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書迷正在閱讀:快穿,綁定生子系統后被男主嬌寵、天災末世,我囤千億物資帶崽躺贏、軍嫂嬌,軍嫂媚,糙漢軍爺寵上天、翻垃圾造就人生巔峰[無限]、[火影] 一只穿越櫻的自我修養、[火影] 遙望彼方的你、[名柯同人] 警部補是摸魚預備役、[綜漫] 開局小漁村的我成為橫濱市長、[娛樂圈同人] 女朋友是個剪刀手、[韓娛同人] 差一點影后
“哇,這家的金黃蟹面味道絕了,螃蟹rou和蟹黃直接澆在面上,再加點醋,一口下去,滿口鮮甜?!绷钟陮幨堑谝换爻?,金黃蟹面的味道一下就俘虜了她。 “好吃吧,能讓我念念不忘的能是等閑之面。還有這個蟹黃蝦仁小籠,皮薄餡鮮,咬一口滿嘴都是蟹的鮮味,趕緊嘗嘗?!?/br> “嗯嗯?!绷钟陮幊缘耐2幌聛?。 兩人在金黃蟹家一共花了近200元,吃完各自扶著肚子逛著街。 “寧寧,畢業論文答辯好了,我們也快要畢業了,接下來我要回家去考公,你是怎么打算的?”田心蕾問道。 “我打算留寧波看看,明年春季校招有沒有合適我的地方?!?/br> “也行,我回家就是舍不得你,我們在一起呆了這么多年,分開我好難過?!?/br> “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而且金華又不遠,我想你了就去找你,或者你來找我,都在省內,交通方便著呢?!?/br> “也是,現在交通便利就是好。我有點擔心我能不能考上公務員,我這段時間都沒怎么看書呢?!?/br> “放心,你一定能考上的?!绷钟陮幱浀蒙陷呑犹镄睦僭?015年初考上了,所以她現在才可以和田心蕾打包票。 倆人邊逛邊聊天,看到好吃的好喝的,就順手買過來準備帶回寢室吃。 第5章 回家 大四上半學期完成畢業論文答辯后,就等著下半學期拿畢業證書了。 林雨寧無事可做,決定早點回家。 她購買了12月29日從寧波回松陽的客車票。 當天早上起了個大早,拿著行李,一路挪到客運中心。 八點二十的客車,林雨寧八點十分檢票上車,找到座位后,放好行李,拿出耳機聽歌閉眼休息,回松陽要四個小時的車程呢。 什么時候家鄉才通高鐵啊。 回程一路高速,暢通無阻。十二點二十分的時候,車輛準時到達松陽客運中心。 林雨寧拿著行李走出客運中心,一眼就看到在門口等待的林爸林金山。 “爸爸,等很久了吧?!绷钟陮庍B忙跑到林爸身邊。 “沒,我剛到,行李給我?!绷职纸舆^林雨寧的行李,把它們搬到五菱面包車上。 “走,趕緊的,你媽還在等你回去吃午飯呢?!绷职终泻粢宦?,就坐上五菱面包車的駕駛座,起火發動,一踩油門車子就開動了。 五菱面包車是她們家的寶貝,價格便宜,動力足,空間大,能拉人,能載貨,不愧是五菱之光,干活的好幫手。 林雨寧一家住在松陽縣古市鎮塘頭村,經過二十分鐘車程,車子抵達家門口。 林雨寧遠遠就看到她奶奶和她mama在家門口等她。她一下車,林奶奶就摸了摸她的手,“趕緊吃飯,都餓壞了吧?!崩M廚房吃飯。 林奶奶名為周寶珠,祖上也是大戶人家,可惜后來落魄了,嫁給了林爺爺成為了農家婦。 林奶奶生了二子一女。 大兒子叫林金山,也就是林雨寧的爸爸,妻子是李愛梅,育有兩女,大女兒林雨寧,小女兒林雨希,在松陽一中讀初一,夫妻兩人在家務農,主要以種植采摘茶葉為生,空余時間林爸會去打零工,林媽在家拿了手工活做,偶爾打打麻將。 大女兒林金蘭,從小讀書好,讀了中專在縣里的實驗小學教語文。丈夫是趙立明,是縣鋼鐵廠的一名中層領導,育有一女,趙樂琪,和林雨寧同齡,現在南京大學讀書。 小兒子林金川,妻子是張淑英,育有一子,林宇航,在松陽一中讀初二。夫妻兩人在縣城經營著一家餐館,生意火爆在2010年又開了分店。 林雨寧家是一個老房子,房子很大,當初林爺爺林奶奶分家的時候,將房子平均分給兩個兒子,林金川一家在縣城買了房子,全年都住在城里,就過年過節回來下,當天來當天回,所以林爺爺林奶奶現在是住在小兒子林金川的房子里,在大兒子林金山家吃飯。 因為分家公平,所以兩兒子兒媳關系都不錯。 林雨寧吃著熟悉的菜肴,油而不膩的紅燒rou、酸甜的西紅柿炒雞蛋、香軟爽口的芹菜香干、超級下飯的酸豆角rou沫,都是她的最愛。 時隔兩個月再次吃到mama的味道,林雨寧整個人都安定了下來,原來這就是家的魅力。 第6章 手工活 清晨,陽光撒在大地上,有一縷光線照進林雨寧房間的大床上。 她緩緩睜開眼睛,享受著冬日暖洋洋的愜意。 過了一會,肚子開始唱歌,她不得不爬下溫暖的床,去尋找食物填飽肚子。 林雨寧一下樓,就看到林爺爺在院子里砍柴,只見林爺爺手里的斧頭高高的舉起,木柴瞬間就劈成兩半。 “爺爺,爸爸mama去哪里了?”林雨寧詢問道。 “他們去茶葉山上施肥了,廚房里有玉米餅,你快去吃吧?!绷譅敔斶吪襁吇氐?。 “嗯,好?!绷钟陮幾哌M廚房,給自己盛了一碗粥,吃著玉米餅,配著酸黃瓜。 玉米餅很有嚼勁,里面還裹著豆沙,軟軟糯糯,可香了。 吃完早餐,她就到客廳里拿著紐扣做手工活,活很簡單,把紐扣裝進袋子里,就整好了。 做好一個給一分錢,錢是很少,但農村里想要找活干太難了,錢很難賺。 幸好鎮上有個做紐扣的家庭作坊,村里的婦女們就經常去那里拿手工活回家做,能賺一點是一點,貼補家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