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書迷正在閱讀:飛劍問道、[家教初代] 理想之城、[咒術回戰] 這個留學生我好像在哪見過、撿到一只omega、[英美娛] 好萊塢搖滾日志、向導被替身后在空間種田、珠頸斑鳩筑巢指南、[火影同人] 火影之稻田里的藤蘿、[西方名著同人] 仙女座的傳說
司馬遷早就在聽見司馬家篡魏的時候就縮起來,降低自己的存在感,也跟著其他人一起罵,只是罵著罵著自己哭了,這司馬懿做的事和他司馬遷有什么關系? 東漢末年時期的人眼睛里冒出殺氣,所有人紛紛給曹cao寫信,問司馬懿和司馬氏現在如何如何,如果他不給天下一個交代,他們都要出兵討伐曹cao。 甚至還有百姓直接跑去司馬氏的家門口扔垃圾,吐口水,一時間司馬氏瞬間落得人人喊打的下場。 司馬懿不服,梗著脖子,天下人人都可取之,為何我不行? 就憑天幕說的三言兩語就認定晉朝不好,憑什么? 曹cao得知司馬的話之后,扔掉手中的筆,“每日讓司馬懿出來看天幕,也讓他好好聽聽?!?/br> 聽什么,自然是司馬氏后人做的好事,既然天幕敢罵晉朝,晉朝肯定有些地方做的不對,正好他也要聽聽究竟晉朝做了什么事情讓百姓任人魚rou。 【晉朝啊,不太想講?!?/br> 蘇雅的語氣不好,還有些厭煩。 這讓秦皇漢武時期的百姓也頓時想起天幕曾經說過的慘狀,他們心中也開始厭惡起來,還是他們陛下好,雖然也會餓著肚子,但是陛下已抽到良種,他們肯定也會好起來的。 【晉朝,有些史書都不愿意記載,呵呵,還是講一下吧?!?/br> 【晉朝分為西晉東晉,其中西晉是歷史上的大一統王朝,東晉不是,兩晉傳十五位帝王,共155年,但也有人說晉朝一共就51年,對,沒錯,也就是西晉的51年,東晉不算?!?/br> 【司馬懿在歷史上的評價還挺高的,許多人都曾夸過他足智多謀、才略過人,但是架不住他后代壞事做盡,一下子拖了他的后退,連帶著他一起罵,被罵了千百年,估計以后還是會被罵,誒?!?/br> 天幕下的古人都聽出蘇雅語氣中的辛災樂禍。 司馬懿眼前一黑,身體晃蕩,一旁看守的人立刻將他扶穩,主公可說了,不能讓司馬懿暈過去,一定要讓他完完整整地聽下去。 【和他一比,曹cao被罵‘曹賊’都是小事一樁?!?/br> 曹cao無奈,能不能別提這個事情了。 孫權也想起自己被叫‘江東鼠輩’,笑容一下子僵住。 劉備捂住自己的耳朵,他真的不是‘大耳賊’。 【那么司馬家究竟為什么會遺臭萬年,連史書都不愿意提及晉朝呢,我們一點點來說?!?/br> 【公元280年,西晉建立,百姓們本以為大一統是好的開始,沒想到他們來到的卻是人間煉獄,和平只持續了短短的11年,公元290年,晉惠帝即位,沒錯就是你們想的那個傻子晉惠帝!】 嬴政想了一萬種可能,想的是晉朝皇帝驕奢yin逸,或者窮兵黷武,這才讓天下百姓淪落到那種地步,他怎么也沒想到竟然還有傻子皇帝,他按著太陽xue有些頭疼,理解晉朝為什么會被罵,但是不理解為什么要讓個傻子當皇帝,這司馬氏真的該罵。 劉徹也驚呆了,傻子皇帝? 這司馬一族是不是腦中有疾,這樣的人在他這里第一時間就被剔除皇帝人選。 司馬遷也懵了,他繼續縮著肩膀,減少存在感,只不過仍在心中大驚,傻子皇帝,怎么會讓一個傻子當皇帝??? 東漢末年時期所有人都沉默了,他們啞口無言,甚至想當面問問司馬懿為什么司馬家會這么做,他們沒辦法問,但是看守司馬懿的人可以問,“司馬先生,為何你的后代會作出此舉?” 他目光閃閃真的很好奇,手仍然扶著司馬懿不讓他暈倒。 司馬懿想暈過去,怎么都不行,他哽住,深呼吸幾次,“我亦不知?!?/br> 后人做的事,他怎么知道,他也想問問怎么會讓一個傻子即位,那不是胡鬧嗎? 他聰明一世,后人怎么就半點沒隨到。 李世民抓著長孫皇后的手,“我們的后代子孫不會也這樣吧?” 他們大唐要是也出一個傻子皇帝,只要一想想心臟就受不住。 長孫皇后反握住他的手,“不會的?!敝皇切睦镆苍诖蚬?,應該不會,承乾的后代應該不會哪一年吧? 朱元璋也在罵,罵司馬家,替那些受苦的百姓難過,他自己也是當過乞丐的,自然知道一個好的君主對國家來說也多么重要。 【說起晉惠帝,大家都知道一個故事:‘何不食rou糜[2]?’?!?/br> 【這是出自《晉書.惠帝紀》的一個片段,在晉惠帝執政期間,發生饑荒,百姓沒有糧食吃,只能挖草、吃觀音土,許多百姓被餓死,消息傳到宮中,晉惠帝聽到臣子的奏報,十分不解地問,“百姓沒有米可以吃,為什么不吃rou粥呢?”】 嬴政心想,果然不能對一個傻子有所期待,傻子就是傻子,即便當了皇帝還是傻子。 扶蘇也難過,十分生氣,卻又無可奈何。 劉徹看著桌上的糕點猛地將手砸在案上,冷嘲熱諷,“是啊,他們為什么不吃糕點呢?” 群臣紛紛噤聲,生怕惹得劉徹暴怒,相處久了自然知道這位帝王現在已經處在暴怒的邊緣,一觸即發。 東漢時期的人又進行新的一波的辱罵,摘桃子也就罷了,還讓傻子即位,真叫人窩火。 司馬懿的臉色已經白的不能再白了,他目光呆滯。 一旁看守的人心道壞了,不能被刺激而亡吧?他也閉嘴,不再多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