的朝代可還是普遍信奉鬼神?!?/br> 【這一步相當大膽,但他是李世民,自信至極,在《晉宣帝總論》中就有他寫的這樣一句話:天地之大,黎元為本[4]。是啊,國家繁榮昌盛,根本不需要鬼神,需要的是百姓?!?/br> 嬴政已經不知道該說什么,李世民還真是大膽,不過這種大膽他喜歡,如果沒有天幕多次提及不要封建迷信,要愛惜百姓,但凡他聽到這樣的話都會嗤之以鼻。 現在么,他竟然有了一種迫切的希望,想同這位唐太宗好好聊一聊,點開自己的小天幕卻發現不知什么時候李世民已經發來了好友申請。 劉徹真的感覺到渾身顫栗,這位唐朝皇帝實在是太與眾不同了。 “人間正道是滄桑[5],是??!”也只有順從民愿,國家才能昌盛,他忽然想開了。 楊堅幾近落淚,他很想哭,原以為楊廣會發揚他的想法,愛惜百姓令國家強盛,卻怎么也沒想到竟然是李家小子。 只能說天幕的話是對的,人和人的差距真的很大。 武德年間,李建成驚駭出聲,“李世民你怎么敢?” 他的心中掀起層層波浪,一邊是從古代傳下來的傳統,一邊是天幕的話,兩方交戰,讓他不禁閉上眼睛。 李世民還沒寫《晉宣帝總論》,他此時聽見這句話的心也顫了顫,同樣的在他身后的群臣個個激動不已,一個個呆滯出神。 以民為本,才是正道也。 貞觀年間。 李世民驟然起身,目光灼灼地看向天幕,那八個字似乎要印在他的腦子里。 “真想與這位偉人相見啊?!彼麌@道,上一次直播只能從觀音婢和孩子們的敘述中知道這位偉人做的事情,真是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