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而別墅的主人,一個年輕的it新貴,則失蹤了。 身為目標之一,我覺得我還是不出門了吧。 不像嚇唬謝爾頓時說的那樣,其實宿舍這里人挺多的,又不是城市里陌生的鄰里,同學之間的關心還是很足的,有什么風吹草動基本上都會被八卦的少年們注意到。所以兇手應該不會來宿舍。 剛好,我可以借托尼那臺搜索引擎非常厲害的筆記本,在宿舍里安穩呆幾天上上網,去翻一翻現在的抗精神病藥物中,有沒有公開了研發過程的。 也許我可以從中得到一些靈感。 第31章 第二十四篇日記 1996年10月28日 天氣小雨 關于抗精神病藥物的研制, 我依舊很迷茫。 典型抗精神病藥物誕生于1952 年, 主要有氯丙嗪、氟哌啶醇等。通過阻斷中腦-邊緣系統和中腦-皮質系統的d2樣受體, 發揮出抗精神病作用。由于這種類型的藥物不良反應較多, 目前已是精神分裂癥的二線用藥。 這種類型的藥物非常粗暴。 精神病有一部分病癥是由于腦部神經分泌的某些成分過多而引起的。說的通俗點, 就好比荷爾蒙,它分泌的過多時, 就會給人以‘愛’的感覺。大腦皮層在分泌某些物質過多的時候,就會引起幻覺、興奮、多疑等等情緒。 都說心控制了人類的喜怒哀樂, 實際上, 心不過是人體發動機而已,大腦才是人類所有情緒的起源, 才是人的控制中樞。 典型抗精神病藥物的粗暴就是,一刀切斷源頭,讓腦中通路阻斷, 從而阻止精神病發作,可想而知其副作用會有多大。 非典型抗精神病藥物則好上很多, 它們出現于60年代, 主要原理是通過對da、5ht2二個系統的協同作用達到治療精神分裂癥陽性癥狀、陰性癥狀及情感癥狀和認知障礙的目標, 同時減少錐體外系副反應(eps)和催乳素水平升高等不良反應。 這種類型的藥物不再是粗暴的對待人腦,選擇一刀切,而是有選擇性的調解腦內兩個系統, 盡量讓大腦向著自主調節的方向行駛。 看上去很美好, 但是大腦這么精密的儀器, 一旦動到了它的某個小系統, 那就注定會牽涉到其他系統模塊。這種藥物引起的后遺癥, 大多都是肌rou、四肢、面目神經等等不受調節,同樣令人難以接受。 世界上有完美的抗精神病藥物嗎? 我自己都產生了懷疑。 如果沒有, 那么退而求其次,我要找到付出代價最小的那一種。 心理調適,藥物治理,雙管齊下,戴安娜一定會沒事的。 這幾天我似乎總喜歡早上在床上整理一下思路,也許是剛起床的時候,腦海中的雜念比較少,因此更容易集中精神,思路更清晰,視角更開闊。 今天上午有一節課,我得起床了。 --------------------------------- 1996年?月?日 天氣? 我不知道我現在在哪里,我也不知道到底發生了什么,我只知道,我的日記不連貫了。 以前不是沒有過這種現象,我偶爾會寫日記寫的有些慢,散發性的把日記寫成研究報告,從而快到睡覺時間了,日記還沒寫完。然后就會不小心睡著,第二天醒來自然出現日記不連貫的現象。 但是影響一般不大,我的身邊一向沒什么大事,就算有,基本上也會立即記下來,每天晚上的日記更多的像是一種每日總結。 更何況我又不是獨自一人。 我和斯潘塞現在雖然不比高中時候那樣日程相同,時刻在一起,但是每天任然有很多時間是共處的。圖書館看書查資料,上一些共同的課程,用餐,每隔兩天的空手道練習,偶爾斯潘塞還會去音樂教室那里借鋼琴彈奏幾曲放松放松,我自然也跟著。 所以如果日記不連貫了,我一般會問下斯潘塞我們昨天的日程,然后把缺失的部分補上。 但是現在出現日記不連貫的現象,當然不是我寫日記太累昏睡過去,日記沒寫完導致的。 因為我根本不在自己認識的地方。 我現在的宿舍房間內是什么樣子,早就在日記里仔細描寫過了,基本上一睜眼,文字信息就可以和現實對應起來。 但是現在,我卻對應不起來。 這里不是我的房間。 我的頭部有一點點痛,剛剛摸了一下,鼓了個包。脖子上似乎也有一點點刺痛感,但是并不明顯。 大概率,是被打暈了帶到這里來。 我一定昏迷過去超過了一天的時間。 所以才會什么都不記得。 好在,我貼身放的小型日記本和日記本里只有半個手掌長的筆幸存了下來。 自從我習慣了隨時記日記,就把大本的日記本換成了這種只有a16大小的隨身記事本,主要是為了方便攜帶。偶爾記事本不夠用了,我還會隨手拿點白紙記錄下來夾在里面。 沒想到這次因為日記本的小巧玲瓏和放置位置比較貼身,居然幸存了下來。 這里是一間燈光昏暗的地下室,除了一張席夢思床墊和四角桌外,什么都沒有。 一面墻壁邊有三四個階梯,階梯上是一閃頂著房頂開的門。我剛剛拉了一下門,門是鐵制的,只有半人高,被人從外面鎖的死死的。 這里沒有窗戶。所有的光源都來自于房頂的一盞白熾燈,小瓦率,光有點暗。 到底發生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