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書迷正在閱讀:飛劍問道、[家教初代] 理想之城、[咒術回戰] 這個留學生我好像在哪見過、撿到一只omega、[英美娛] 好萊塢搖滾日志、向導被替身后在空間種田、珠頸斑鳩筑巢指南、[火影同人] 火影之稻田里的藤蘿、[西方名著同人] 仙女座的傳說
只一瞬,嬴政就想好了如何對待這群墨家子弟,不過他還是很想知道蒸汽機是什么,四大發明又是什么,他有預感,這四大發明肯定會給他驚喜。 漢武帝劉徹挑眉,“這墨家竟如此有用嗎?” 其他官員:...... 急急急,陛下好像又看上墨家了! 而漢武帝時期的墨家子弟已經很少,聽天幕女子講墨家,他們喜極而泣,甚至有人跪在地上,果然天不亡墨家,他們還有出路,只要陛下能看見天幕就一定會召見墨家子弟的。 其他學術流派的人也躁動起來,有人安撫他們,“不要急,天幕女子總能講到我們的?!?/br> 是啊,現在才第二個,慢慢來,話是這么說,可是誰能不急呢? 唐朝李世民嘆氣,“現在已經沒有墨家了?!?/br> 房玄齡,“陛下我們可以像科舉考試一樣招收工匠?!?/br> 雖然沒有墨家,但是工匠還是有的,只要有官位、有地位俸祿,還怕沒有人來嗎? 朱元璋咋舌,有些不太愉悅,這天幕女子講的實在是驚世駭俗,他沉著一張臉思緒萬千,天幕女子竟然說工匠重要,下一步是不是說商人重要了? 作為曾經而老百姓,他是最討厭權貴和商人的,一個擁有權勢,一個擁有財富,每一個都叫人厭惡。 只是現在卻是不能打壓他們,朱元璋很是氣悶。 朱標搖搖頭,自然是知道父皇怎么想的,不過連天幕都說重要了,你還能繼續打壓下去嗎? 不過也不是他們想怎么發展就怎么發展,朱標也在思考怎么控制這群勢力。 朱棣則是完全沒想到這個,倒是對蘇雅說的蒸汽機更感興趣。 朱橚眨眨眼睛,看看這個,望望那個,最后安心繼續看直播,反正皇位也和他沒什么關系,這些都不是他cao心的事。 第13章 弱國無外交 13 沒一會,蘇雅端著自己的麻辣燙回來,找個地方坐下,她對著直播間的觀眾笑笑。 【終于拿到了麻辣燙,也不枉費我等了這么長的時間,喏,給你們看看這碗麻辣燙,看著是不是很有食欲,我在網上刷到了無數的視頻,每次都是晚上刷到,吸溜吸溜,今天終于吃到了?!?/br> 【看著是不是就很辣,幸好我帶了礦泉水過來,嘿嘿?!?/br> 看著蘇雅在直播間拿回麻辣燙開始吃,天幕下的百姓忍不住咽口水,那看著就好吃,而且還放了那么多的油,能不好吃嗎? 不過一個麻辣燙都能放這么的油,這店家難道不會虧死嗎,最重要的是那么多的油從哪里來? 在滿屏幕‘云吃’‘吸溜’中,蘇雅看見的這條彈幕。 【你問油從哪里來,現在的話當然是從工廠來呀,我們現在吃的多為植物油,像大豆油、菜籽油、花生油、芝麻油[1]等,當然啦,古代的提煉工藝是不能和現在相比的,那么古時候的人就沒法用油了嗎,當然不是?!?/br> 【在賈思勰的《齊民要術》記載了一種棗油法:鄭玄曰:棗油,搗棗實,和以涂繒上,燥而形似油也。乃成之[2]。同樣的在《夢溪筆談》和《天工開物》等著作中也提到了油,《齊民要術》是農業著作,教你如何種植,如果有愛好種田的小伙伴可以試著看看,當然前提是你要看得懂文言文,而《夢溪筆談》和《天工開物》這兩本則是偏向科技和技術,像在《天工開物》中我就看到了冶煉的相關內容,不得不說宋應星大佬真的太厲害了,雖然科舉考試沒有過,但是人才在哪都是人才,他撰寫的《天工開物》可是在歷史上第一次全面闡述了明朝以前農業和手工業的技術經驗[3]?!?/br> 【除了這本,宋應星大佬的其他著作有些已經失傳,太可惜了,為了紀念宋應星,在奉新縣還有‘宋應星公園’、‘宋應星紀念館’[4]?!?/br> 蘇雅說完,滿臉的可惜。 天幕下的宋應星愣了愣,前些日子他考試沒有通過,已經在家中頹廢度日,結果就聽見天幕說自己的事跡,《天工開物》嗎? 他雖然有想法將這些事情綜合寫出一本書,可之前還是注重科舉,昨日聽到天幕講到工匠的重要,他稍稍精神了一些,現下更是醍醐灌頂,科舉并不是唯一的出路,還有更重要的事情需要他去做,比如多寫幾本書,流傳后世。 嬴政的目光變了變,所以《齊民要術》和《天工開物》什么時候能展示出來,大秦真的很需要這本書,為何這樣的人才不是大秦的呢,真是讓人可惜。 還有后世之人竟然為了紀念宋應星立祠,后世之人他們那究竟是一個怎樣的朝代? 扶蘇疑惑,“父皇,后世為何有那么多可提取油的植物?” 如果他們大秦也有,也就能有更多的油了。 劉徹的目光掃過同姓的幾個大臣,見他們紛紛低頭,就知道天幕說的這幾個人都不是本朝的,真是叫人好生氣。 他都懶得罵這群人了,攛掇著霍去病和他一起問蘇雅問題,那幾本書什么時候能展示出來。 他不貪心,只要一本就行。 唐朝當然聽說過《齊民要術》,他們把目光放在了另外兩本上面,能被天幕女子如此吹捧的書,肯定作用很大。 李世民再三捶胸,和劉徹一樣遺憾這樣的人才怎么不是本朝的。 “這后世之人竟然給一個普通人建什么紀念館?!?/br> 一些人的心中開始變化,是他們開始對一些固有的印象產生了些許懷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