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書迷正在閱讀:重生死誰也不能死我、變成喪尸后她被圈養了(NPH)、雙選題(1v2,兄弟蓋飯H)、褪色劑(DS 1V1)、濯仙(雙性、NP)、一片桑(狗血骨科1v1)、[名柯同人] 烏鴉折疊、[綜英美] 超英動物園、[綜英美] 金魚的日記、熾音
李宛很快軟了身子,直接躺在了獸皮鋪就的床榻上,謝宴忍不住喉結滾動了一下......什么叫玉色橫陳,什么叫活色生香,常言道英雄難過美人關,他如今才算是領教到! ...... 卻說琉璃殿內,淑妃本來靠在美人榻上小憩,宮女來報,說是潁川王領著蕓側妃來見。淑妃立馬喜笑顏開,忙起身相迎。 如今袁蕓嫁入潁川王府已經一月有余,從最開始淑妃對她頗不滿意,到現在已經甚為心喜了。 其他不說,原先自她處理了那宮女后,三皇子便一直對她心懷怨懟,平日里幾乎都不進宮看她,和往日里的孝順貼心模樣簡直天差地別。 但自打袁蕓入了潁川王府,也不知使了什么手段,她那好大兒如今對她態度和緩了很多,時不時要入宮來看她。雖然還不似往前親近,但她覺得假以時日,定不成問題,因而連帶著對袁蕓也好了很多。 這不,聽到三皇子帶袁蕓來看她后,那臉都快笑成了花一般,忙不迭將兩人迎了進來。 袁蕓自幼父母雙亡,在謝老夫人身邊養了多年,但也算寄人籬下,人情冷暖不知見過多少,最出挑的便是知本分、討人歡喜,即使淑妃眼下待她多好多親近,她該如何守禮還是如何守禮,待淑妃還是恭謹有加。 淑妃瞧著三皇子對袁蕓也是體貼有加,待她也比以前心氣和順多了,忍不住在一旁嘆道:“我們琮兒能娶了你,真是他的福氣??!” 袁蕓那絲帕捂著嘴笑了笑道:“娘娘言重了——能嫁給殿下,是妾身的福氣才是!” “殿下待妾身這般好,都是娘娘將殿下教的好?!?/br> 說著又作勢欲吐起來,身旁婢女忙端了盥洗盆過來。 淑妃很快反應過來,滿臉驚喜道:“蕓兒,你這是有了?!” 袁蕓眼眶微微有些發紅,半帶羞澀半帶矜持地點了點頭,柔聲道:“大夫診出來才沒多久,知道后便第一時間入宮給母妃報喜了——” 淑妃高興得眉眼都合不攏了,坐到袁蕓身邊,一把輕拍她的手一邊道:“果然我們蕓兒是個有福氣的??!母妃這里有些好東西,到時候命人都送到你院里去,這些時日可要好好養著身子!” 說著又點了點三皇子道:“你也是!這段時日就不要不著五六了!好生在府里照顧蕓兒!” 三皇子眉目間也洋溢著喜色,難得沒有反駁,而是順著淑妃的話道:“母妃說的是,孩兒自會將蕓兒照料妥當。府里一應人事都齊全,母妃不必擔憂?!?/br> 淑妃一下甚至有些感懷起來,拿起絲帕揩了揩眼角,帶著點哽咽道:“沒想到一晃眼,琮兒你都這般大了,如今也是要當爹的人了,你小時候還要抱著喝奶的樣子,仿佛就在眼前呢......” 袁蕓也順著淑妃的話哄著道:“妾身也是要當了母親才知道,原來當娘的是這么不容易......這才懷上呢,成日就有些食欲不振的,身子也難受,聽說月份大些了更受罪,更別說生產對每個女子來說都是鬼門關了——” “如今旁人都只看到殿下這般出類拔萃,哪能知道娘娘生養殿下其中有多少辛苦——” 這話算是戳到淑妃心窩子了,她眼眶越發泛紅道:“你這話可不是!想當初懷著琮兒的時候,跟你簡直一模一樣!前三個月成天沒日沒夜的吐,吃點東西就要吐,等到月份大些了,睡也睡不著,腰酸背痛的,哪哪都難受——” “琮兒三歲的時候發燒,昏了一整夜,我那是眼睛都不敢閉??!整夜抱著他,生怕他有個什么閃失了......” 袁蕓笑道:“娘娘這些年受累了......這天底下哪還有比娘親待孩子還好的呢?娘娘您自是最念著殿下的,什么都是為了殿下好——” 她這話說得含混,也沒多提什么,說著不一定無心,聽者卻是有意,三皇子聽在耳里,卻是不無感觸,想起這么多年淑妃待他的好,不禁覺得之前因為紅綿的事情和自己母妃置氣,屬實是有些不應該了。一個宮女而已,的確算不得什么,哪能和自己母妃比較呢?! 他攬過淑妃的肩,一時頗為感觸道:“母妃放心,孩兒日后一定會好好孝順您的!前段時日是孩兒不懂事了,孩兒日后定不會再如此?!?/br> 淑妃不由有些愣住了,沒想到她這兒子突然會說這些,又反應過來都是多虧了袁蕓的緣故,一時情緒更加激動,眼眶更加紅了,心里對袁蕓也越發喜愛起來...... 第02章 2.重生長公主 2.重生長公主 李宛死后,三魂蕩蕩、七魄幽幽,直接回到了現實世界...... 但這時他才知道,隨著他在大宛朝被鴆殺,便也意味著他任務失敗,他在現實世界的心電圖激烈起伏起來,不到三分鐘,便歸于了平靜,絲毫沒有了生命跡象...... 但是他的魂魄還在飄蕩...... 他看到了他哭得撕心裂肺的父母,和他在大宛朝的父皇母后長得一模一樣......只是,這個世界的父母,要比他父皇母后恩愛很多,而且他們只有他一個孩子,幾乎大半輩子的心血都傾注到了他身上...... 看到因為他的離開,父母幾乎一夜白頭的傷心難過,李宛心里也很不是滋味......兩輩子的記憶加起來,在他還是孩童的時候,父母對他的寵愛歷歷在目,和眼前白發人送黑發人的痛苦相較,讓他心中不禁生出許多愧疚...... 他忽然覺得,在大宛朝,他父母在他前面離開,大概也是一件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