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8章
書迷正在閱讀:滿門反派瘋批,唯有師妹逗比、年代文炮灰女配認錯男主后、重生后暴富,我成為億萬富婆、快穿,綁定生子系統后被男主嬌寵、天災末世,我囤千億物資帶崽躺贏、軍嫂嬌,軍嫂媚,糙漢軍爺寵上天、翻垃圾造就人生巔峰[無限]、[火影] 一只穿越櫻的自我修養、[火影] 遙望彼方的你、[名柯同人] 警部補是摸魚預備役
所以,他們自然不想讓家族的利益被任何人、任何事左右。 便是知道聞大噴子說的有道理,也知道皇上所做的一切,不過是為了讓這個國家變得更好。 但,一旦觸碰到自己的利益,他們還是要抗爭到底的。 無論別人說什么。 元修見滿朝文武皆是緘默,心里明白他們的小算盤。 作為君王,他自然有他要做的事。 排除萬難,也要達到目的。 可是,也不能把人逼得太過。 打一巴掌,就得給個甜棗。 于是,元修將一早與林雪竹商議好的甜棗拋了出來。 “眾位愛卿,朝堂之上,朕對你們寄予厚望,朝堂之下,朕對你們的子孫也寄予厚望。朕希望,你們的子孫后代,能承你們之才,繼續為朝廷、為國家做出貢獻。因此,朕決定,凡是家中有爵位之人,或官階在四品及以上,其子皆可免試進入國子監。于國子監中讀書五年,即免于童生試,直接為秀才。讀書十五年,即免于鄉試,直接為舉人,后可參加會試?!?/br> 這話一出,滿座皆驚。 細數歷朝歷代,也有給權貴階層行使特權,使他們的子孫可以免于參加童生試的。 但從未有過連鄉試都可以免除的。 這樣說來,只要他們的孩子在國子監讀夠十五年書,不管讀成什么狗屁模樣,都可以成為舉人。 此等政策對他們來說,誘惑力不可謂不大。 要知道,滿京城中的權貴,如慶國公一樣不思進取的實乃少數。 大多數人,說他們勇于進取也好,沽名釣譽也罷,都是樂于讓孩子參加科舉的。 若是能通過科舉走上仕途,自然是光耀門楣的好事。 便是不能,有個舉人的名頭傍身,也算是為家族爭光。 尤其是,家中孩兒不思進學的,若是靠他們自己參加科考,這輩子都別想當上舉人。 同僚之間互相一對比,那孩子不成器的,自然覺得低人一頭。 可若是大家一視同仁都免試成為舉人了,那誰好誰壞,誰又分得清楚。 家里孩子不成器的,自然就可以憑借這個蒙混過關了。 因此,他們不會不同意皇上的提議。 而家里孩子成器的,自然就更不會反對了。 都知道讀書辛苦,若是能無痛成為舉人,直接參加會試,對孩子來說,可是省卻了不少麻煩。 更何況,如他們這樣的人家,孩子通常三四歲便開蒙了。 若是五六歲送入國子監,則二十歲左右就可以成為舉人。 二十歲的舉人啊,這說起來就好聽。 因此,朝臣之中,除了那于子嗣一事上無能為力的,大多數都很贊成元修的提議。 當然,他們是既得利益者,自然也要用相應的支持來回報給他們開后門的皇上。 對于勛貴人家承爵規矩的更改,他們便不能反對。 總之,皇上和勛貴斗法,他們這些朝臣跟著得益處,沒有比這更好的事情了。 于是,除了少數為安國公站臺的朝臣,還有部分對皇上的提議心存疑慮的朝臣,大部分人都對元修今天所提出的新政表示了贊成。 元修面對這樣的局面,唇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覺的笑意。 果然,如他夫人所說,要損害一方的利益,就要給另一方利益。 造成此消彼長的局面,便不用他多費唇舌,這事自然有人為他搖旗吶喊。 第774章 皇后的模樣,也是她能學的? 殿下眾臣還在喋喋不休,元修卻有些出神。 他想到昨天與夫人商討這個方案時,說起這個方案中唯有一個漏洞,便是對參加科考的寒門學子不公平。 要知道寒門學子需要過五關斬六將,才能把自己送到京城參加會試。 而那些高品階官員和勛貴人家的孩子,則可以輕而易舉成為舉人,輕而易舉獲得他們拼搏多年才能獲得的會試資格。 此政一出,必定會讓寒門學子寒心。 不過,他們夫妻倆也將利弊權衡了一番。 削弱勛爵人家一事刻不容緩,不收拾這些蛀蟲,如何把資源置換出來! 有了多余的資源,才能更好地扶持真正的有識之士。 至于讓官員和勛貴人家的子孫免試做舉人,是否太便宜他們,則根本不在夫妻倆考慮的范圍之內。 總之后面還有會試和殿試,若沒有真才實學,這些人的科舉之路也就止于舉人了。 區區名頭而已,世家貴族喜歡撐臉面,就讓他們撐唄。 反正臉面是給外人看的,底蘊才是一個家族發展的內在基礎。 半月之后,新政發布了。 知道這廢嫡立庶的新政是怎么來的,安國公隱隱有種不祥的預感。 帝后之深意…… 怕是這一次,他做了他們的筏子。 而政治敏感度幾近于零的慶國公,初聽庶子承爵,需分一半家產給嫡子的時候,著實生了不小的氣。 但想想,自己的家產,若是交到那傻兒子手里,八成也就得敗光了。 給了庶子,好歹還能留下一半不是。 再說了,說是給一半,誰知道一半是多少。 只要他做做手腳,拿出一些來打發那對母子,這事就可以了結了。 慶國公這么想著,便去了妾室的房中。