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斯潘塞和福特兩人這場交流不知不覺進行了四五個小時,我基本上插不上嘴,不過全程我都在仔細聽著。當我聽到福特分析兩種方法的不同之處并感嘆自己無法借鑒的時候,我終于確認了,福特的確很想讓接待員誕生自我意識,成為,真正的智慧生物。 先前我雖然斬釘截鐵的說出這個猜測,但是實際上心中卻沒有一點把握。 人的復雜并不是僅僅依靠半天的見面、幾個小時的交談就能徹底猜透的,因為即使你精通行為心理學、微表情解讀等等,你對這個人過去的一切了如指掌,但你掌握的永遠都是存在于過去的他,未來會如何演變,變數實在太多了,想要推測一個人的行動,太難。 我能夠在這么短的時間內猜測出來,其實運氣占了一部分原因。 “那福特先生,為什么不能一開始就以對待初生意識的態度對待接待員,而是用虛擬記憶的方式去塑造個性呢?”我問。 “因為單純的將接待員當成初生懵懂的意識來對待,方式太激烈,只會引起接待員的程序崩潰。實際上,我們最初的時候,也嘗試過這種方法,但是都失敗了。直到,我們找到了理論基礎?!备L卣f:“聽過二分心智么?!?/br> “二分心智?這是某位心理哲學家提出的一種心理學理論?!蔽野欀碱^說:“每當遭遇到困境,一個半腦會聽見來自另一半腦的指引,這種指引被視為神的聲音,也是眾多上古神話的來源原因。但是隨著人類社會日趨復雜,這種二分心智也最終坍塌,人類現代自我意識被喚醒,最終具有了內在敘事的能力,因此現代再無神明之聲。而這理論提出者認為,這一切的變化源于語言,語言的被普及導致了二分心智的崩塌和人類自我意識的覺醒?!?/br> 為了避免露出太多的破綻,我故意模糊了這理論的發明者,因為誰也不知道,這個世界是不是也有這么個人。 實際上二分心智理論的作者名為朱利安·杰恩斯,是二十世紀七十年代風靡整個美利堅的心理學哲學大師,《二分心智的崩塌:人類意識的起源》這本書盡管探討的是枯燥的“意識是自我本身,無所不包,但又什么都不是?!降资鞘裁??它來自哪里?它的意義何在?”這種哲學問題,但是卻意外的好讀,受眾頗多。 我這個學心理學的,自然也看過這本書。 書中,杰恩斯推論,直到公元前2000年人類都沒有意識,而是自發地遵從上帝(神明)的聲音,并在古代文學、現代行為主義和諸如催眠、著魔、舌語現象、預言、詩歌和精神分裂癥等異常的心理現象中找到的確鑿證據,讓所有讀者都不得不接受這一非凡的論題。 聽到福特提到這個,我和斯潘塞都陷入了沉思。 杰恩斯的理論,何其像如今‘沒有自我意識的接待員’。他們會和人一樣說話、做事、行動、思考,但是卻對自己毫無認知意識。 “自我意識是什么?這個問題,是所有問題的根本。曾經,我和我的朋友以為,意識是一座金字塔,行為、記憶、學習等等,這些要素層層疊疊,堆砌起基石,機器人能夠通過這樣的堆砌,最后到達頂峰,覺醒自我。但后來,我的一個朋友堅持,意識其實是一座迷宮,只有走過了迷宮中的每一條路,才能在錯誤之中選擇正確,最后在迷宮的中心,找到心底一直指引自己前進的神明,而在發現神明其實一直都是另外一個自己之后,二分心智的崩塌才會到來,接待員也才會真正覺醒自我意識?!备L卣f:“不是按照我們編寫的劇本性格,不是受控于局勢世態,遵循自己內心的情感和想法做出改變,這才是自我意識。引導接待員走上這條尋找迷宮中心的路,就是我們共同的愿望?!?/br> 這種包含著哲學、心理學的意識流交流,十分耗費時間,只是開了個頭,時間就已經很晚了。 在和我們一起共進晚餐后,福特先生給我們在工作人員的社區安排了一個房間,讓我們先暫時在里面休息。 在離開我們臨時居所的時候,福特先生突然說:“你們那個所謂的賴以生存的秘密,也許,我有所猜測了?!?/br> 我不為所動,斯潘塞也不動聲色。 說實話,即使我們一路上都極力掩飾,但是必然無法避免露出破綻,福特先生看破也很正常。 沒有身份信息,就是我們的致命傷,這一點,很難改變,這也是我緊抓福特不放的重要原因,暫時還看不出來福特是不是一個卑鄙邪惡的人,賭這個本地的富豪對我們感興趣并本性不惡,是我們如今唯一能選擇的方式。 見我們不動聲色,福特也沒有步步緊逼,只是笑了笑,然后十分紳士的離開了。 在福特離開后,我關上了大門。但是我和斯潘塞并沒有立刻就開始交流,斯潘塞巡視客廳、臥室,我則搜索衛生間、盥洗室、廚房和雜物間。 在客廳碰面后,我搖了搖頭,斯潘塞也沒多表示什么。 我們當然懷疑這個住所的安全性,可是這個懷疑卻不能拿到明面上來說。即使現在我們兩個確認過,屋中并沒有什么可疑的地方,但是這個世界的科技水平遠超我們自己的世界,而在未來世界宇宙飛船上冒險的那次旅行太過短暫,也不足我們了解過多的東西,因此,對于這個世界的監控設備我們不可能完全了解,想要尋找就更困難了。 “也許,下次我們應該帶普羅一起出來?!彼古巳f:“比起我們,他在這里有用的多?!?/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